收稿日期:2024-01-16
作者簡介:張德勝(1972—),男,黑龍江龍江人,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草原、濕地監測及保護,林業資源資產評估,生態修復,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工作。
摘 要:作為我國林業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天然林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天然林的管理與保護。然而,當前在天然林保護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各方共同解決。探討當前天然林保護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相應的解決措施,為保障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思路,以此維持自然資源的平衡。
關鍵詞:天然林保護工程;林業管護工作;林業資源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4–0-03
當前,我國高度重視對于林業資源的管理與保護,尤其珍視天然林這份寶貴財富。為此,國家投入大量資源用于天然林的保護。這項工程不僅可以儲存地下水資源、供應優質氧氣、保護生物多樣性,還具有其他功能。然而,在保護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問題,既有人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而且養護工作可能會因工期、場地規劃等問題而適得其反,對天然林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在啟動天然林保護工程之前,必須進行全面規劃,從各個方面入手,充分考慮環境和自然因素,才能最終實現對天然林的有效保護[1]。
1 林業生態保護和天然林保護的意義
1.1 改善生態環境
通過積極開展林業生態和天然林保護工作,可以有效改善生態環境,提高林業資源的利用率。林業在涵養水源、調節氣候、凈化空氣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科學監管措施不僅有助于降低自然災害風險,還能為人們創造更宜居的生活環境。此外,天然林為各種生物提供了安全的棲息地,通過保護天然林,能夠增加生物多樣性。天然林生態系統可以增強病蟲害抵抗能力,促進各種生物生態和繁衍,并創造出優質的生存條件。通過采用互動方式,可以實現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加大對林業生態和天然林的保護力度,為推動生態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2]。
1.2 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
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林業生態保護和天然林保護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西部地區存在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但通過保護林業生態和天然林,可以實現蓄水保土的目標,維護河床的穩定性,調節水流量。利用天然林資源,不僅可以有效減少水土流失,還能保護水源。隨著林業產業化的發展,可以充分利用豐富的林木資源,實現生態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從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3]。
1.3 有利于保持水土平衡
過去,我國經濟發展的代價是對自然環境的傷害,這意味著付出了大量林業資源的使用權。這種做法導致了森林資源的枯竭、土壤侵蝕問題日益加劇,土地退化問題變得越來越明顯。然而,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迫切需要重視和加強對自然資源的保護,以及原始植被的管理工作,這不僅能提高國土的綠化率,加快修復受損的環境質量,還能有效地積蓄水分,減少洪澇災害的發生。因此,需要逐步加強對林業資源的管理和保護。
1.4 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
我國林業資源并非均勻分布,主要聚集在偏遠的高山地區。許多林區缺乏基礎公共服務設施,經濟發展水平也相對較低。一些地區僅依賴傳統農業和畜牧業,收入渠道有限,規模較小,由農戶獨立經營。這些地區的土地資源有限,難以支持更大規模的發展,僅能滿足當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導致經濟增長緩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林業資源的潛力,同時保持生態平衡,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科學管理林地資源,打造綜合發展模式,包括林業、農業、畜牧業和旅游業等產業,以改善當地的整體經濟結構[4]。
2 林業生態保護與天然林保護存在的問題
2.1 林業資源分布不均
盡管必須遵循科學性和合理性的原則來管理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但目前的林業發展卻未能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并對其進行合理規劃,也未積極探索新的可能性。這使得負責林業保護的管理機構對原始林業資源規模存在認識不清的問題。此外,在新開發的林業資源上,由于過去缺乏全面計劃,管理人員無法密切追蹤生態環境狀況,也無法有效實施生態保護措施。因此,充分發揮生態林業的生態保護功能,優化生態林業體系成為當前林業經濟發展最關鍵的問題之一,也是決定林業部門運作效率的關鍵
任務[5]。
2.2 林業養護投入資金不足
我國擁有廣闊的林業面積,然而,對于林業養護的投資卻相對有限。天然林的管護工程不僅需要修復先前對林業造成的破壞,還要確保未來林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這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許多天然林位于偏遠山區,交通十分不便,難以快速、有效地開展管護工作。此外,由于資金有限,難以給予從事管護工作的人員合理的報酬,難以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同時導致人員流失嚴重。當前林業管護人員普遍年齡偏大,新人進入的速度遠遠跟不上,這影響了管護效率的
提高。
2.3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天然林就像地球上的寶藏,蘊藏著豐富多彩的生命。它是生物多樣性的珍寶,猶如一幅絢麗多姿的畫卷,描繪著各式各樣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在這片土地上編織著獨特的生命故事。然而,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蔓延和資源的過度開發,這幅畫卷逐漸失去了色彩。例如,亞馬孫雨林被視為這一畫卷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承載著無數珍稀的物種,宛如璀璨的星星。然而,過度伐木、非法采伐及農業的無度擴張,猶如一陣狂風,將這些星星一顆顆吹散。許多物種處于瀕臨滅絕的邊緣,失去了樹木、鳥類、昆蟲和兩棲動物,無法再感受到它們所帶來的美麗和價值。
2.4 農藥和化肥濫用帶來的污染
農藥和化肥就像毒藥一樣深入林業,像野獸般肆虐著整個生態系統。農民們將它們濫用就像是釋放了饑餓的狼群,為了追求高產量和快速回報,他們過度使用農藥和化肥,給土壤和水體帶來了污染。農藥和化肥的濫用使土壤微生物生態系統失去了平衡,導致土壤質量和生物多樣性的下降,將原本肥沃的土地變成貧瘠的荒漠,不能再孕育出豐富的植被和生命。而農藥和化肥污染向水體蔓延,對水生生物構成了極大的威脅。不斷地污染水域,對魚類、兩棲動物和水生植物造成毒害,農藥和化肥污染了水體,對水域生態系統和漁業資源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2.5 自然災害頻繁
當前,我國已經不斷加強對林業生態的保護和天然林的保護,但在這個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需要考慮發展前景,這可能需要加強重工業建設,但這也可能還會對林業生態產生影響,導致部分環境嚴重惡化。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因自然災害破壞了超過30億hm2農作物面積,損失了200億kg以上的糧食。這些自然災害頻發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因而更需要加強對林業生態和天然林的保護。
3 林業生態保護與天然林保護的具體措施
3.1 種類劃分,科學管理
第一,對林業進行分區管理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可以根據不同的樹種分類,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分級管理。在林業管理中,每種樹木都需要特殊的管理方式,例如專人負責育苗和采果等工作,以確保林木的健康生長。為了避免過度砍伐,需要專人對公益林進行監督。第二,管理者在林業經營中應特別注意病蟲害防治問題,采取科學措施來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例如,可以利用專用殺蟲燈,定期殺滅害蟲等方法來保護林木的健康。第三,為了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林業管理部門應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完善的監管制度,明確各責任部門的職責分工,提高管理水平,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定期檢查各部門的工作情況,發現并及時解決問題,以維護林業生態平衡。第四,以培育造林為評價目標,細化各項要求,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員工更好地完成培育工作,確保培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3.2 增加資金投入
在推動林業生態保護和天然林保護工作的過程中,相關部門需提升關注度,深刻認識到林業生態和天然林保護的重要性,加大宣傳力度,為整體林業保護和天然林保護營造良好環境,夯實社會基礎。對于地方政府而言,必須增加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確保林業保護得到充分資金支持,推動其順利發展。此外,除了常規政府財政補貼,政府還可引入股權資本,拓寬融資渠道,引入更多優質樹種,擴大植樹面積,改善土壤環境,加強林業生態建設和保護管理。這將有助于提升樹種多樣性,增強林業抵抗病蟲害的能力,恢復林業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同時,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林業生態保護技術和天然林保護技術,提高保護工作的效率。
3.3 加強林業生態和天然林火災的預防工作
為了加強對林業生態與天然林的保護,必須明確分工,將責任分配給每位管護人員,確保他們明白自己的責任并應該怎么做。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此外,相關負責人必須盡責,對天然林的保護負起責任。相關部門需要定期突擊檢查天然林的防火工作,同時監督和管理相關人員的工作態度。防火工作人員必須接受定期培訓,學習如何預防林業火災,從根本上杜絕火災發生。同時,建立獎懲制度以引起工作人員的重視,并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先進技術如衛星監測和監控視頻來了解林業情況,積極地開展預防火災的學習工作,將火災發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3.4 完善相關制度
在履行林業生態和天然林保護任務時,為了確保工作規范化,必須建立實用的制度框架,并持續優化以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應該高度重視任務的執行,并根據實際情況和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合理構建林業生態保護和天然林保護制度,并完善相關政策,為制度實施提供關鍵支持。此外,政府部門還應完善相關法律體系,例如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對危害天然林的行為進行處罰,情節嚴重者需訴訟并受到法律懲罰。應積極獎勵發現天然林危害行為并舉報的人員,以鼓勵社會廣泛參與林業生態和天然林保護。同時,造林技術人員需定期全面檢查樹木幼苗的生長情況,及時發現并處理問題,確保幼苗健康生長。
3.5 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
為了確保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成果,需要全面推進病蟲害預防措施,這樣可以確保植物的健康生長并提升其品質,進而提高整個項目的成功率。在實施病蟲害防控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優化林業植被結構,擴大混合林區的覆蓋面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時,利用高科技工具對專業技術團隊進行培訓,讓他們熟練掌握所需的專業技能,進一步增強病蟲害防治的效果。
3.6 實施可持續的林業管理策略
針對我國當前的環境狀況,在實現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一個重要的方法是實施可持續的林業管理策略。公共林業具有強大的生態特性,因此其所有權應該屬于國家,這樣可以避免私人公司為了謀取利潤而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而商業性的林業則更加關注經濟收益,因此需要包括個人和合作社等產權形式,這有助于拓展市場并維持私人企業的盈利動機,從而提高相關部門積極參與度。同時,有必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國有林業資源的管理體制進行改革,采用市場與計劃相結合的方式。在公益林方面,主要以計劃經濟為主導,促進國有林業企業的壯大,充分發揮計劃經濟的優勢,以提高保護林業資源的質量。
3.7 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素質
天然林與林業生態保護的相關措施不僅在減少對林業的破壞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還能維持現有的生態平衡,促進樹木生長。這些方面需要大量專業人才和技術的支持,專業水平的提升將顯著提高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國家應當增加在林業生態保護方面的資金和資源投入,以吸引更多專業人才參與,為保護措施提供智力支持。同時,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專業素質培養,為林業保護基礎人員提供專業培訓,傳授自然理念和有效保護方法,這樣將進一步提高天然林和林業生態保護的效率,有效降低主觀錯誤率。
3.8 加強保護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林業生態環境維護與原始林業保育需要有效的護衛措施來支持。關鍵在于提升現有的防護手段并優化其運用,以確保林地資源的持續保存。對于區域林業機構而言,應增加科技開發和運用的投資和人員數量,加速新科研成果的轉化。在原始林業保護方面,需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研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確保新的研究理念能夠成功轉化為實踐,為保育行動提供技術支持。以往的林業資源保護技術的創新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于科技發展和科研深化不足,未充分考慮林區植物生長的特征,導致理論研究成果的轉化效果不理想。因此,林業部門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將科技使用的針對性作為目標,深入了解林業保護的實際情況和需求,明確保護科技發展的方向,確保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科技的作用。
4 結束語
要實現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與進步,必須高度重視林業生態保護與天然林保護工作,充分發揮林業資源的潛力。在實施這項工作時,需要加強相關制度的建設與完善,規范、高效地完成任務。科學規劃天然林保護工作,平衡林業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推動林業生態與經濟的協同發展。有效防火管理對于避免林業生態和天然林受到嚴重威脅至關重要。同時,建設專業護林隊伍,為工作任務的順利執行提供可靠的人力資源支持。
參考文獻
[1] 金賢.林業生態保護與天然林保護的具體措施研究[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3,52(4):175-177.
[2] 劉紅萍.探究林業生態保護與天然林保護的具體措施[J].環境與發展,2020,32(1):198,200.
[3] 張曉麗.林業生態保護及天然林保護的作用與具體措施[J].農業災害研究,2023,13(6):173-175.
[4] 劉新東.林業生態保護與天然林保護的具體措施分析[J].新農業,2021(2):100.
[5] 李啟林.林業生態保護與天然林保護措施分析[J].現代園藝,2019(14):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