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荷波(1882—1927),原名王灼華,福建福州人,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中國工人運動的杰出先驅。1922年6月,王荷波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中,王荷波是第一位工人出身的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還擔任我黨第一個紀律檢查機構——中央監察委員會第一任主席。1927年,因叛徒出賣,王荷波在北京被奉系軍閥逮捕殺害,終年45歲。1927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布爾什維克》刊載《悼王荷波及其他十八同志》一文,文中這樣評價王荷波:“王荷波同志是中國工人中覺悟最早奮斗最力的一人。……他是中國共產黨中一個最努力的黨員和領袖。……王荷波同志是中國革命的工人領袖之模范……”在王荷波的紅色生涯中,他始終嚴于律己,初心不改,其高尚的品質被贊譽為“品重柱石”。
成長與覺醒之路
1882年5月,王荷波誕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湖東路名為府里東廊頂3號的民宅,作為家里的長子,父親王猶允為他取名“灼華”,以示對兒子美好的祝福和期許。王荷波出生在中國近代史上最黑暗的年代,外有“豺狼虎豹”,內有“腐爛頑疾”,整個國家處于水深火熱之中。1901年,家中迎來五弟,母親周氏病故,父親身為小官,俸祿少之又少,難以養家,家庭負擔不起王荷波的上學費用。為求生計,他只能早早輟學,獨自一人離開福州,前往江蘇江陰投靠在清軍水師魚雷營當管帶的姨父,開啟當水兵的經歷。一年后,由于姨父去職,王荷波又輾轉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大連鐵路等地當勞工討活計。在四處漂泊的艱難日子里,他深切感受到清政府的腐敗和帝國主義列強在華強取豪奪的丑惡本性。
1916年,王荷波輾轉來到南京,考入揚子江畔津浦鐵路浦鎮機廠(當時也叫鐵路大廠)當生火工人,因為工作勤勉、技術精湛,先后被提拔為鉗工、機匠,后與工人高一德成婚,從此在浦鎮定居。同年,他因愛荷花的品格而正式改名王荷波。剛正不阿、對待工友大方無私的王荷波,深受工友們的尊敬。王荷波工作的浦鎮機廠為中英合資,但中方幾乎沒有話語權,英方說了算,工人們備受眾多不平等對待,王荷波看在眼里,放在心上。長期在工廠受到和看到的階級剝削和壓迫,王荷波的革命斗爭意識漸漸覺醒。
1919年,中國迎來了偉大的歷史轉折點。在國家和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滿腔熱血的學生挺身而出,作為新舊民主主義革命分界點的五四運動爆發了。除了罷課,罷工、罷市也相繼舉行,值此關鍵時刻,王荷波挺身而出,組織工人罷工,引領浦鎮工人在浦鎮南門街展開示威游行,他們高喊“廢止二十一條”等口號,以實際行動支援學生的愛國運動。
五四運動如同一盞明燈,為王荷波和無數中國先進青年照亮了前行的道路。隨著五四運動的輻射式爆發,北京學生紛紛南下,王荷波得以接觸到新一代青年,強化吸收新思想。早在十月革命后馬列思想傳入中國之時,王荷波便在《新青年》《勞動界》等進步書刊中汲取到新思想,逐漸認識到只有通過革命斗爭,才能徹底改變勞動人民的命運。作為五四運動中的工人運動領導者,王荷波更為深刻認識到,只有大家緊密團結和共同努力,才能匯聚成強大的力量,進而實現勞工的解放。王荷波毅然投身工人運動的洪流中,開啟了他領導工人斗爭的征程。
發展工會鬧革命
1920年年關將近,工廠年終“花紅”(即年終雙薪)被扣,在王荷波的鼓勵下,工人團結起來抗爭,經歷“廁所斗爭”“花紅斗爭”等斗爭后,最終工廠總監工被迫答應復工條件,罷工取得勝利,這次抗爭讓工人有了強烈的歸屬感和組織意愿。1921年3月14日,浦鎮機廠的“中華工會”正式成立,王荷波當選工會副會長,后任會長。該工會是江蘇第一個受共產主義思想影響的工會組織。
擔任工會會長后,王荷波牢記使命,更珍視自己肩負的責任,將關心工人、為工人解決實際問題作為自己的核心工作,展現出卓越的領導才能和深厚的為民情懷。工會成立的當天,正值王荷波妻子分娩,他毅然將妻子與新生兒托付給工友家屬照料,自己則全身心投入工會的各項工作中。他為女兒取名“職工”,寓意著工人階級的重要地位,也足以證明他一心為黨、為人民奮斗的信念和決心。
為切實提升工人的實際待遇,王荷波更是親自前往北洋政府交通部,與總長葉恭綽進行深入溝通,確保增加工資、發放冬季物資等關乎工人切身利益的訴求得以落實。他還積極推動開展為工人修建洗浴房,創辦夜校、子弟學校、合作社等福利事業,不僅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條件,更為他們提供學習和成長的平臺。王荷波時常教育工人要認識到解放的唯一途徑是依靠自己,緊密團結在工會的周圍,共同為爭取更好的生活而奮斗。王荷波無私奉獻的義行贏得工人的廣泛敬意,他在工人心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1921年年末,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分部負責人羅章龍前往中華工會開展相關工作,卻遭到北洋政府交通部扣押。聞訊后,王荷波迅速趕往北洋政府交通部,機智巧妙地營救了羅章龍。這次經歷使王荷波與羅章龍于危難中結識。隨著交往時間的推移,羅章龍對王荷波越發欣賞,他欣賞王荷波真心為工人謀福利的態度,因此推薦王荷波前往北大“亢慕義齋”(意為共產主義室)學習和深造。在那里,王荷波深入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同學們積極交流,提高了他的政治覺悟,增強了他對馬列主義的理解。
1922年春,王荷波領導的工會正式成為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分部的成員單位。5月,正值王荷波40歲生日,工友們特意贈予他一塊刻有“品重柱石”4個金色大字的紅漆木匾,以表達對他的尊敬和喜愛。6月,王荷波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津浦鐵路第一位工人出身的共產黨員,從此,他更加全身心投入革命工作中,帶領工人走向求解放求自由的革命道路。在王荷波的帶領下,工會逐漸成為團結浦鎮工人開展斗爭的重要陣地和力量之源。
同年秋天,王荷波與工會秘書王振翼、工人王國珍在浦鎮南門浴堂街34號(現為南京工人運動紀念館)共同創建了南京地區第一個中共組織——中共浦鎮小組,王荷波被推選為組長。王荷波在浦口站、港務處等地建立了工會基層組織,積極吸收優秀工人入黨,壯大中共浦鎮小組力量。他堅信:“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眾人團結則力量無窮。只要我們鐵路工人、全國工人團結一心,就能推翻壓在我們頭上的大山。”王荷波積極學習并實踐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致力于自身進步的同時也推動周圍人的進步,希望所有中國工人都能接受新思想的洗禮,實現自我解放。
以職業革命家身份開展斗爭
1923年1月底,王荷波作為代表遠赴鄭州,參加2月1日召開的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會前,各方代表頂著軍閥吳佩孚的壓力,為大會的按時召開不懈努力。由于軍閥政府大搞破壞,成立大會被迫中斷。參會代表義憤填膺,一致認為不能坐以待斃,經激烈討論,決定以浦口港務處主任無故開除李進臺、沈永義2名工人的事件作為引子,發布津浦鐵路總工會的罷工宣言,進而發動浦口、鋪鎮兩地工人舉行大罷工,聲援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2月8日晚,王荷波帶領工人實行罷工計劃。第二日,恰有一列運煤列車駛來,他帶領百名工人揮舞旗幟,高呼“打倒軍閥”的口號,然而列車并未減速。在這個危急時刻,王荷波帶領百名工人一擁而上,撲向軌道并臥躺其上,列車被迫停下,這便是王荷波領導的“二九”臥軌斗爭,堅實助力支援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王荷波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1923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王荷波帶領浦鎮工人走向全國,參與開展全國范圍內的工人運動。他先后參與中共三大、中共四大、中共五大和八七會議等眾多重要會議,因德才出眾,得到中國共產黨的重點培養,并委予多項重任。

同年6月,王荷波奔赴廣州出席中共三大,會上,王荷波以34票當選中央執行委員。王荷波是黨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中共中央執行委員。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召開。王荷波傳達了之前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的意見。在會上,王荷波當選為候補執行委員,被安排負責全國鐵路總工會工作。
1926年,王荷波以中共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回到家鄉福建,幫助福州地委開展工農運動,深入馬尾,引導工人、水兵走向革命。
1927年,王荷波參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的組織,起義取得勝利。同年4月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后,黨內小部分同志退黨甚至叛黨。為正黨風黨紀,引領黨員思想和行動,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決定在武漢召開中共五大,此時,全國共產黨員的數量相較中共四大已經增長50余倍。黨員數量的增加無疑增強了黨的后備軍力量,但也增加了黨內混入不良投機分子的風險,因此,在中共五大上,黨內首個中央紀律檢查機構——中央監察委員會正式成立。該機構的成立進一步完善了黨內的監督機制,在特殊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王荷波被選舉為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他迅速適應并投身這項工作。然而,由于復雜的政治環境,中央監察委員會的成員不久便分散各地開展其他工作,使得監察職責難以持續履行。
1927年8月7日,王荷波在漢口參加八七會議,會上,王荷波被選舉為臨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0月18日,王荷波因叛徒出賣被捕,在獄中,他留下遺囑:請求黨組織加強對他子女的革命教育,希望他們不要走上與自己相反的道路。11月11日凌晨,王荷波在北京安定門外高呼口號:“中國共產黨萬歲!”“世界革命萬歲!”在口號的余音中,王荷波被奉系軍閥殺害,終年45歲。

1949年,北京剛解放不久,周總理親自派人尋找王荷波的遺骸。王荷波和周恩來曾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并肩戰斗的革命戰友,在起義中,周恩來任總指揮,王荷波是上海總工會負責人之一,他們積極參與組織和領導了這次起義。王荷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批安葬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的革命者。
為紀念王荷波作出的卓越貢獻,2012年7月7日,王荷波紀念館在南京浦口正式開館,這個場館是國內首個王荷波紀念場館。同年,中央紀委副書記李玉賦發來賀詞,對創建王荷波紀念館給予高度評價。王荷波紀念館的建立,不僅是對王荷波同志的崇高致敬,更是繼承和弘揚黨的歷史和革命精神生動直觀的紅色基因庫。文
【賴繼年系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黃思思系南京工業大學本科生。本文所屬研究項目:南京工業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浦口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研究”(2024DC1116)、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項目“江蘇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研究”(23SYC-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