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臨沭縣杞柳栽培歷史悠久,但由于受品種及栽培技術的限制,杞柳產量低而不穩。筆者從杞柳田規劃、條穗選擇、合理密植、整地施肥、適時扦插,到生長期間杞柳肥水管理、雜草防除、適時收獲、病蟲害防治,優化各項栽培措施,為杞柳高產穩產提供技術支撐,進而為“臨沭柳編”提供原料保障。
關鍵詞:杞柳;優良品種;高產栽培; 病蟲害
中圖分類號:S435.6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7909(2024)2-130-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2.031
0 引言
山東省臨沭縣杞柳栽培歷史悠久,在沭河沿岸的青云鎮、鄭山街道、店頭鎮、石門鎮、曹莊鎮都有大面積栽培[1]。臨沭縣青云鎮柳莊村的植柳編柳歷史最早見于1 400多年前的唐朝初年,青云鎮的柳莊村、金柳村、興柳村、柳河村、柳園村皆因杞柳而得名。杞柳的栽培和編織使當地農民收入大幅提高,杞柳栽培面積逐年擴大。2020年臨沭縣杞柳栽培面積已達到5 400 hm2,加工編織的柳筐、仿古筐、水果筐、圣誕筐、寵物筐等各色工藝品達10 510種,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總額4.2億元。2010年“臨沭柳編”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臨沭縣于2014年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柳編之都”稱號;2023年“臨沭柳編”被評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杞柳在臨沭縣栽培面積大,但由于受品種和種植技術的制約,杞柳產量低而不穩。當地農技部門總結了農民長期栽植杞柳的經驗,篩選當地優良品種,引進高產優良品種(如麗白、大紅頭、莊塢柳等),又在此基礎上對各項措施進行優化,集成了杞柳高產栽培措施。
1 高產栽培技術
1.1 杞柳田規劃
杞柳屬于多年生木本落葉植物,一般扦插定植后,不能輕易改種其他作物。因此,在新建柳田時需要長遠考慮。新建杞柳田時,要盡可能選擇靠近河、渠、溝、井等有水的地方,或選擇低洼的地塊栽植。
無論在河灘還是平原地塊,都應安排合適的道路和排灌系統。土壤肥沃、土層厚且地勢平坦的壤土地塊更適宜杞柳生長,有利于杞柳豐產穩產。
1.2 條穗選擇
優質的條穗是杞柳速生高產的基礎。扦插穗的長度、粗細要求均勻一致,對于差異較大的枝條,要分別扦插,這樣有利于杞柳群體生長。剔除受病蟲危害枝條和受損枝條,選用粗壯的枝條,以枝條的中下部分作條穗,做到隨采隨用,防止采集時間長造成成活率降低和品種混雜[2]。
1.3 合理密度扦插
扦插密度大,通風透光性差,易導致杞柳早衰;扦插密度小,前期杞柳產量較低,不易獲得高產;合理密植才能達到理想效果,保持行距35 cm、株距10 cm左右為宜。選擇粗細均勻的枝條,扦插穗長一般在15~18 cm,剪好后捆綁放在水里泡3~5 d,扦插時,插穗的上部離地面約2~3 cm,可把插穗直立插入地里,也可稍傾斜。每667 m2扦插穗用量以150 kg為宜,夏季定植地上留1芽,春秋定植地上留2芽。為確保扦插穗成活,扦插完后要及時澆足澆透定植水。
1.4 平整土地及施肥
栽種的地塊要整平,每公頃施牛羊糞等土雜肥60 000~75 000 kg,配施平衡型復合肥或磷酸二銨450~750 kg,并根據土壤肥力,施用適量硫酸亞鐵;每公頃施入5%毒死蜱顆粒劑30 kg或3%辛硫磷顆粒劑30~60 kg,以防金針蟲、蠐螬、楊黃星象甲、螻蛄、擬地甲等地下害蟲的危害。土壤深翻30~40 cm,及時整平耙勻耙細,畦寬2~5 m(具體寬度可根據地形和澆水條件而定)。
1.5 適時扦插
杞柳扦插以春秋扦插為主、夏季扦插為輔,主要是因為夏季溫度高,扦插穗成活率低。
2 田間管理
做好杞柳田間管理是獲得杞柳高產優質的關鍵。在杞柳整個生長季節,自然災害經常發生,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采取相應措施,確保杞柳健壯生長。
2.1 及時追肥澆水
杞柳喜濕。為保證杞柳成活率,扦插完后要及時澆足澆透定植水,確保田間土壤濕潤。在杞柳扦插苗開始發芽時,及時劃鋤松土,在柳芽20 cm高時,每公頃追施75 kg左右尿素,也可以用高氮復合肥代替尿素,每隔10~15 d追施一次。隨著杞柳生長,需要進行葉面追肥,可以與病蟲害防治同時進行,用蕓苔素內酯和尿素噴施葉面。翌年早春杞柳發芽前,開溝追施有機肥和復合肥,溝深10~15 cm,每667 m2施用有機肥1 500~2 000 kg和高氮復合肥50~75 kg,追肥后及時澆水,以促進柳芽萌發。6月上旬,每667 m2撒施尿素或高氮復合肥5 kg左右;夏季收割以后,及時追施尿素或高氮復合肥,每667 m2 20~30 kg左右,以補充養分,促進秋條健壯生長。
2.2 田間除草
杞柳是多年生植物,定植后可以多年收割,但田間雜草種類較多,一年生和多年生雜草混合發生,嚴重影響杞柳產量和品質。因此,必須在早春對柳田鋤草,既可以消滅雜草,還可以松土,消滅土壤表層害蟲,增溫保墑,促進柳芽早發。對于新發的柳田,要防止草欺苗現象發生。不同時期草相不同,需選用合適的除草劑和除草方式。對于狗尾草、馬唐、牛筋草等禾本科雜草,每667 m2用35%吡氟禾草靈乳油40 mL或用10.8%的精喹禾靈乳油 20~30 mL兌水30~45 kg噴施葉面。對禾本科雜草、闊葉類雜草混合發生的田塊,可用90%乙草胺乳油或72%異丙甲草胺乳油在雜草沒有出土前噴施土壤表面。
2.3 清墩與打杈
杞柳萌芽能力強,容易生出大量枝條,爭肥爭水,造成枝條生長弱,因此需要在柳芽長到3~5 cm時,每株選留3~6個健壯芽頭,其余的全部打去。單個枝條在生長過程中容易長出很多側芽,影響枝條生長。因此,要及時打掉枝條上發生的側芽,在枝條側芽開始生出時及時抹掉最好,此時芽嫩容易操作,不會損傷枝條表皮,有利于柳條生長。
2.4 及時割條
在山東省臨沭縣,杞柳一年收割2次,也有的一年收割1次。第1次收割時間在7月末至8月初(立秋左右),此期枝條表皮易剝開,同時有足夠的時間萌發枝條。收割過早,枝條木質化程度差、韌性差,在加工過程中易折斷;收割過晚,秋條生長時間短,產量較低。秋條收割在小雪和大雪間進行。割條時,人宜站在枝條南部,茬口應呈馬蹄狀且面向北部,防止茬口暴曬和水分蒸發,降低割條后杞柳死亡的概率。割條宜在16:00后進行,16:00前氣溫高,割的茬口易被曬傷,嚴重時會導致死亡。收割杞柳用果剪或快鐮,留的茬口一定不能過高,一般留茬高1.0~1.5 cm較適宜。
3 主要病蟲害防治
杞柳是多年生植物,田間郁閉度高,導致病蟲害經常發生。常見病害有銹病、白粉病等,常見蟲害有柳倭蚜、綠盲蝽、甜菜夜蛾、一點鉆夜蛾、柳藍葉甲、楊黃星象甲等[3]。需要根據不同病蟲害發生特點,有針對性地用藥防治。
3.1 病害防治
3.1.1 銹病
銹病是杞柳的一種常見病害,發病初期葉片背面有直徑約0.1 mm鮮黃色的夏孢子堆,后逐漸增大至0.3~0.5 mm,顏色漸成橘黃色,后期形成橘黃、橘紅至褐色的斑點。發病輕時,夏孢子堆單個散生,嚴重時多個相互連接,不同品種間發病情況有差異。發病嚴重時整個葉片覆蓋紅色粉末,幾天后葉片大量干枯脫落,對產量影響較大。可以根據銹病歷年發生時期或當年銹病發生初期用藥的特點,每667 m2及時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 50~80 g兌水30 kg或15%羥銹寧可濕性粉劑50 g兌水30 kg進行噴霧防治。
3.1.2 白粉病
白粉病常發生在秋末,在濕度大、背陰地方更易發生。白粉病主要發生在杞柳葉片正面,嚴重時葉片背面也大量發生,在葉面上形成白色粉狀物,葉片形狀不變,初期在葉片正面形成數量不等的白色粉狀物點,后逐漸擴大為近圓形的不規則白粉狀物,嚴重時整個葉面布滿白粉,導致葉片大量干枯脫落。白粉病發生初期,每667 m2可以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 50~80 g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 30~50 g或綠妃、露娜森等進行防治。
3.2 蟲害防治
3.2.1 柳倭蚜
柳倭蚜是杞柳的主要害蟲,在表皮呈淡紅色、葉柄呈紅色的紅皮柳上易發生。柳倭蚜危害柳條的著芽點和基部無芽處,嚴重時可以蔓延到葉片主葉脈上,危害部位皮層枯死,導致葉片脫落、柳芽干癟,形成不規則的0.2~0.5 cm黑斑。柳倭蚜一年發生9~12代[4],10月上中旬卵在杞柳基部向陽面越冬,3月末開始孵化,4月上旬進入孵化盛期,第一代及第二代蚜蟲都在越冬地區危害,以后各代危害當年生長的新條,并逐漸向新梢擴展。7月高溫多雨,是柳倭蚜危害高峰期,卵多在8:00前孵化,初孵化蚜蟲沿枝條四處爬行,2~3 h后固定。該蟲世代重疊嚴重,有一定群居習性,較耐水淹。針對柳倭蚜,可以選擇無蟲接穗防止其擴散,可以用吡蚜酮、啶蟲脒、氟啶蟲胺腈、噻蟲嗪、呋蟲胺等進行防治。
3.2.2 綠盲蝽
綠盲蝽在山東每年發生5代,在3月下旬末,柳芽剛長出時開始發生。2007年4月3日,在青云鎮騰馬村杞柳田,筆者發現個別杞柳芽呈紅褐色,看似凍害或除草劑為害狀;4月中旬后,隨著葉片逐漸生長,被害葉片上針刺狀紅褐色小點逐漸變大成孔,葉片扭曲畸形,杞柳芽似霜霉病為害狀,誤認為是白粉病或受凍害引起,隨著枝條生長,分杈多,嚴重影響杞柳產量和品質。可以在早春綠盲蝽初孵化時,用24%蟲螨腈微乳劑 1 500~1 800倍液、10%聯苯菊酯乳油 3 000~5 000倍液、22%噻蟲嗪·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4 500倍液或呋蟲胺、唑蟲酰胺進行噴霧防治。
3.2.3 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在山東每年發生5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蟲白天潛伏,夜間活動,在19:00—22:00和5:00—7:00有兩個活動高峰,成蟲有趨光性,交配盛期在5:00—7:00。每頭雌蟲可產卵100~600粒,多的可達1 800粒。初孵幼蟲具有群居習性,常吐絲結網在里面群居為害,低齡幼蟲取食葉片上表皮和葉肉,留下下表皮,3齡前群居為害,3齡后分散為害,3齡后幼蟲啃食葉片造成孔洞和缺刻。3齡前食量小,4齡后食量大增,當溫度高、幼蟲食料缺乏時,幼蟲會成群遷移。可以用黑光燈誘殺,也可以用性誘劑誘殺;每667 m2可以用2%甲維鹽乳油 75~150 mL或20%氯蟲苯甲酰胺懸乳劑5~10 mL兌水30 kg,還可以選用蟲螨腈、蟲酰肼、虱螨脲或溴氰蟲酰胺進行噴霧防治該蟲。
3.2.4 一點鉆夜蛾
一點鉆夜蛾俗稱裹頭蟲,該蟲在山東每年發生4代,成蟲傍晚羽化,羽化高峰一般在上半夜,成蟲白天靜伏,晚上活動交配產卵,趨光性強。卵散產在嫩葉上,一般1~3粒;初齡幼蟲在頂梢兩片嫩葉間取食為害,隨后向下取食嫩梢,使杞柳失去生長點;2~3齡后幼蟲在幼嫩芽頭上吐絲纏繞呈圓筒形,并在里面取食;幼蟲從筒內出來吐絲一般在10:00前和16:00后,陰天可以全天出來吐絲纏繞,可以轉移危害枝條新梢;老齡幼蟲裸露在枝條葉片上取食,造成芽頭受害,大量萌發側芽,使品質降低,失去使用價值。可以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也可用辛硫磷、甲維鹽、蟲螨腈、茚蟲威、氯蟲苯甲酰胺、溴氰蟲酰胺進行噴霧防治。
3.2.5 柳藍葉甲
柳藍葉甲俗稱黑殼子,成蟲為深藍色,且具有強金屬光澤,成蟲在葉片背面產卵。卵呈橢圓形,頂部稍尖,初產時橙黃色,近孵化時橘紅色。成蟲、幼蟲都危害葉片,幼蟲常群集危害,低齡幼蟲取食葉肉,留下表皮,大齡幼蟲和成蟲可將葉片食光。該蟲在山東每年發生7~8代[5],以成蟲越冬,幼蟲群居取食葉片,發生嚴重時,葉片被食光。可以用1.8%阿維菌素乳油1 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也可用90%敵敵畏乳油、50%辛硫磷乳油、菊酯類藥劑進行噴霧防治。
3.2.6 楊黃星象甲
楊黃星象甲成蟲一般啃食葉片。在伏條收割后,由于沒有葉片,成蟲會啃食枝條茬口下面的表皮,造成秋季杞柳不能發芽,減產嚴重。成蟲白天大多藏于土壤表層,夜晚出來活動取食、交尾,也有少數白天活動。筆者曾多次觀察夜間成蟲活動情況,由于發生數量大,傍晚時交配的成蟲密密麻麻墜在葉片上,使枝條彎曲嚴重。幼蟲沿著根部啃食根部表皮,可能造成根系死亡,導致整個植株死亡,因此需要在較短時間內重新扦插,個別農戶因而改種其他作物,造成杞柳栽植面積下降。該蟲在臨沭縣及周邊地區每年發生2代,以成蟲在杞柳上及周邊土內越冬。成蟲于翌年3月中旬開始活動取食,第一代幼蟲主要發生在4—6月,第二代幼蟲在8—9月發生。對于幼蟲的防治,可以在4月和收割伏條后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進行,每667 m2可用22%吡蟲·辛硫磷乳油 450~600 g兌水400 kg灌根,也可以用噻蟲胺灌樹墩,或用30%毒死蜱微囊懸乳劑灌根。對于成蟲的防治,可用20%辛硫·三唑磷乳油 1 000~1 200倍液,也可用25%丙溴·辛硫磷乳油 800~1 000倍液噴施。
4 結束語
臨沭縣在引進優良品種的基礎上,可以通過科學規劃種植田塊、及時進行田間管理、合理防治病蟲害等措施,為杞柳高產穩產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朱為德,袁俊云,戰臣祥,等.山東臨沂市杞柳良種及標準化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4,30(5):164-165.
[2]夏英三,吳清勤.杞柳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18):170-171.
[3]孫運達,劉玉升.沂蒙山區杞柳害蟲記述[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3(3):305-312.
[4]董彥才,崔師從,王家通.柳倭蚜的研究初報[J].山東林業科技,1988(S2):15-17.
[5]朱毅,王新艷.柳藍葉甲對杞柳的危害與防治[J].安徽農業科學,2006(12):2780,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