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環丙沙星是人與動物常用的廣譜類抗生素,在環境中積累會加快病菌耐藥性的產生,甚至會對人類的健康產生潛在威脅。基于此,構建了分體式、分隔一體式、混合一體式3種MBBR-MBR反應器,研究其對環丙沙星的去除性能及環丙沙星對常規污染物去除的影響。結果表明,3種MBBR-MBR反應器均對環丙沙星有良好的去除效果,隨著環丙沙星濃度的增加,反應器對環丙沙星的去除率下降,而環丙沙星的存在對脫氮過程也有一定的影響。
關鍵詞:環丙沙星;MBBR-MBR;生物脫氮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4)2-152-6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2.036
0 引言
MBBR-MBR工藝是將活性污泥法、移動床生物膜法和生物膜法有機結合起來,兼具3種方法的優點[1]。單純的MBBR工藝可實現硝化與反硝化同時發生且保證出水水質穩定,但在去除一些特定污染物和處理高負荷污水時,出水水質難以達到排放要求[2]。單純的MBR工藝面臨膜污染等問題,但其本身占地面積小,易與其他工藝結合,改造起來較為簡單。MBBR可作為污染物與微生物發生生化反應的主要場所,MBR則起到過濾活性污泥和難降解大分子物質的作用,MBBR和MBR工藝結合可提高反應器抗沖擊負荷能力,且膜污染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3]。MBBR-MBR工藝在近10年得到了快速發展,而對特定污染物的去除仍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環丙沙星(CIP)是一種喹諾酮類抗生素,其分子式為C17H18FN3O3,屬于廣譜類抗生素,廣泛應用于人類和動物的疾病預防與治療。環丙沙星在生物體內一般無法徹底分解,會隨著排泄物等排放到環境中,在環境中大量累積會加速病菌耐藥性的產生[4]。
為探究MBBR-MBR工藝對環丙沙星的去除性能及環丙沙星對常規污染物去除的影響,構建了3種不同形式的MBBR-MBR反應器,檢測各反應器對環丙沙星的去除效能,為MBBR-MBR工藝在污水處理中去除特定污染物提供參考。
1 試驗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裝置
試驗所用MBBR-MBR耦合反應器通體為有機玻璃材質,共有3種不同類型的反應器,分別為分體式反應器、分隔一體式反應器、混合一體式反應器,反應器整體組成為上端棱柱、下端棱錐。分體式反應器的前端為MBBR段,混合液通過中間隔板上方的齒形隔板溢流進入后端的MBR段,填料由于隔板阻擋仍然停留在MBBR段;分隔一體式反應器的MBBR段與MBR段中間為穿孔隔板,混合液可通過中間小孔自由流動,由于隔板的阻擋,填料也不會進入MBR段;混合一體式反應器是在MBBR工藝基礎上直接添加平板陶瓷膜。3種反應器尺寸完全一致,且3個反應器均在距液面50 mm處設置溢流孔,下端設置閥門用于排泥,反應器內部均設計凹槽用于放置平板陶瓷膜。3種反應器示意圖如圖1所示。
1.2 試驗方法
試驗原水為合成污水,模擬城鎮生活污水,進水配置在PE材質的水箱中。碳源來自葡萄糖,硫酸銨提供氮源,磷酸二氫鉀提供磷源,再添加微量元素和酵母提取物,配制小蘇打溶液和稀鹽酸來調節pH值,合成污水特征污染物為環丙沙星。試驗設計用水成分與含量見表1,試驗所用試劑見表2。
為探究3種反應器對環丙沙星的去除能力,試驗采用聚氨酯吸水凝膠填料,填充率設為15%,MBR膜采用強度較高的平板陶瓷膜(孔徑為0.5 μm),單片平板陶瓷膜的有效面積為0.1 m2,溫度均設置為25 ℃,水力停留時間設置為24 h,溶解氧控制在4.00 mg/L左右。試驗設置了3種不同濃度的環丙沙星,分別為1.00 mg/L、2.00 mg/L、5.00 mg/L,試驗共計45 d,第1~15 d CIP濃度為1.00 mg/L,第16~30 d CIP濃度為2.00 mg/L,第31~45 d CIP濃度為5.00 mg/L。
環丙沙星的檢測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使用的儀器為賽默飛U2000超高液相色譜儀,液相色譜柱型號為C18反向色譜柱,其中流動相A為0.1%的甲酸溶液,流動相B為乙腈溶液,甲酸與乙腈的體積比為85∶15,流速為1 mL/min,紫外燈的波長為275 nm,柱溫設定為30 ℃,環丙沙星在7 min左右出峰[5]。檢測反應器出水COD、NH4+-N、TN濃度,嚴格按照《水和廢水檢測分析方法》(第四版)的方法進行檢測。
2 試驗結果與討論
2.1 MBBR-MBR工藝對環丙沙星的去除效能
3種反應器對環丙沙星的去除效能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利用分體式反應器去除CIP,當 進水CIP濃度為1.00 mg/L時,對CIP的去除率由前期的49.00%上升到后期的70.00%,反應器中的微生物對CIP開始產生耐性,此階段CIP的平均去除率為64.87%,說明分體式反應器對CIP的去除效果良好;當進水CIP濃度增加到2.00 mg/L時,分體式反應器對CIP的去除率下降,平均去除率為59.77%;當進水CIP濃度增加到5.00 mg/L時,分體式反應器對CIP的去除率進一步下降,此時分體式反應器對CIP的平均去除率僅為51.35%。分隔一體式反應器與分體式反應器對CIP的去除情況基本一致,當進水CIP濃度為1.00 mg/L時,平均去除率為66.13%,略高于分體式反應器;當進水CIP濃度增加到2.00 mg/L時,去除率有所下降,平均去除率為61.13%;當進水CIP濃度增加到5.00 mg/L時,去除率下降更明顯,CIP的平均去除率為53.36%。混合一體式反應器對CIP的去除情況與分體式反應器和分隔一體式反應器的去除情況類似,當進水CIP濃度為1.00 mg/L時,CIP的平均去除率為60.87%;當進水CIP濃度為2.00 mg/L時,CIP的平均去除率下降到58.30%;當進水CIP濃度增加到5.00 mg/L時,CIP的平均去除率僅為48.00%。
綜上可知,隨著進水CIP濃度的增加,各反應器對CIP的去除率均有所下降,說明反應器對CIP的去除有一定的限度,CIP濃度過高會抑制CIP的去除效率。反應器中CIP的去除主要通過3個途徑:生物膜與活性污泥吸附、生物降解及膜截留[6]。3種反應器對CIP的去除效能并沒有明顯的差距,其原因是3種反應器對CIP的去除原理基本一致,主要區別在于反應器的形態不同。3種反應器中分隔一體式反應器對CIP的去除率最高,因為分隔一體式反應器內混合液可自由流動,實際水力停留時間與理論值更接近,而分體式反應器混合液的水力停留時間在MBBR段與MBR段各占一半,且MBR段的生物量遠小于MBBR段的生物量。
2.2 不同濃度環丙沙星對反應器去除COD的影響
不同進水CIP濃度下3種反應器對COD的去除效能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隨著進水CIP濃度的增加,反應器對COD的去除率下降。利用分體式反應器處理,當進水CIP濃度為1.00 mg/L時,COD的平均去除率為93.65%;當進水CIP濃度增加到2.00 mg/L時,分體式反應器對COD的平均去除率下降到90.30%,相較于CIP濃度為1.00 mg/L時略有下降,但對COD的去除效果仍然較好;當進水CIP濃度增加到5.00 mg/L時,分體式反應器對COD的平均去除率下降到88.06%,出水COD平均濃度為42.00 mg/L,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排放標準。對于分隔一體式反應器來說,當進水CIP濃度為1.00 mg/L時,COD的平均去除率為94.05%;當進水CIP濃度增加到2.00 mg/L時,COD的平均去除率下降到90.44%,相較于進水CIP濃度為1.00 mg/L時有所下降;當進水CIP濃度增加到5.00 mg/L時,COD的平均去除率下降到87.36%。對于混合一體式反應器來說,當進水CIP濃度為1.00 mg/L時,COD的平均去除率為93.07%;當進水CIP濃度增加到2.00 mg/L時,COD的平均去除率下降到90.00%;當進水CIP濃度增加到5.00 mg/L時,COD的平均去除率進一步下降,僅為88.01%。
綜上可知,3種反應器中剛投加CIP及剛改變CIP濃度時對COD的去除均有明顯的波動,隨著處理時間的增加,反應器內的微生物對CIP產生一定的耐藥性,使反應器對COD的去除趨于穩定。CIP的存在會抑制細菌的活性,CIP濃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明顯[5]。總體來說,在不同濃度CIP負荷下,經3種反應器處理后出水COD濃度仍可以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排放標準。
2.3 不同濃度環丙沙星對反應器去除[NH+4]-N的影響
不同進水CIP濃度下反應器對氨氮的去除效能如圖4所示。由圖4可知,3種反應器對氨氮的去除率隨著進水CIP濃度的增加而降低。對于分體式反應器來說,當進水CIP濃度為1.00 mg/L時,出水氨氮平均濃度為4.35 mg/L,氨氮平均去除率為87.81%,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排放標準;當進水CIP濃度增加到2.00 mg/L時,出水氨氮平均濃度為5.25 mg/L,氨氮平均去除率為84.90%,不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排放標準;當進水CIP濃度增加到5.00 mg/L時,出水氨氮平均濃度上升到7.39 mg/L,氨氮平均去除率僅為78.91%。對于分隔一體式反應器來說,當進水CIP濃度為1.00 mg/L時,出水氨氮平均濃度為4.46 mg/L,氨氮平均去除率為87.42%;當進水CIP濃度增加到2.00 mg/L時,氨氮平均去除率為84.78%,出水平均氨氮濃度為5.37 mg/L,同樣不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排放標準;當進水CIP濃度增加到5.00 mg/L時,出水平均氨氮濃度升高至7.34 mg/L,氨氮平均去除率僅為79.63%。對于混合一體式反應器來說,當進水CIP濃度為1.00 mg/L時,出水氨氮平均濃度為4.66 mg/L,氨氮平均去除率為86.74%;當進水CIP濃度增加到2.00 mg/L時,氨氮平均去除率為83.12%,出水平均氨氮濃度為5.99 mg/L,不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排放標準;當進水CIP濃度增加到5.00 mg/L時,出水氨氮平均濃度為7.12 mg/L,氨氮平均去除率下降到80.67%。
綜上所述,隨著進水CIP濃度的增加,3種反應器處理后出水氨氮濃度也隨之上升,且當進水CIP濃度增加到2 mg/L時,出水氨氮已經不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排放標準,這說明CIP的存在會抑制硝化過程,可能是因為CIP的存在抑制了硝化細菌的生長[7]。
2.4 不同濃度環丙沙星對反應器去除TN的影響
在不同進水CIP濃度下3種反應器對TN的去除效能如圖5所示。由圖5可知,3種反應器對TN的去除效能隨著CIP濃度的增加而降低。對分體式反應器來說,當進水CIP濃度為1.00 mg/L時,出水TN平均濃度為14.35 mg/L,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排放標準,TN平均去除率為64.84%;當進水CIP濃度增加到2.00 mg/L時,出水TN平均濃度為17.50 mg/L,此時已經不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排放標準,平均去除率下降到56.57%;當CIP濃度增加到5.00 mg/L時,出水TN平均濃度上升到21.22 mg/L,TN平均去除率僅為47.27%。對于分隔一體式反應器來說,當進水CIP濃度為1.00 mg/L時,出水TN平均濃度為14.23 mg/L,TN平均去除率為65.71%;當進水CIP濃度增加到2.00 mg/L時,出水TN平均濃度為56.49%;當進水CIP濃度增加到5.00 mg/L時,出水TN平均濃度上升到21.45 mg/L,此時TN平均去除率僅為46.80%。對于混合一體式反應器來說,當進水CIP濃度為1.00 mg/L時,出水TN平均濃度為14.15 mg/L,TN平均去除率為65.01%;當進水CIP濃度增加到2.00 mg/L時,出水TN平均濃度上升到17.04 mg/L,TN平均去除率下降到58.33%;當進水CIP濃度增加到5.00 mg/L時,出水TN平均濃度為21.57 mg/L,TN平均去除率僅為46.12%。
綜上所述,CIP的存在對反應器去除TN的影響較大,當進水CIP濃度為5.00 mg/L時,3種反應器對TN的平均去除率均未達到50%。由上文可知,CIP對硝化細菌有抑制作用,對反硝化細菌同樣有抑制作用[8],且對TN去除的影響大于對[NH+4]-N去除的影響,表明CIP對反硝化細菌的抑制作用更強,且會導致生物膜脫落、生物量減少,進而使出水水質變差。
3 結論
筆者構建3種不同形式的MBBR-MBR反應器,探究其對環丙沙星的去除及環丙沙星對常規污染物去除的影響,得出如下結論。
①當CIP濃度為1.00 mg/L時,3種反應器對CIP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64.87%、66.13%、61.87%。隨著CIP濃度的增加,反應器對CIP的去除效能降低。當CIP濃度增加到5.00 mg/L時,3種反應器對CIP的平均去除率在50%。
②不同濃度CIP對3種反應器去除COD有一定的影響,CIP濃度越大反應器對COD的去除率越低,但總體去除率仍然較高。
③CIP對3種反應器的脫氮效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CIP濃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顯,且CIP對反硝化過程的抑制作用大于硝化過程。
參考文獻:
[1]XU M C,ZHOUW H,CHEN X C,et al.Analysis of the biodegradation performance and biofouling in a halophilic MBBR-MBR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disinfected saline wastewater[J].Chemosphere,2020,269(prepublish):128716.
[2]PERVISSIAN A,PARKER W J,LEGGE R L.Combined MBBR-MF for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J].Environ Prog Sustain Energy,2012,31(2):288-295.
[3]RODRIGUEZ-SANCHEZ A, LEYVA-DIAZ J C,GONZALEZ-MARTINEZ A,et al.Linkage of microbial kinetics and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MBR and hybrid MBBR-MBR systems to treat salinity-amended urban wastewater[J].Biotechnology Progress,2017,33(6):1483-1495.
[4]吳欽.鐵基生物炭的制備及其對四環素和環丙沙星的去除試驗研究[D].南昌:華東交通大學,2022.
[5]鄭素枚,張小青,劉琴.電吸附環丙沙星性能的研究[J].山東化工,2021,50(16):264-266.
[6]HE K,ASADA Y,ECHIGO S,et al.Biodegrad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in the sequential combination of activated sludge treatment and soil aquifer treatment [J].Environmental technology,2018:378-388.
[7]YUAN S Y,WANG Z C,WANG Y Y,et al.Nitrogen removal, sludge activity and bacterial community in a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t different ciprofloxacin and ibuprofen concentrations[J].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mp; Innovation,2021,24:101814.
[8]ZOU H,HE J T,HE B N,et al.Sensitivity assessment of denitrifying bacteria against typical antibiotics in groundwater.[J].Environ Sci Process Impacts,2019,21(9):1570-1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