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連隊生活污水治理是兵團連隊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為做好兵團連隊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筆者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 865個連隊的生活污水治理情況進行調查,發現已有88.31%的連隊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但已建成的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中存在設計工藝與規模不匹配,運維管理不專業、體系不健全,運維資金不足,長效運行缺乏動力等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連隊生活污水;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連隊
中圖分類號:TU9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4)2-148-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2.035
0 引言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關鍵一環,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1]。近年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兵團)積極推進連隊生活污水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對改善連隊生態環境、提升職工生活品質、促進連隊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連隊生活污水治理仍是連隊人居環境整治的突出短板,面臨污水治理設施建而未用、資金投入不足、缺少專業人才、管護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提出解決措施,進一步推動連隊生活污水治理,切實提升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1 兵團連隊生活污水治理概況
1.1 兵團連隊生活污水特征
連隊生活污水是指連隊職工生活活動所產生的污水,主要包括衛生間沖廁、洗滌、洗浴和廚房排水,連隊公用設施、家庭農副產品加工和畜禽散養農戶等排水,不包括團鎮企業工業廢水和規模化畜禽養殖廢水。污染物以有機物、氮、磷、細菌為主[2]。由于兵團連隊較為分散且常住人口較少,連隊生活污水分布呈現點多、面廣、規模小等特點,主要特征如下。
1.1.1 收集范圍分散
連隊分布廣泛、分散,除個別連隊與團部距離較近外,其余連隊都相對獨立,連隊之間距離都較遠,甚至連隊內部存在多個距離較遠的居住點,所以連隊生活污水收集只能以單獨一個連或居住點為單位,無法進行統一收集。
1.1.2 水量隨季節和日常生活變化波動大
兵團連隊職工通常在連隊和團部或師市有居住場所,農忙時節居住在連隊從事農業生產活動,農閑時節主要居住在團部或者師市。因此,兵團連隊生活污水水量隨日常生活和季節變化波動大,季節對污水產生量的影響基本呈現夏季gt;春季≈秋季gt;冬季的趨勢。在日常生活中,一天內有2~3個高峰期,連隊居民生活規律相近,夜間污水排放量小,甚至可能出現斷流現象。日變化系數(日最大產生量/日平均產生量)一般在 3.0~5.0,甚至可能達到 10.0。
1.1.3 水質總體較為穩定
兵團連隊生活污水污染物濃度低、種類簡單,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較少,但含有較多的合成洗滌劑及細菌病毒、寄生蟲卵等,有機物、氮、磷濃度較高,水質總體較為穩定。連隊生活污水可生化性好,但碳源相較氮、磷營養物明顯不足;BOD/COD通常可達0.30~0.55,C/N(碳氮比)一般小于5,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污水處理設施的總氮去除率。污水水質因來源和時段不同差異較大。實際調查與監測結果表明,對 COD 貢獻最大的是廁所污水,其次是洗衣第一遍污水和廚房洗刷水;對總磷貢獻最大的是廚房淘米水,其次是含磷洗衣洗滌水;而洗澡水相對較干凈,各項指標值都較低。受經濟發展程度、生活習慣及季節的影響,不同時段的水質不同,如做飯高峰期動植物脂肪、懸浮物濃度偏高,洗漱高峰期氮、磷、合成洗滌劑濃度偏高。新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見表1。
1.2 兵團連隊生活污水收集管控情況
1.2.1 兵團連隊污水管控現狀
兵團連隊生活污水管控主要包括納入城鎮管網、集中治理和分散處理(連片收集、單戶處理)3種方式。根據兵團連隊生活污水連隊集中處理設施情況調查結果,截至2023年11月30日,兵團共1 865個連隊,其中需治理連隊1 745個,無生活居住區無需治理連隊120個;已采取不同措施開展生活污水治理的連隊合計1 541個。其中,完成納入城鎮管網的連隊175個,占需治理連隊總數的10.03%;完成集中治理的連隊357個,占需治理連隊總數的20.46%;完成連片收集、單戶處理的連隊609個,占需治理連隊總數的34.90%,400個作業點連隊已完成公共廁所建設,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占需治理連隊總數的22.92%;共計1 541個連隊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占需治理連隊總數的88.31%。31個生產生活一體化連隊已完成公共廁所建設,完成了沖廁水的有效管控,但其他生活廢水還未完成收集處置,另有173個連隊尚未采取任何污水治理管控措施。兵團連隊生活污水管控統計情況見表2。
1.2.2 兵團連隊生活污水治理目標完成情況
《兵團連隊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連隊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指出,要分區分類治理生活污水,以解決連隊生活污水等突出問題為重點,提高連隊環境整治成效和覆蓋水平,推動師域連隊生活污水治理統籌規劃、建設和運行,與供水、改廁、水系整治、房屋和道路建設、農業生產、文旅開發等一體推進,有效銜接。優先治理中心連隊、人口集中連隊、生態敏感區、水源保護區、城鄉接合部、旅游風景區等典型區域的生活污水。鼓勵常住人口700人以上的連隊,采用污水管網統一處理;常住人口700人以下的連隊,采用聯戶集中處理、單戶分散處理等方式。選擇符合連隊實際的生活污水治理技術,優先推廣運行費用低、管護簡便的污水治理技術,鼓勵居住分散地區采用生態處理技術,可通過黑灰水分類收集處理、與畜禽糞污協同治理、建設人工濕地等方式處理污水,達到資源化利用要求后,用于庭院美化、村莊綠化等。做好戶用污水收集系統和公共污水收集系統的配套銜接,合理選擇排水體制和收集系統建設方式,確保污水有效收集,嚴格執行新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DB65 4275—2019)等綜合利用排放標準。截止到2023年11月底,兵團已有65.39%連隊完成生活污水治理,88.31%連隊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
1.3 兵團連隊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情況
1.3.1 設計規模
兵團連隊根據其特點分為作業點連隊、整合類連隊和特殊作用類連隊。不同的連隊類型其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規模也存在一定差異。
目前,已建357個連隊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中,設計規模以小于100 m3/d的連隊居多,共計296個,占比82.91%;規模大于等于100 m3/d的連隊共計61個,占比17.09%。兵團連隊已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設施設計規模情況見表3。
1.3.2 工藝選擇
目前兵團已建357個連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采用的工藝主要為生物一體化處理(MBR生物膜、活性污泥法、A/O、A2O等)、化糞池(常規化糞池、三格式化糞池)及氧化塘等。其中以生物一體化處理工藝居多,占比73.67%;21.85%的連隊生活污水處理采用較簡單的化糞池處理工藝;4.48%的連隊生活污水處理采用氧化塘處理工藝。具體數據見表4。
1.3.3 運行現狀
經調查,由于兵團連隊污水處理規模小,已完成污水治理設施建設的連隊基本都是自行運維,未委托專業第三方運維公司管理。經調研統計,兵團連隊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成以來,大部分設施能正常運行,目前357個已建連隊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中不能正常運行的有89個,占比24.93%。不能正常運行的主要原因有3個:一是設施運行缺少資金支持,機器設備運行缺乏費用保障,出現周期性停運或設備出現故障,無法及時維修;二是部分污水處理設施設計規模與連隊規模不符,連隊居民少,進水濃度過低,無法滿足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所需的進水濃度;三是管網不配套,支管未入戶,導致建而未用。
1.3.4 排水去向
兵團連隊已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設施處理后的生活污水,夏季主要排至林地、草地和荒漠戈壁,其中排入林地的占比56.02%、排入荒漠戈壁的占比19.11%、排入草地的占比12.04%,主要用于生態恢復治理和綠化,有少部分排至農田和排堿渠。連隊生活污水以資源化利用為主,基本能夠滿足推動農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資源化利用的要求。在冬季,受連隊作業性質的影響,25.30%的集中處理設施處于停運狀態,其余約65.77%排入貯存池暫存,8.93%外排結冰。
2 兵團連隊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兵團連隊生活污水治理是連隊人居環境整治最突出的短板,面臨著人員思想認識不足、運維資金缺乏保障、運營管理機制不健全、治污理念宣傳貫徹不徹底等問題。
2.1 人員思想認識不到位,管理與運維知識缺乏
連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維人員以團場公益性崗位人員或連隊職工兼職為主,因缺乏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和手冊資料輔助,大多只能進行簡單的設備啟停操作,在污水處理設施各環節把控上一知半解,需要額外操作時,多是憑借以往經驗,而不是依靠技術標準,造成污水處理效果差。
2.2 資金支持力度不足,運行能力有待提高
各連隊污水治理工程資金主要來自中央和兵團財政撥款,時常出現僅有建設費用沒有運維費用的情況。僅部分連隊可以依靠團場集體房屋出租、產業稅收、污水處理費收取等實現運維資金自給自足,其余大部分連隊只能依靠團場財政撥款維持運行,但團場財政資金緊張,經常導致運維人員工資、電費支付困難,最終導致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不暢。
2.3 運行管理體系不健全,管理與運維記錄缺失
兵團連隊污水處理普遍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現象,沒有成熟的管理模式。出現隨意將污水收集處理由日處理改為周處理,甚至僅檢查時才開啟處理設施的現象,大部分連隊無任何臺賬記錄,無法掌握污水處理站運行情況。在安全管理、站容站貌、信息公示等方面也存在缺失,存在電箱門鎖損壞、電線盤叉交錯、缺少防火設施、井蓋不上鎖、污水溢流等問題。
2.4 治污理念宣傳貫徹不徹底,經驗交流與技術推廣不足
對周邊群眾進行訪談了解到,總體上連隊職工對當前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釋放排污壓力、改善人居環境給予了高度評價,但部分連隊職工對連隊污水治理情況認識不深刻,仍然存在“你建你的,我用我的”的情況。對于治污模式的選擇缺少交流,未能吸取經驗選擇因地制宜、簡單實用、管理方便的連隊生活污水處理模式。
3 兵團連隊生活污水治理對策建議
3.1 強化職責分工,提高從業人員責任意識
強化團場、連隊兩級監管人員責任意識,落實具體責任人,明確工作職責,提高監管業務能力水平。在具體運維人員方面,由第三方機構選派專業技術骨干定期開展業務知識培訓,提升運維職工各環節操作能力。同時,第三方運維機構做到服務下沉,提高片區負責人應對現場突發情況及應急維修能力,為各污水處理站提供及時幫助。
3.2 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強化污水治理資金保障
加大對連隊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和運維管護的投入力度,積極整合鄉村振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涉農資金項目。同時,積極探索資金籌措與分擔機制,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為污水處理項目運行和維護提供良好保障。對“建得起、用不起”的污水處理設施進行改造,改成簡易治理模式,簡化處理工藝,降低運行成本。
3.3 健全管理機制,建立長效運維管理體系
“三分建設,七分管理”,是污水治理工作成功的關鍵。探索建立以兵團為統籌主體、各師生態環境局為行政主管部門、團級政府為責任主體、連隊為落實主體、職工為受益主體、運維機構為服務主體的運維管理體系。建議各師定期召開部門和團場聯席會議,研究分析污水治理設施運維管理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及時進行協調解決。
3.4 加強宣傳教育,形成全民參與治理的良好局面
通過公益廣告牌、項目宣傳牌、公示牌、農村環保手冊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不斷提升連隊居民的環保意識。完善村規民約,倡導節約用水,引導連隊職工形成良好的用水習慣,完成從“等著治”到“我要治”主體意識的轉變。
4 結束語
兵團連隊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兵團連隊人居環境、打造城鄉和諧田園式家園的重要舉措[3-4]。推進兵團連隊生活污水治理,要堅決落實兵團深化改革要求,充分發揮市場的調配作用,因地制宜、不斷探索更為科學的治理對策,為和美連隊建設和連隊振興鑄牢基礎。
參考文獻:
[1]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J].給水排水,2019,55(8):68.
[2]范淼.上海某鄉鎮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研究[J].給水排水,2022,58(S1):590-595.
[3]陳秀麗.高質量高標準建設背景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探討[J].給水排水,2022,58(12):69-75.
[4]龔亞峰.鄉村振興下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途徑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3(17):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