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對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繼續教育培訓,是能源動力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安徽開放大學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立足“雙碳”目標,從國家相關政策、能源動力行業發展分析、新能源行業的新理論與新知識以及傳統能源動力行業的新技術與新方法等四個方面開展課程體系建設研究,滿足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需求,提升專業技術人員能力水平。
【關鍵詞】 “雙碳”目標;能源與動力工程;繼續教育
2020年9月22日,我國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即“雙碳”目標。碳達峰,是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達到最高峰值不再增長;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碳匯、碳捕集、碳封存等技術實現等量吸收抵消。
一、繼續教育課程建設背景
《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按照碳排放達峰和能源高質量發展要求,制定實施全省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加快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為碳排放達峰贏得主動;實施溫室氣體減排工程、碳排放監測監控能力建設等工程。
能源動力行業是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主陣地,行業轉型升級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和必然選擇。在此背景下,開展能源動力行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對提升專業技術人員能力素質和加強隊伍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以下簡稱“基地”),需要將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專業課程建設和“雙碳”目標緊密結合,創新課程體系,有效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效果,提升專業技術人員能力水平,助力安徽省能源動力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二、繼續教育課程建設任務
能源與動力工程是以能源的高效潔凈開發、生產、轉換和利用為應用背景和最終目的,以研究能量的熱、光、勢能和動能等形式向功、電等形式轉化或互逆轉換的過程中能量轉化、傳遞的基本規律,以及按此規律有效地實現這些過程的設備和系統的設計、制造和運行理論與技術等一門工程基礎科學及應用技術科學。
《安徽省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1—2020年)》提出,提高專業技術人才的學習能力,以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為龍頭,大力開展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整合繼續教育資源,發展網絡和遠程教育,建立專業技術人才教育培訓網絡,構建分層分類的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體系。教育部在2021年印發的《高等學校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中指出,高等學校要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在2022年印發的《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中提出,高等學校要做好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支持有關高校、開放大學加強與部門、企業、社會機構合作,共同開發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項目,多渠道擴大終身教育資源,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習者對碳達峰碳中和領域知識能力的終身學習需求。
近年來,能源動力行業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轉型升級對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能和職業素養要求逐步提高。當前繼續教育專業課程建設存在著針對“雙碳”目標培訓的整體性設計不足,供給側與需求側缺乏有效協同,課程內容單一,課程體系與“雙碳”相關產業匹配性弱等問題。面對“雙碳”目標,專業課程建設要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需要,以能源動力產業鏈需求和專業技術人員實際工作需要為導向,建設形成與行業結構相匹配的課程體系,滿足專業技術人才能力水平提升需求和安徽省能源動力行業綠色低碳發展需要,進一步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三、繼續教育實施現狀
(一)學習平臺概況
2011年11月,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準,安徽開放大學成為全國首批二十家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之一。國家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安徽開放大學)獲批以來,學校探索實踐人才培養創新模式,搭建安徽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在線平臺(以下簡稱“安徽專技在線”),高質量建設網絡教學資源,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推進線上與線下學習相結合,不斷完善培訓管理和服務模式。
近年來,基地已成為安徽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重要的公共服務產品和合作平臺,發揮著重要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基地依托安徽專技在線平臺的非學歷教育培訓年平均超過40萬人次,為安徽省順利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學情
根據平臺學情數據,近三年在平臺學習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課程的學員共有603人次。對專業課程學員工作單位和從事行業進行統計分析,可分為五類,不同行業學員統計數據如表1所示。
電力行業:發電廠運行管理、設備管理及檢修維護人員;電力設計、電力調試、電力設備制造及電力建設單位人員。
動力行業:船舶、汽車、內燃機、動力電池、機電等設計及制造單位從業人員。
高校教師:從事能源動力專業教學及科研工作的高校教師。
能源行業: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傳統能源生產及供應行業從業人員;新能源(風、光、熱、儲能、氫能等)從業人員。
其他行業:空調、壓縮機等制冷行業、生產制造企業動力車間、節能減排服務機構等其他行業中涉及能源與動力工程的相關從業人員。
對不同行業學員人數占比進行統計,其中從事電力行業的學員占比最高,達39%,其余學員分布在動力、高校、能源及其他行業。
四、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一)課程體系建設目標
1. 構建能源動力工程專業技術繼續教育課程體系。“雙碳”目標背景下,建設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需要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課程,以能源動力產業鏈需求和專業技術人員實際工作需要為導向,建設形成與行業結構相匹配的課程體系。
2. 建設高質量的網絡教學資源。滿足能源動力工程專業技術人員能力水平提升需求和個性化學習需求,助力安徽省能源動力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二)課程體系建設方向
在當前“雙碳”目標下,基地根據安徽專技在線平臺能源動力工程學員的行業分布,并充分考慮安徽省能源動力產業鏈需求和專業技術人員實際工作需要,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課程體系建設。
1. “雙碳”目標及能源政策解讀。對“十四五”期間圍繞“雙碳”目標、涉及能源動力行業的國家政策文件及安徽省發布的相關文件進行宣貫,該部分課程將面對平臺所有參加課程學習的能源動力工程專業技術人員,宣貫國家政策、學習文件精神。
2. 國內外行業發展分析。該部分課程將針對國內、國際能源動力各細分行業的現狀、發展前景、產業研究等進行解讀,該部分課程內容可讓從事各行業的能源動力工程專業技術人員了解當前行業前景與未來發展。
3. 新能源行業的新理論、新知識。在當前推動“雙碳”發展的進程中,新能源是加速“雙碳”目標落地主力軍,此部分課程將圍繞風、光、儲、熱等新能源發電、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技術發展等相關理論和研究現狀等,既可以為從事新能源行業的專業技術人員提供理論技術支持與指導,也能為其他學員普及新能源知識理論。
4. 傳統能源動力行業的新技術、新方法。此部分課程面對廣大傳統能源動力行業從業的專業技術人員,立足日常生產與科研中圍繞“雙碳”目標遇到的具體問題,有效提升能源動力行業專業技術人員生產與科技研發能力。
(三)已建成的課程資源
圍繞課程體系建設方向,基地正在逐步完善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課程資源,其中已建成的部分課程資源如表2所示。
(四)下一步建設計劃
1. 細化課程建設方向,提高課程學習針對性。從平臺已注冊學習的學員分布來看,電力行業、動力行業、高校教師和能源行業是學員的主要行業分布,不同行業學員的專業知識層次深淺不一,對課程資源的需求也存在較大差別。如從事能源動力研究的高校教師可能有著不同的研究方向,而在不同能源動力行業從事一線生產的工程技術人員也面對著不同的能源動力工程機械與設備。下一步,基地將圍繞能源動力各行業課程資源,根據學員從事的行業,進行細分專業課程板塊建設,可有效減少學員在課程選擇中的困難,提高繼續教育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 立足行業基層,滿足學員學習需求。基地將對已注冊學習的學員進行問卷調研,了解學員對當前課程的意見建議和下一步學習需求,提高學員學習熱情。以學員人數占比最高的電力行業為例,該行業學員多數處于省內各火電、熱電企業,其主要從事火電機組運行管理、設備檢修維護和火電機組節能管理等工作。該板塊的課程需求調研可設置側重于面向電力生產一線的專題,如火電機組靈活性調峰、機組能耗診斷、設備故障診斷及設備優化改造等。在學員選擇學習需求的基礎上,基地將進一步開展相關課程資源建設,同時也可以邀請學員中的專家、工匠等參與課程建設,滿足學員學習需求,有效提升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抗,苗淼,張立勤. “雙碳”目標與中國能源轉型思考(一):能源轉型與碳達峰、碳中和[J]. 中外能源,2022,27(03):1-6.
[2] 課題組,王奕. “互聯網+”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質量評價[J]. 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2(06):35-39.
[3] 樊浩,鄭珍. 基于微服務架構的在線培訓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 長春大學學報,2023,33(12):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