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定位,新擔當,新作為。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強調,“重慶要對標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和黨中央賦予的使命”“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后發優勢”“奮力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
“戰略支點”“綜合樞紐”,兩個關乎重慶發展新定位的關鍵詞,不僅寄托著中央的厚望,也升騰著重慶勇當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進擊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雄心。
當好排頭兵
理解和把握重慶的新定位,需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來綜合考量。那么,中央對重慶寄予了怎樣的厚望?
先說“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在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發揮“龍頭”作用,中部地區加快崛起、撐起發展“脊梁”的同時,能否推動西部地區這一“腹地”大開發、形成新格局,至關重要。
作為西部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重慶的地位十分突出,作用無可替代,長期以來在西部大開發中扮演著“重要戰略支點”的角色。中央此番再度強調,無疑是希望重慶在西部地區發揮更大作用,當好排頭兵,做大經濟總量、提高發展質量,更好支撐引領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
再說“內陸開放綜合樞紐”。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逐步推進的對外開放格局。當前,內陸地區借助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際跨境大通道,正從開放末梢走向前沿,迫切需要一個綜合樞紐來輻射引領。
“內陸開放綜合樞紐”的新定位,傳遞出中央對重慶“帶頭開放、帶動開放”的殷切期望,其目的是要進一步發揮重慶“承東啟西、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聯動發展中“挑大梁”。
事實上,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在重慶召開,本身就釋放出強烈的信號。這是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首次主持召開西部大開發主題的座談會,也是黨的二十大后第八次召開區域協調發展的專題會議。
前不久獲批并公布的《重慶市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明確重慶的城市性質是:直轄市之一、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而在城市功能上,重慶“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西部科技創新中心和對外開放門戶、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等”的功能也得到了明確。
這些性質和定位,有的是著眼于西部,有的是著眼于全國,與中央對重慶作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的最新定位,顯然是緊密相連的。
比如,內陸開放綜合樞紐與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對外開放門戶、長江上游航運中心,聚焦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與西部科技創新中心,聚焦區域協調發展。
能力與實力何在?
常言道:“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中央對重慶發展的新定位,再次證明了這個樸素的道理。
那么,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重慶的能力與實力何在?
經濟基礎厚實。重慶是我國中西部地區首個GDP超過3萬億元的城市,也是全國五個經濟總量超過3萬億的城市之一,作為西部地區重要增長極的成色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重慶GDP達7232.03億元,同比增長6.2%,順利實現“開門紅”,經濟發展態勢良好。這是重慶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的最大底氣。
區位優勢明顯。重慶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逐步發展成為兼有港口型、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五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城市,特別是“四向”開放通道通“陸”聯“海”:
向東,經長江黃金水道出海通達世界各地;向西,中歐班列輻射歐洲多國;向南,西部陸海新通道覆蓋東南亞全域;向北,“渝滿俄”班列直達俄羅斯……這是重慶建設內陸開放綜合樞紐的突出優勢。
疊加組合效應持續釋放。重慶作為一座超大規模城市,產業基礎雄厚、交通樞紐發達、發展空間廣闊、宜居宜業宜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腹地建設等國家戰略形成疊加,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
在新定位的加持之下,重慶將在國家層面獲得更多包括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在內的利好,持續釋放疊加組合效應。
特色優勢產業實力不俗。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三線建設,到改革開放后的工業振興,再到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提質增效,重慶擁有全部31個制造業大類的行業,是當之無愧的制造重鎮,在電子信息、汽車摩托車、裝備制造等產業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目前,重慶正在建設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加快構建“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特色優勢產業厚積薄發,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春天”。比如,問界、阿維塔、深藍等“重慶造”新能源汽車成為市場“爆品”,持續大賣。
信心賽黃金
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格局之變,新定位之下的重慶,該如何把握住這千載難逢的機遇?
首先,要有更成熟的心態。“信心賽黃金。只要有信心,未來可期。”重慶能否挑起新定位的重任,關鍵是信心的問題。
實際上,在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25周年的關鍵節點,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重慶視察,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讓重慶上下備受鼓舞、倍感振奮。接下來,要進一步增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信心決心,緊扣發展新定位,始終保持做好各項工作的戰略定力。
其次,要有更開放的姿態。努力爭取更大開放,是實現西部地區大開發的動力源泉。重慶不只是西部的重慶,也是中國的重慶、世界的重慶,需要有更加開放的姿態。
因此,要發揮好內陸開放綜合樞紐的功能和作用,攜手各方共同做大做強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等,全面提升重大開放平臺能級,充分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體系、創新體系,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格局。
最后,要有更良好的狀態。“盯準了就持續干,堅定不移、久久為功。”新定位確定之后,以怎樣的精神狀態真抓實干是決定因素。
對重慶而言,要拿出最佳狀態,圍繞新定位,擼起袖子加油干,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筑牢生態安全屏障等方面謀劃實施更多、更細的具體行動,推動更多資源、項目、資金、政策在重慶落地見效。
未來已來,向新而行。立足新定位,重慶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有能力為西部地區多做貢獻,不負中央厚望與重托。
(來源:重慶瞭望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