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作用,相得益彰
在文學創作中,最重要的是對人物的刻畫。在經典文學理論中,人物永遠是描寫的核心。一篇缺乏細節的文章就如同一具沒有靈魂的空殼,生澀呆板,缺乏感染力和魅力,無法觸人心弦,讀者難以深入閱讀。如果沒有合適的、豐富的細節描寫,文章就無法恰如其分地表達主題思想,也沒辦法展現思想價值。語文教學更是如此。細節決定成敗,因此,本文要說說作文細節描寫的提升方法。
突出人物的性格
傳神的細節描寫如同人的肌膚般不可失,沒有好的細節的文章,就是沒有肌膚的人。在課文《頂碗的少年》和《一夜的工作》中,細節的描寫使少年以及周總理的形象躍然紙上,在我們的小學語文學習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由此可見,好的細節描寫能為作品增色,使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征更突出、更典型。
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細節是串接在情節鏈條上的珍珠,是文學作品中最小的單位,俗稱“細枝末節”,雅稱“文學細胞”。一篇小說,沒有細節,就不能稱其為小說。魯迅的《少年閏土》以及《故鄉》兩篇作品中運用了大量細節描寫,為我們塑造了文學史上的兩個典型形象—少年閏土以及祥林嫂。韋勒克的《文學理論》認為,細節描寫在某些方面可以作為文章的“文眼”,能夠有力地推動情節的發展,所以不論是對人物的塑造還是對情節的推動,細節描寫無疑有著重要地位。
環境的描寫在文章中起到表達人物心情的作用,富有張力的情節能生動、細致、精確地展現生活場景和時代風貌。《賣火柴的小女孩》中有多處對寒夜的描寫、對小女孩凄慘處境的描寫。在年夜的歡樂背景下,小女孩卻在寒風中死去,突顯了小女孩的悲劇命運。這樣的文學手法在結構主義哲學家的理論體系中曾經有過解釋—二元對立關系的建構。我們要想理解小女孩的悲劇命運以及文中揭示的資本主義社會丑惡嘴臉,就要厘清“年夜”和“死亡”之間的二元對立關系,這就是安徒生童話的特點。
在經典文學理論中,細節描寫是文學內容的一大支柱,一個情節可以沒有完整的故事,甚至可以沒有一個有意義的故事,但是唯獨不能缺乏細節描寫。清代學者翁方綱提出了“肌理說”,重視文章的肌理勾勒。何為“肌理”?就是本文所說的細節描寫。
方法得當,水到渠成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方法教學是當今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根據當前文藝政策中對文藝創作的觀點,文學家應該調用一切方法來創作,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新課標》要求學生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包括詞語、名言、寫作方法等,使人物描寫更豐滿,這也是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由我國的文藝政策以及教育標準可知,寫作方法尤其是細節描寫方法的教學十分重要,在語文教學中占有優先級的地位。細節描寫是文本之肌膚,學生應該學會巧妙運用細節描寫。教好作文的要訣有以下4點。
品讀細節
學生要學會通過品讀體會來通曉文義。語文課本中有大量課文,它們一方面作為文學文本存在,鍛煉我們的文學鑒賞能力,另一方面作為很好的作文教學素材存在,能指導學生寫作。細節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的描寫中。細節描寫是最生動、最有表現力的手法,往往用極精彩的筆墨將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惡和盤托出,讓讀者欣賞評價。例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魯迅的品質是如何表現的?他“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勇氣是如何體現的?不是通過故事情節,因為故事情節具有概括性,忽略了對人物的塑造,而對人物的塑造必須通過細節描寫實現。在這篇課文中,最典型的細節描寫就是對魯迅為車夫包扎場面的描寫。文章運用了大量筆墨對這一場面展開描寫,我們認識的魯迅先生的形象躍然紙上。
除了品讀名家作品外,我們也可以品讀學生自己寫的作文。品讀名家作品往往讓學生覺得自己離好的作文太遠,而品讀學生自己的文章可以讓學生近距離接觸文學。例如,我在一節課上布置了作文互閱的任務,請學生朗讀作文,其他同學認真聆聽并且關注其中的細節描寫,這些作文就是學生自己的作文。為了指導學生品讀,我提出了以下要求:(1)品讀關鍵動詞,歸納人物形象;(2)品讀細節描寫的重點語句;(3)再次帶著感情朗讀,對其進行升華,在此過程中深刻體會細節描寫的魅力。在寫作及鑒賞過程中,學生互相批閱作文,既能提高鑒賞能力,又能提高文學創作能力。
觀察細節
在經典文學理論中,文學創作對主體的素質有一定的要求,例如文學創作主體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較強的藝術感知能力。這就要求文學創作主體學會觀察細節。有四個要領,一是有的放矢,二是狠抓重點,三是力求細致,四是透過現象看本質。上述四個要領要求文學創作主體細心觀察生活,并且學會將素材轉化為文學題材。文學創作的基礎是生活素材,而從生活素材到文學創作題材是一個轉化的過程。
我常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如觀察下雨之前云朵的變化、老師上課板書的動作、同學做操出隊時的站姿等。
悅說細節
文學創作離不開全感官的結合,語文教育也離不開說寫的結合。以寫促說,以說促寫,說與寫這兩個基本教學理論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我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寫敘事性文章時,往往要求學生根據描寫對象的特點進行口述,提升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以及文學創作能力,在對立統一中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性提升。
樂寫細節
細節描寫必須抓住事物的個性特征。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活水之源,又有了悅說細節的基礎,于是易于起筆、樂于起筆。老師首先要在課堂上營造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讓學生自覺進行細節描寫實踐,這是很有必要的。其次要教授學生細節描寫方法,讓學生采用一兩種方法練筆,這種練筆能為學生正式寫作奠定基礎。
古人云:“一葉飄落而知秋,一葉勃發而見春。”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應該把細節描寫這把金鑰匙送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的魅力,引領他們在習作的道路上奏響一篇篇熠熠生輝的樂章!
作者簡介:黃麗章,廣東東莞人,從事小學語文教學二十余年,現任教于東莞市石排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