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濤(專題主持人)
根據波耐蒙研究所(Ponemon Institute)等機構的報告,截至2018 年底,無形資產價值占標準普爾500 指數企業總價值的84%以上。對于大多數硬科技初創企業和中小企業而言,這一比例幾乎接近企業價值的全部。由于專利所具有的特性以及專利被賦予的特殊權利,它成為所有無形資產中最強大的知識產權類型。在一個相對飽和且競爭激烈的技術市場上,專利保護了發明,為技術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并保障了將創新作為競爭與合作的工具予以量化、評估和轉化運用。
換一個角度看,擁有專利也將為初創企業帶來強大的競爭優勢,它授予了企業對創新產品或技術的專有權,給潛在的競爭對手制造了巨大的進入壁壘,使擁有專利技術的初創企業在市場上占得先機,并且由于“成功”不易被迅速復制而更容易得到風險投資公司的青睞。擁有專利技術還將提升初創企業顛覆行業的潛力,幫助企業創造新的市場,或確立其在相應領域的領導地位。風險投資公司也更加青睞那些能為市場帶來突破性技術的初創企業。根據晨星(Morningstar)旗下資本市場數據機構Pitchbook 的最新報告,2011 年至2020 年期間,58%的風險投資公司傾向于投資擁有專利的初創企業。
相對而言,專利是所有技術類型中最“有形”的,對于技術市場和產品市場均具有較高的牽引價值。監測并充分利用專利市場,可以有效彌補研發領域的不足,甚至實現彎道超車。將專利作為抓手,可以打通“上游技術市場”與“下游產品市場”,賦能上下游。規模化地解鎖和釋放專利的價值,將開啟一個巨大的市場。當下,信息時代使技術知識更加廣泛傳播,這就促使企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有全球專利戰略的遠見。
知識產權不但可以增強企業競爭實力,更能強市、強產業、強國。2021 年9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 年)》,提出“知識產權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顯”,“建設制度完善、保護嚴格、運行高效、服務便捷、文化自覺、開放共贏的知識產權強國,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堅實保障”。2023 年8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印發《知識產權助力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7 年)》,指出到2027 年,知識產權促進工業和信息化領域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成效更加顯著,知識產權強鏈護鏈能力進一步提升。
過去,由于對專利認知的匱乏以及缺乏足夠專業的專利解決方案,導致專利資產被閑置、市場機會喪失、企業內部資源浪費。在技術革新的推動下,一家企業、一個產業乃至一座城市部署全面、完善的專利戰略均已成為可能。基于人工智能的專利分析技術已經實現了對單件專利以及整個專利組合的實力進行更深入的評估,無論該專利組合包含多少件專利。除此之外,人工智能還可以提供專利組合的布局分析,即不僅評估專利組合當前的競爭格局,還可以使專利權所有人(創新主體)在此基礎上更好地申請新的專利,或者購買新的專利,從而構建更強大的專利組合,以升級和完善其保護范圍,進一步提升專利組合的價值和競爭力。
世界與中國都處在日新月異的技術變革之中,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正在改變和顛覆各行各業,創新生態系統自然也不例外,因為專利系統是創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指數型技術的發展為專利價值的深入挖掘和大規模釋放提供了重要基礎,現在是時候讓專利釋放出其最大價值了。本期“城市大家談”收錄了4 篇從不同的視角論述和分析的文章,以業界的實踐為范本與讀者共同探討知識產權強市與專利創新驅動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