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培卓 鄔嘉梅 王艷茹 陳秋紅 康麗榮
(1 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護理學院,包頭,014040; 2 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血液科,包頭,014017)
白血病(Leukemia)是異質性的惡性腫瘤,是全球第15大常見癌癥和第11大癌癥死亡原因[1-2],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最常見和快速發展的類型,多見于成年人,且5年生存率只有29.5%[3]。化療是AML常用治療方法,但AML患者化療周期長[4],不良反應多,患者經常會伴有睡眠質量下降和焦慮、抑郁的負向情緒,且睡眠不佳會加重負向情緒[5],最終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和治療效果[6]。當前白血病護理仍以常規護理為主。在生命健康全周期照護理念下,有研究者采用非藥物治療方法來緩解患者相關癥狀。在患者化療周期中,采取積極措施確保患者有良好睡眠修復,積極心態治療[7]。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 Training,PMRT)是醫學專家研創的對肌肉群放松的一種訓練方法,通過專注地緊張和放松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群到達深度放松的狀態。訓練過程中可放松骨骼肌,減少耗氧量,降低皮質醇分泌,達到減輕負向情緒,改善生理功能的作用[8],現已廣泛應用于癲癇、腫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9]等多種身心疾病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減輕負向情緒,緩解身心癥狀[10]。我們對43例AML化療患者應用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干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血液科AML化療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3例。觀察組脫落2例,未按照訓練操作要求進行肌肉放松訓練。最終觀察組完成41例,對照組完成43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18例,年齡38~61歲,平均年齡(48.83±6.32)歲,病程0.3~4.75年,平均病程(1.47±0.4)年;對照組中男25例,女18例,年齡37~59歲,平均年齡(49.19±6.06)歲,病程0.5~4.74年,平均病程(1.50±0.4)年。2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診斷標準符合AML;2)接受化療時間≥30 d;3)患者自愿參與,配合度良好;4)小學及以上文化程度。
1.3 排除標準 1)精神障礙、認知障礙、讀寫能力障礙者;2)患過精神疾病、有精神疾病的家族史或服用過精神類藥物者;3)合并其他嚴重性器質性疾病者;4)依從性差或中途退出者。
1.4 研究方法
1.4.1 對照組 1)一般護理:環境安靜,舒適;提供高熱量、優質蛋白和高維生素飲食;給予心理護理。2)對癥護理:做好感染、出血、發熱和疼痛護理。3)化療護理:選取適宜的靜療方式,遵醫囑用藥。
1.4.2 觀察組
1.4.2.1 組建團隊 團隊成員包括護理部主任1名,護士長1名,護理教育者1名,腫瘤專科護理2名。護理部主任負責方案審核,護士長負責整體協調,護理教育者負責培訓實施步驟和統計分析,腫瘤專科護士負責實施步驟,收集資料。
1.4.2.2 具體實施步驟 聯合基礎護理實施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1)環境:環境整潔安靜、柔和舒適。2)受訓者:排空大小便,摘除首飾、祥和平臥。3)時間:午休前或19:00—20:00進行訓練。4)方法:雙手、上肢、頭頸部、肩部、胸部、腹部、臀部、下肢,直至雙腳肌肉交替緊張和放松,各保持10~15 s,每項步驟進行2遍,實施約30 min/次。
1.5 觀察指標 1)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該量表共有7個維度,各個維度均按照0~3分計分,將各維度的得分相加為PSQI的總分,分值0~21分,其中>7分為睡眠質量差,5~7分為睡眠質量一般,<5分為睡眠質量較好。2)焦慮自評量表(SAS):該量表有20個癥狀類別條目,按照最終得分分為無焦慮(<50分),輕度焦慮(50~59分),中度焦慮(60~69分),重度焦慮(>70分)。3)抑郁自評量表(SDS):該量表共有20個癥狀類別條目,得分<53分為正常,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為重度抑郁。
1.6 資料收集方法 干預前,由團隊于患者入院當天收集一般資料,并指導患者進行PSQI、SAS和SDS量表的測評。對有疑問或不能填寫的由團隊專人負責解釋并協助填寫,所有量表均當場收回。第2次量表測評和填寫在研究4周后進行。

2.1 2組患者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 干預前2組患者PSQI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PSQI評分較干預前降低(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干預后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干預前2組患者SAS、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則無變化(P>0.05),且觀察組干預后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分)
AML是骨髓系干細胞前體的一種惡性腫瘤,也是成人常見的惡性血液系統疾病。當前臨床上主要的治療方法是常規化療[11],在誘導緩解和緩解后治療階段的多療程用藥中,同時患者會出現疼痛、惡心、嘔吐等軀體不適,焦慮、抑郁等心理癥狀和低質量的睡眠狀態,且不良反應互相協同,具有強化作用[12],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PMRT可有效提升患者睡眠質量,減輕負性情緒,與蘭圓[13]研究結果一致。
PMRT作為一種通過外在干預達到放松狀態的行為干預技術,通過系統地舒縮全身各部位肌肉群并誘導受訓者專注于深度放松狀態,在訓練中區別并感受機體的緊張和放松感、輕重和冷暖度,并且鼓勵其專注于肌肉收縮和舒張所釋放的相關感覺,可使患者增強控制自我身心活動的能力,引導患者提高對自身的身心控制[14],從而減少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15]。通過有意的訓練,加強對自身肌肉放松的控制能力,達到緩解負向情緒的效果[16]。
PMRT是一種基于生理的放松訓練,在機體訓練的過程中能夠降低交感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使兒茶酚胺的分泌減少,使機體心率、呼吸減慢,血管舒張,改善機體功能紊亂,使中樞神經系統控制的器官活動正常化,可消除疲勞,增加慢波睡眠時間,優化睡眠結構[17],改善睡眠質量,并且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18]、類風濕性關節炎[19]、社區心理健康中心患者[20]進行訓練后效果一致。
綜上所述,AML患者進行PMRT可緩解焦慮、抑郁,提高睡眠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并可加強在社區、居家護理中的轉化應用。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