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云
(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北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康復科,泉州,362008)
近年來,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卒中的發病率逐漸增高。卒中不僅會給患者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威脅,還常常伴隨著各種并發癥,如睡眠障礙[1]。睡眠障礙是老年卒中患者常見的癥狀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和康復進程。現代醫學認為,卒中后睡眠障礙主要是由腦功能障礙和神經系統的損傷導致的[2]。因此,單一的藥物治療往往難以取得滿意的效果。針灸作為一種傳統中醫療法,具有調整人體陰陽平衡、促進氣血循環、調整免疫功能等多種作用,被廣泛應用于老年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中[3]。運動療法通過改變患者的體力活動水平和運動方式,可改善心肺功能,增強肌肉力量,提高機體的代謝水平。應用運動療法治療老年卒中后睡眠障礙已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因此,本研究觀察針灸結合運動療法治療老年卒中后睡眠障礙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12月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北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康復科收治的卒中后睡眠障礙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66~82歲,平均年齡(74.13±1.05)歲,病程2~4個月,平均病程(2.96±0.12)個月,缺血性卒中16例,出血性卒中14例。對照組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65~81歲,平均年齡(74.19±1.12)歲,病程2~4個月,平均病程(2.91±0.22)個月,缺血性卒中15例,出血性卒中15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年齡在65歲及以上;2)確診為老年卒中[5],且具有明顯的睡眠障礙癥狀;3)能夠遵守針灸結合運動療法治療方案,并配合治療的所有要求;4)沒有明顯的認知功能障礙,能夠自主配合治療并提供準確的反饋信息;5)愿意參與臨床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研究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西醫治療。艾司唑侖片(華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1522),1 mg/次,1次/d,每天21:00口服,療程為4周。
1.3.2 觀察組 給予針灸聯合運動療法。1)針灸療法。a.針刺。指導患者采取坐位或仰臥位,以便施針。主穴:四神聰、百會;配穴:神門(雙)、三陰交(雙)、足三里(雙)、心俞(雙)。使用“華佗牌”一次性無菌28號1.5寸(0.38 mm×45 mm)毫針,按照上述穴位的順序進行操作。四神聰、百會平刺7.5~15 mm,神門直刺7.5~15 mm,三陰交直刺25~45 mm,足三里直刺25~45 mm,心俞斜刺15~20 mm。采用平補平瀉手法進針,得氣后留針30 min,出針時輕輕按壓針孔1 min,以防止出血。b.灸法。取三陰交、足三里,使用溫和灸,每個穴位灸10~15 min。每日1次,每周5次,連續4周。2)運動療法。推薦患者在每日早餐后1 h以及午休后1 h,在陪護人員的監護下進行室外散步。每次散步時間為30~60 min,行走路程為3~5 km。患者可以自行決定運動間歇但建議保持輕度疲勞感。對于因為病情不適宜離開病房的患者,可以選擇在病房內或者治療大廳進行鍛煉,推薦使用功率自行車或者運動平板等器械,并且患者應該根據自身感受來控制鍛煉的強度,每次鍛煉的時間不應少于30 min,每天鍛煉2次。最后,醫護人員會幫助患者進行肢體被動運動,包括對患者的大關節和小關節進行活動,每天2次,每次不少于40 min,連續4周。
1.4 觀察指標
1.4.1 睡眠質量 使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進行評估,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7個維度,單項分值為0~3分,總分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1.4.2 生命質量 應用生命質量量表(SF-36)對生命質量進行評估,共包含生理功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活力、總體健康8項指標,分數為100分,分數高低與生命質量成正比。
1.4.3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評估個體獨立生活能力。分值為100分,分數越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好。
1.4.4 運動功能 采用運動功能評分量表(FMA)評估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運動功能改善情況。分值為100分,分數越高運動功能越好。
1.4.5 神經功能 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指標評估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分值為42分,分數越高患者神經缺損程度越低。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質量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PSQI總分和各維度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PSQI總分和各維度評分較本組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命質量比較 治療后,2組SF-36評分較本組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治療后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SF-36評分比較分)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ADL、NIHSS、FMA評分比較 治療后,2組ADL、FMA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升高,NIHSS評分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治療后ADL、FM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NIHSS評分中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ADL、NIHSS、FMA評分比較分)
老年卒中后睡眠障礙是指卒中后出現失眠、多夢、睡眠呼吸暫停等情況,長期睡眠不足會進一步損害患者的身體健康和免疫功能[4]。其次,睡眠障礙還可能導致患者情緒波動、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認知功能下降。此外,睡眠障礙對老年卒中患者的恢復期也有不利影響,延緩康復進程[5]。而依據中醫學古籍的觀點,卒中后產生的失眠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痰濕、火熱、氣虛、血虛等。在疾病發展過程中,主要表現為營衛功能失調、氣虛和血液不足、陰陽失衡等病機[6]。老年卒中患者往往氣血虧虛,身體狀況較為虛弱。如果過度思慮導致心血不足,則無法滋養心神,因此可能會導致失眠問題。
針灸作為一種傳統中醫療法,在調節身體生理功能方面有一定的療效。針灸能夠通過調整神經系統的功能,平衡體內的生理活動,從而改善睡眠質量和調節睡眠周期[7]。相關研究表明,針灸可以調節腦部神經遞質的分泌,增加血流量,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睡眠中的呼吸狀況。在針灸治療中通常多從督脈及手少陰心經選取穴位,常常選擇百會、四神聰、神門、神庭、三陰交等[8]。督脈的四神聰和百會穴具有平靜鎮定心神、提高思維能力的功效。神門穴屬于手少陰心經的原穴,能夠舒緩情緒、治療焦躁不安的心情,使人心靈寧靜[9]。足三里是胃經的合穴,三陰交則是脾、肝、腎三經的交會穴,二穴同用,可以有效補益心脾,增強肝腎功能,緩解疲乏[10]。運動療法則在對心臟、肌肉和呼吸系統有益處的同時,對改善睡眠質量也有積極的影響,運動可以增加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提高睡眠的深度和持續時間[11]。戶外運動時,患者能夠感受到來自大自然的各種積極刺激,不同的環境和與他人的互動也能幫助患者擺脫對疾病過度關注的困擾。此外,運動會使身體出現輕度疲勞,這對促進入睡非常有效。針灸結合運動療法是一種綜合性治療策略,通過針灸和運動相輔相成的方式來改善老年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礙[12]。針灸可以在調節體內能量平衡的同時,調整腦內神經遞質的分泌,而運動則可以增加身體的代謝率,提高身體的活動量。因此,針灸結合運動療法具有針對不同機制的綜合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針灸結合運動療法可以通過調整體內的生理功能,改善睡眠質量,減輕睡眠障礙帶來的不適癥狀,在老年卒中患者睡眠障礙的治療中具有潛在的臨床應用前景。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