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木金
(福建省龍巖市第二醫院心內科,龍巖,364000)
冠心病心絞痛是指冠狀動脈供血不足,使心肌出現急劇暫時性缺血和缺氧情況的發生,患者出現胸痛及胸部不適等臨床癥狀表現[1]。該疾病發病時是心臟缺血反射至身體表面最終感受到疼痛感,主要為前胸出現陣發性胸痛、壓榨性疼痛等表現,還會伴有其他癥狀[2]。疼痛位置主要位于胸骨后部,能夠放射至心前區及左上肢位置,在勞動及情緒激動時病情發生概率較大,發作期間疼痛時間可持續3~5 min左右。引發該疾病的原因主要有心肌供血不足、血管中脂肪的大量堆積形成斑塊后促使冠狀動脈的產生縮窄,進一步減少了對心肌的供血最終導致冠心病[3]。該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等方面的影響較大,在治療中配合相應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4]。據該病的相關護理研究結果發現,對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產生,提高其睡眠質量,降低其負性情緒的產生及影響[5]。為此,本研究對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觀察對患者負性情緒、治療依從性、睡眠質量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福建省龍巖市第二醫院心內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5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31例,年齡63~88歲,平均年齡(63.15±2.61)歲,病程2~5年,平均病程(3.26±1.34)年。對照組中男34例,女21例,年齡62~83歲,平均年齡(65.24±2.18)歲,病程3~5年,平均病程(3.15±1.32)年。2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經心電圖及心臟彩超和臨床癥狀等檢查確診為冠心病心絞痛[1];2)無合并肝腎功能障礙患者;3)無精神異常患者,無血液系統性疾病;4)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1.3 排除標準 1)精神疾病患者;2)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3)依從性差患者。
1.4 研究方法
1.4.1 對照組 給予基礎護理。為患者講解相關疾病知識,冠心病產生的原因、引發冠心病心絞痛產生的原因及主要癥狀表現,為患者講解冠心病心絞痛疾病的相關注意事項。協助其進行治療前各項基礎檢查,根據其病情狀況為其選擇制定合適的治療措施。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其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并對其實施情緒緩解措施,降低不良情緒對其產生的影響。對其飲食結構實施糾正,給予其清淡、易消化、富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及維生素的飲食,保障其身體中營養的平衡。
1.4.2 觀察組 在實施基礎護理的基礎上予以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1)對老年患者的身體狀況實施檢查、評估,對其當前的情緒狀態進行評估,查看其睡眠質量狀況。2)預見性心理護理,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從溝通中分析患者當前的心理狀態,為其實施心理疏導,緩解因病癥產生的心理壓力。為其講解當前的治療效果及相關成功案例,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對患者提出的相應需求滿足其合理需求,使用積極的語言給予其鼓勵,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3)疾病健康教育,為其講解疾病健康知識,引發冠心病心絞痛疾病產生的原因、相關注意事項、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相應不良反應現象,在治療后期中并發癥產生對其身體健康的不良影響等。為其講解預防該疾病的相關方法措施,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對其病情恢復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與積極性。4)實施病情護理,對其心絞痛發病的疼痛持續時間、疼痛程度等方面狀況進行詢問調查并記錄,為患者實施體征狀況檢測,對其疼痛性質及疼痛時間等實施記錄,對心絞痛復發患者給予相應的疼痛處理。指導其服用標準劑量的治療藥物,在實施血栓溶解后對其是否產生疼痛情況、疼痛程度及疼痛位置等實施全面檢查,并對其癥狀改善情況實施記錄。5)實施健康鍛煉,根據其病情的恢復情況,為其選擇相應的運動鍛煉內容,例如慢走、太極拳等,指導患者進行較慢的運動鍛煉內容,提高其身體功能狀況。禁止患者進行強烈的運動,防止其血壓的升高。6)實施飲食干預護理,對患者的飲食結構實施相應的控制管理,強化對飲食結構的指導,叮囑患者及家屬對患者的飲食進行管理,減少其對高脂肪、高膽固醇等食物的攝入,禁止攝入大量高熱量以及高糖類食物。根據患者當前的病情恢復情況為其制定相應的飲食結構,選擇易被患者消化,低熱量、低油、低鹽低脂的食物,提供蛋白質及維生素等鮮果時蔬的攝入,從而促進其腸胃的蠕動和消化系統的運作。
1.5 觀察指標 1)心理狀態。比較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水平,包括焦慮自評量表(SAS)(臨界值為50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臨界值為53分)。2)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比較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睡眠質量,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質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及PSQI總分,每個維度0~3分,總分0~21分,分數越高睡眠質量越差。3)生命質量。采用生命質量量表(SF-36)比較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命質量水平,包括生理職能、軀體功能及社會功能,滿分100分,分數越高患者生命質量越好。4)依從性比較。比較2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包括完全依從、依從、不依從。

2.1 2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水平比較 護理前2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SAS、SDS評分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者護理前后PSQI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PSQI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PSQI總分和各維度評分較本組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前后PSQI評分比較分)
2.3 2組患者護理前后生命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生命質量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生理職能、軀體功能及社會功能評分較本組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前后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分)
2.4 2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治療依從性85.45%(47/55),對照組治療依從性60.00%(33/55),2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見表4。

表4 2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例(%)]
冠心病在老年群體中是較為常見且多發的心血管疾病[6],是一種因冠狀動脈器質性狹窄、阻塞等情況引發的心肌缺氧缺血或心肌壞死表現的心臟疾病,通常稱之為缺血性心臟病。該疾病的發生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狹窄程度相關。冠心病心絞痛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胸悶、壓榨性疼痛、胸骨后和咽喉部出現緊縮感等[7]。對該疾病可通過進行動態心電圖心臟負荷試驗、X線、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等檢查項目實施檢測,進一步確定當前的病情狀況。引發冠心病心絞痛發生的因素較多,因此在病情的治療過程中應為患者實施相應的預防護理措施[8],對誘發原因實施預防,從而降低心絞痛的發生概率,進一步保障其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患者治療后的恢復過程中,保證患者的睡眠質量能夠有效促進其機體的恢復進程,降低心血管供血不足情況的發生。據相關疾病護理研究發現,為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提高最終的健康恢復效果,可提高睡眠質量及治療依從性[9],降低負性情緒及其負性情緒對病情產生的消極影響等。在對患者實施基礎護理的基礎上,對身體狀況實施檢測并進行詳細的記錄,可為后續的治療護理提供相應的幫助。實施預見性心理護理措施,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從中了解其心理情緒狀態,講解相關治療成功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療護理信心及治療護理依從性[10],給予積極的鼓勵語言建立治愈信心,對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予以滿足。予以疾病健康教育,講解疾病產生的原因、相關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等,提高對疾病的認知。予以相應的病情護理,對發病疼痛時間及疼痛程度進行記錄,指導服用正確劑量的治療藥物。根據病情恢復情況給予相應的鍛煉內容,提高身體功能,降低血壓升高促發心絞痛發生的可能。對飲食結構予以糾正管理,對不良飲食習慣予以糾正,禁止對高糖、高熱量脂肪食物的攝入,為其提供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的新鮮蔬果,維持身體營養平衡,促進腸胃蠕動及消化系統的有效運作,進一步促進病情的恢復。本研究結果可見,護理實施后,觀察組患者的心理狀態水平、PSQI評分、SF-36評分、治療依從性均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給予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措施,能夠有效降低負性情緒的發生及影響,提高睡眠質量、生命質量水平及治療依從性,促進病情的康復。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負性情緒、治療依從性及睡眠質量的護理影響效果顯著,在相關疾病護理工作中具有推廣使用價值。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