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秀仙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鼓浪嶼醫院急診,廈門,361000)
當人處于某種環境中,面對可能會發生的威脅與危險,主觀上表現出的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就是負性情緒[1]。急診患者病情復雜,其主要特征為起病急、病情發展快。因此,急診留觀患者的負性情緒更加嚴重,甚至會使患者的睡眠質量受到影響[2]。因此,有學者認為,對急診留觀患者,有必要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來減輕負性情緒給患者造成的消極影響[3]。基于此,本研究目的在分析急診留觀患者的心理疏導結合情感支持護理效果及對睡眠質量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鼓浪嶼醫院收治的急診留觀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中男40例,女20例,年齡20~80歲,平均年齡(50.23±3.47)歲。觀察組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22~80歲,平均年齡(51.28±3.86)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經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2 入組標準 急診留觀>3 d;意識清晰可溝通者;>18周歲者。
1.3 脫落標準 伴其他臟器嚴重病變者;心肌梗死發作期者;入組前遇重大應激者;精神疾病者;臨床資料不全者。
1.4 研究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遵照醫囑加強監護,時刻掌握患者的體征與身體狀況,病房環境保持通風良好,合理掌控室內溫濕度,落實基礎性的護理工作,發現異常及時上報并妥善處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心理疏導+情感支持護理,具體包括,1)加強溝通。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爭分奪秒落實情感搶救。急診患者通常起病急,情緒波動較大,因此,穩定患者的情緒也是至關重要的救治內容。需要護理人員保持高度的責任心與同情心,促進患者及時接受治療,同時,詳細、誠懇地詢問患者病情,具備較高的專業性,能夠冷靜、沉穩、有序地執行各項搶救護理。抓住適宜的時間,針對性疏導,減輕患者焦慮、恐懼、抑郁的負面情緒,構建和諧、良好的護患關系,贏得患者的信任,建立安全感。2)結合急診患者的情緒特征,針對性予以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導,對偏執、憤怒、抗拒治療的患者應加大關注,有效溝通充分交流了解患者的情況與心理特征,站在患者的角度為其考慮,指導患者通過正確的方式放松身心,如有必要可予以相關的干預措施,減輕患者對醫院環境的焦慮與恐懼。3)為患者營造如家一般溫馨的留觀環境,美化醫院的環境,通過外界環境來舒緩患者的情緒,保證室內通風、光照充足、溫濕度適宜,適當擺放綠植,張貼陪同制度與溫馨提示語,以此來消除安全隱患,同時便捷患者,滿足患者對環境的需求。4)加強人文關懷。予以患者充分關懷,全面了解患者的身心狀況、病情,加大生活自理困難患者的基礎護理力度,構建相應的護理框架,充分滿足患者的各方需求,落實有效的健康宣教,予以患者充分的尊重。營造溫馨的環境,同時,建立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挖掘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提升患者的診療配合度。5)加強健康宣教。以簡單易懂的語言,系統性向患者介紹疾病治療、康復、護理、預后等相關知識,包括病因、癥狀、監測方式、飲食、運動、藥物治療、出院指導、日常生活護理等。通過示范性教育來深化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提升患者的依從性。現場演示正確的咳嗽、咳痰方法,指導糖尿病患者正確監測血糖、注射胰島素,詳細告知胰島素用藥不良反應的預防。針對手術患者,需要告知其手術方法、術前訓練、術前準備、注意時間、配合要點、術后體位、飲食等相關知識,避免患者由于未知而對手術產生恐懼。6)家庭支持。叮囑家屬定期訪視,通過親情的力量予以患者支持,以眼神、語言、肢體接觸來予以患者安撫與鼓勵,強化患者的安全感。7)積極的心理暗示。多與患者溝通,多了解患者的想法,以成功的治療案例來堅定患者的治療信心,引導患者回憶快樂的事情,描述幸福的場景,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來幫助患者獲取情感支持。8)情緒控制。急診留觀患者焦慮、抑郁、恐懼情緒較重,部分患者甚至有悲觀、絕望的情緒。需要護理人員與患者交流時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態度,評估患者的情緒狀態,分析患者不良情緒的問題癥結所在,確保疏導措施的針對性,堅定患者與疾病斗爭的毅力,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
1.5 觀察指標 1)心理狀態評分,量表有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各20項,1~4分,分低為佳;Cronbach′s α=0.913。2)睡眠質量評分,量表為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0~3分,分低為佳;Cronbach′s α=0.887。3)急診留觀時長與住院時長。4)治療依從性,自制評估性問卷,共10題,內容包括醫囑遵從情況、診療態度、宣教內容掌握度等,百分制,分高為佳;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100%。5)護理滿意度,自制問卷,共10題,內容包括:護理態度、服務質量、專業性、溝通技巧、問題解答等,百分制,分高為佳;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100%。

2.1 SAS、SDS評分分析 護理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均有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SAS、SDS評分分析分)
2.2 PSQI評分分析 護理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均有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PSQI評分分析分)
2.3 急診留觀時長與住院時長分析 觀察組急診留觀時長與住院時長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急診留觀時長與住院時長分析
2.4 治療依從性分析 觀察組治療依從性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治療依從性分析[例(%)]
2.5 護理滿意度分析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護理滿意度分析[例(%)]
結合臨床實際[4],大部分急診留觀患者的負性情緒較為嚴重,且復發多變,單一的心理護理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護理效果有待進步。因此,提議改進干預方式,并將多種干預方式聯合應用,以此減輕急診留觀患者的心理負擔,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5-6]。將心理疏導+情感支持護理施于觀察組患者,結果顯示,觀察組負性情緒評分與睡眠質量評分均較對照組低,且急診留觀時長與住院時長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對急診留觀患者予以心理疏導+情感支持護理,護理效果良好,能夠積極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縮短患者的留觀時間,促進康復。情感支持+心理疏導,通過答疑解惑、有效開導等措施,對患者負性情緒的改善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并且,負性情緒將會對患者的睡眠質量造成直接影響,急診留觀患者病情較為復雜,疾病本身具有強烈的不確定性,因此患者負面情緒嚴重,睡眠質量深受干擾。情感支持+心理疏導通過各種積極的措施來幫助患者宣泄情緒,引導患者正確認識到負性情緒對康復的影響,以完整的臨床護理方案來激發患者的主觀能動性,確保護理目標的實現。同時,觀察組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對急診留觀患者予以心理疏導+情感支持護理,能夠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與護理滿意度,護理效果理想。負性情緒的形成因素并非單一的,特別是針對急診留觀患者,需要護理人員在實施心理干預的同時引導患者建立正確的認知,在落實護理措施的同時綜合考量患者的性格特征,以科學化的情感支持與心理疏導來對護理過程進行優化,避免負性情緒影響治療的進行,引導患者積極調整情緒,優化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對急診留觀患者予以心理疏導+情感支持護理,護理效果良好,能夠積極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減輕其心理負擔,提升其治療依從性與護理滿意度,建議普及。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