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瑞聰 林淑霞
(1 福建省惠安縣婦幼保健院檢驗科,泉州,362100; 2 福建省惠安縣婦幼保健院中醫婦科,泉州,362100)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血糖代謝異常的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結構改善、環境改變等,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增加趨勢。該病的發生因素較多,與孕婦自身不良的飲食習慣、飲食結構及孕期營養過剩有關,也與糖尿病家族史、孕前過度肥胖、多次流產史等有關,病因和發病機制較為復雜[1-2]。有研究發現,睡眠障礙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的風險也相對較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失眠、睡眠節律紊亂、異態睡眠等睡眠障礙,較多存在入睡困難、白天嗜睡、睡眠呼吸暫停等睡眠不良狀態[3]。睡眠是可逆的靜止狀態,健康的睡眠狀態可減少代謝性疾病、心血管性疾病以及焦慮抑郁情緒的產生,妊娠期激素水平變化嚴重影響睡眠結構的形成[4],在妊娠期間,由于解剖、生理、病理和心理等多個因素的共同作用,妊娠之前的睡眠規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嚴重的時候還會失眠,這種變化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形成[5]。與正常孕婦相比,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的交感神經活性與胰島素的抵抗性增強,交感神經活性會導致患者生理節律紊亂,夜間睡眠覺醒時間增加[6-7]。由此可判斷,睡眠障礙會導致多種妊娠并發癥和不良的胎兒結局,如焦慮、抑郁、高血壓、血糖代謝異常、胎盤早剝等。本研究探討睡眠障礙孕婦血糖、血脂指標變化及對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婦幼保健院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7分為有睡眠障礙的定義進行分組,選取受到睡眠障礙影響的孕婦血糖、血脂變化而發生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0例作為睡眠障礙組(觀察組),另外選取60例睡眠正常的孕婦作為睡眠正常組(對照組)。觀察組年齡26~40歲,平均年齡(30.75±4.02)歲,體質量49~83 kg,平均體質量(54.95±6.22)kg,孕齡20~29周,平均孕齡(20.12±5.13)周。對照組年齡26~40歲,平均年齡(31.01±3.99)歲,體質量50~84 kg,平均體質量(55.03±6.17)kg,孕齡20~29周,平均孕齡(20.25±5.08)周。2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符合《新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與圍生期母兒結局分析》[8]中相關診斷標準,滿足其中1項可診斷,空腹血糖(FPG)>5.1 mmol/L、服糖后1 h血糖>10.0 mmol/L、服糖后2 h血糖>8.5 mmol/L。2)妊娠期無合并腎功能不全、心臟病或活動性肝炎等疾病者。3)單胎妊娠者。4)初產婦,孕期能夠堅持行產檢者。5)產婦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合并有慢性炎癥、結締組織性疾病者。2)孕前有高血壓者。3)合并有腫瘤者。4)合并有嚴重精神疾病或有嚴重精神障礙不能正常溝通者。5)不能遵醫囑配合治療,不能及時簽署本項研究知情同意書者。
1.4 研究方法 1)檢測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三酰甘油(TG)、FPG。清晨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采用KDC-40離心機(科大創新股份有限公司)離心10 min,3 000 r/min,離心半徑10 cm,分離并采集上層血清,放置于-80 ℃的溫度下保存。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日立71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患者TC、LDL-C、HDL-C、TG、FPG水平。2)檢測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患者空腹8 h后,使用一次性容器收取患者的晨尿,離心后取上清,尿微量白蛋白采用散射比濁法;尿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3)比較2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PSQI評分及胰島素使用情況[9]。SAS評定患者有無焦慮情緒以及焦慮程度,以其評分≥50分為有無焦慮的分界,分值越高,則表示患者焦慮程度越高;SDS評定患者有無抑郁情緒及抑郁程度,以其評分≥50分為有無抑郁的分界,分值越高,則表示患者的抑郁程度越高;PSQI了解患者近1個月的睡眠質量的情況,由19個自評條目和5個他評條目參與計分,并組成7個因子,每個因子按照計分等級分為0~3分,總分為0~21分,以PSQI≥7分定義為睡眠障礙,評分越高,則表示患者的睡眠質量越差。

2.1 2組患者血脂指標及FPG水平比較 觀察組血脂指標TC、TG、HDL-C、LDL-C及FPG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血脂指標及FPG水平比較
2.2 2組患者焦慮、抑郁、睡眠質量及胰島素使用情況比較 觀察組SAS、SDS、PSQ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多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焦慮、抑郁、睡眠質量及胰島素使用情況比較分)
2.3 2組患者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較 觀察組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較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妊娠期發現或出現的糖耐量異常癥狀,在我國大約有13.0%~20.9%。該病并發癥較多,如伴發妊娠期高血壓、早產等,遠期伴發代謝和心血管疾病等,最終可導致不良妊娠結局的出現[10]。臨床研究顯示,睡眠障礙會導致孕婦糖耐量下降,引發妊娠期糖代謝的異常,控制孕婦血糖值可以降低妊娠期由于血糖異常造成的胎兒的損害[11-12]。國外相關研究發現,孕婦發生血糖異常、高血脂、代謝綜合征等疾病時,機體免疫反應水平提高,通過其下游調節途徑誘發胰島素抵抗。這可能與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密切相關[13]。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TC、TG、HDL-C、LDL-C及FPG水平較對照組患者升高,表明睡眠障礙患者的血糖、血脂指標會呈現不同程度的升高,可能患者妊娠早期已出現血脂異常及脂代謝異常等情況;觀察組患者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較對照組升高,表明尿糖與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也是睡眠障礙患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以上結果與孔玉玲等[14]的研究結果相似,血脂異常導致機體出現胰島素抵抗,對妊娠期糖尿病的發展具有一定作用,尿微量白蛋白是檢測腎損傷的重要指標,孕期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輕微升高是正常表現,但是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患者血糖的升高,尿蛋白的流失,會影響胎兒的供給,損傷胎兒健康,直接導致高血脂的形成,最終可出現不良妊娠的結局。觀察組患者SAS、SDS、PSQI評分均較對照組患者升高,使用胰島素的患者人數增多,說明睡眠障礙患者容易出現焦慮抑郁情緒,焦慮抑郁情緒又可加重睡眠障礙,這與譚秀燕等[15]的研究結果相似,妊娠期睡眠障礙與妊娠期糖尿病有一定關聯,關注和改善孕婦的睡眠對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改善妊娠結局有著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睡眠障礙可引起孕婦的血脂、血糖水平升高,影響糖脂代謝,加重患者病情,嚴重威脅母嬰健康。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