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霞 歐陽娜娜 吳云珠
(1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河市衛生院綜合病區,泉州,362013; 2 福建省泉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泉州,362000; 3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醫院,泉州,362013)
手足口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傳染病,主要以手、足、口等部位散發性皮疹和皰疹為主,嬰幼兒、學齡前兒童是主要患病人群[1-2]。大部分的手足口病患兒病癥較輕,基本上在患病后的1周內可自行痊愈,但也有少數患兒的病情較為嚴重,有可能引發心肌炎、肺水腫等嚴重并發癥,甚至會危及患兒的生命安全。手足口病患兒在院內的治療和護理時間是相對受限的,出院后仍需要繼續接受持續的護理服務,方可快速緩解病情,減輕患兒的焦慮和抵觸情緒,提高其睡眠質量。延續護理是醫院護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面對的對象是已經出院的患者,但能夠為已經出院的患者繼續提供持續性和連續性的護理服務,促進患者病情的康復,這就是延續護理的終極目標。為進一步探究延續護理在手足口病患兒護理上的應用效果,此次研究共選取64例手足口病患兒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具體的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總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泉州市洛江區河市衛生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6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2例。觀察組中女18例,男14例;年齡6個月至5歲,平均年齡(3.22±0.15)歲;病程2 d~8 d,平均病程序(5.22±0.31)d。對照組中女17例,男15例;年齡7個月至6歲,平均年齡(3.25±0.18)歲;病程2 d~7 d,平均病程(5.19±0.30)d。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研究中納入的所有患兒入院后均接受相關檢查,且均明確為手足口病,符合手足口病的相關診斷標準:a.癥狀表現:手、足、臀部出現了皰疹和黃斑丘疹,皰疹部位周圍水泡內有少量液體;b.實驗室檢查:腸道病毒呈陽性。2)入組研究對象的各項相關基礎資料是完整、完善的,并且年齡均在6周歲以內;3)患兒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同時合并免疫系統疾病;2)家屬的精神狀態異常;3)有血液疾病,或嚴重的內科、外科疾病;4)患有先天性的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或先天性發育不全。
1.4 護理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案進行護理。入院后建立檔案,詳細記錄患兒的基本信息,護理人員向患兒家屬發放關于手足口病相關知識的健康宣傳手冊。出院時,為患兒家屬提供常規出院指導,叮囑其在出院后注意繼續監測患兒體溫變化和飲食狀態、精神狀態、睡眠狀態,有問題立即與醫護人員取得聯系。
1.4.2 觀察組 觀察組采用延續護理方案進行護理干預:成立延續護理小組,小組中包括1名科室護士長和4名高年資責任護士,護士長擔任小組長的職務,其他責任護士擔任組員。所有小組成員均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護理經驗,并且在正式開展研究之前,小組成員均接受系統的培訓,培訓內容是“規范并統一手足口病家庭照護模式”,并創建微信群,每位責任護士負責分管8例患兒,離院時邀請患兒家屬加入到微信群中,并修改備注[2-3]。由責任護士運用電話、微信等社交工具與患兒家屬取得聯系,在微信和電話隨訪的過程中了解患兒的病情恢復情況,并主動表達上門訪視的意愿,在獲得患兒家屬同意的前提下約定好上門訪視的時間。到達患兒家中時,綜合評估患兒的飲食、排便和睡眠情況,以及患兒的居住環境和房屋采光情況,根據其實際情況擬定護理方案。指導患兒家屬每日要定時開窗通風,做好消毒措施,患兒使用的玩具和餐具均需要煮沸消毒,接觸患兒前后要洗手,若家中有其他兒童,要做好隔離措施。向患兒家屬示范規范的測量體溫方法,并告知其當患兒有低燒癥狀時可采取冰袋冷敷、溫水浴等物理降溫方法,如果體溫超過38.5 ℃,則需要口服美林降溫或及時就醫。讓家屬定期為患兒修剪指甲,并為其穿著寬松的衣物,上門隨訪時尤其注意觀察患兒的指甲長度和穿戴衣物的質量。同時,叮囑家屬多安撫患兒的情緒,盡量使其保障充足的睡眠[4]。
1.5 評價標準 1)治療依從性:于護理前后對此項指標(治療依從性)予以評估,均使用依從性調查問卷作為評價工具,問卷的信效度良好,具備科學性,由患兒家屬根據患兒的表現情況填寫問卷,主要評估患兒對4個方面的依從情況,分別是用藥、飲食、行為、運動,各評分范圍均是0~1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兒的治療依從性越佳。2)焦慮情緒:使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估護理前后患兒焦慮程度的改善情況,該量表以最終得分的范圍確定患兒的焦慮嚴重程度。焦慮程度的等級分為無焦慮、可能焦慮、肯定焦慮、明顯焦慮和嚴重焦慮,各焦慮等級的評分范圍分別是0~7分、7~14分、15~21分、22~29分、≥30分。最終的評價標準是:得分越高表示焦慮情緒越嚴重。3)睡眠質量:分別在護理前后對睡眠質量情況進行評估,評估睡眠質量時使用的工具是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的總體評分范圍是0~21分,其中包括了7項內容,各內容均采取0~3分的評價標準,最終評估所得分數越接近于0分,提示患兒的睡眠質量越佳或改善幅度越好,而得分越接近于21分說明患兒的睡眠質量越差。

2.1 2組患兒護理前后治療依從性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患兒的依從性均相對較差,護理后,2組患兒的依從性評分均有提高;但組間比較,觀察組護理后在用藥、飲食、行為和運動方面的依從性評分均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護理前后治療依從性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兒護理前后焦慮情緒評分比較 護理后,2組患兒的焦慮情緒均得到了改善且,觀察組的焦慮評分顯著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兒焦慮情緒的改善情況比較分)
2.3 2組患兒護理前后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后,2組患兒各項睡眠質量評分和總評分均較護理前降低,且觀察組各項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兒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手足口病在臨床上的發生率較高,屬于腸道病毒誘發的傳染性疾病,其中腸道病毒71型和柯薩奇病毒A16型最為常見[1]。普通病例多為急性發病,患兒存在發熱、食欲不振、口痛等癥狀表現。皰疹癥狀消退后無色素沉著,通常不會留下痕跡。絕大多數患兒可在發病后的1周左右痊愈,預后良好,僅有少部分重癥病例在患病后容易出現肺水腫、循環障礙、腦膜炎等嚴重并發癥。作為一種傳染性較強的疾病,糞口傳播、密切接觸均可造成手足口病的傳播和流行,而年齡越小,其自身的腸道功能和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善,抗病毒能力較弱,患上手足口病的風險就更高[2-3]。手足口病患兒在醫院救治期間能夠得到針對性的科學照護,但由于大多數患兒家屬對于該病相關知識了解較少,導致其在患兒出院后無法繼續為其提供針對性的護理,一旦出現病情反復或病程延長的情況,則會造成病癥加重,同時也容易損害其他臟器和組織的功能,不利于患兒的健康生長發育[4-5]。
延續護理是醫院護理工作在院外的延伸,同時也是醫院護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研究結果顯示,經實施延續護理的患兒其治療依從性明顯提高,患兒的焦慮情緒有顯著性改善,睡眠質量也明顯提高,體現出了延續護理的應用優勢[6-7]。分析原因:在延續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采取了微信隨訪、電話隨訪和上門隨訪3種最常見的隨訪方式,切實了解患兒在家庭恢復期間的真實情況,并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予以針對性指導,提高其家屬對于照護知識的知曉程度,同時也提高患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保護能力,降低再次感染的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將延續護理運用在手足口病患兒的臨床護理上有明顯優勢,值得進一步推廣。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