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紅
(福建省惠安縣醫院感染科,惠安,362100)
肺結核屬于呼吸道傳染類病癥中最為常見且發生率較高的類型,存有反復發作的特點,致病因素較為復雜。病癥周期長,存在較高的治療難度。在病癥長時間影響下,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導致患者出現睡眠障礙等癥狀,不利于患者進行恢復。在對肺結核合并睡眠障礙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為有效提升對該部分患者的治療效果,需及時采取有效干預措施,對患者睡眠質量進行提升[1-2]。Roy適應模式在當前臨床護理中保持較高的采用率,注重以患者為中心,從各個層面增加患者適應能力,達到對患者各類癥狀改善的目的。本研究主要對Roy適應模式多元化護理在肺結核合并睡眠障礙患者護理中的具體價值進行探究。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福建省惠安縣醫院收治的肺結核合并睡眠障礙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2組一般資料見表1。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納入標準 符合《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中關于肺結核合并睡眠障礙患者診斷標準[3];無合并腫瘤類病癥;愿意參與本研究;無藥物過敏癥狀;認知、交流功能正常。
1.3 排除標準 伴隨有精神類疾病史者;不愿參與本研究者。
1.4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的各方面操作都按照常規模式進行。需結合患者的治療方案,指導患者科學進行用藥,耐心為患者講解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各方面問題,并做好患者常規生活指導以及心理指導工作,引導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病癥,保持良好心態。指導患者在睡前進行放松,或者通過熱水泡腳等方式,達到改善睡眠的目的。在對觀察組進行護理時開展Roy適應模式多元化護理,1)評估。在患者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需要針對患者的各方面情況進行綜合性評估,包括日常生活習慣、睡眠狀況等。并在與患者進行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導致患者睡眠障礙的原因等,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干預措施,對患者自我概念、角色功能以及生理功能等方面的適應性進行提升。2)控制刺激。a.病癥層面的刺激。在肺結核病癥的影響下,患者多存在呼吸急促、咳痰、咳嗽、咯血等方面癥狀,會直接影響到患者正常睡眠。部分存在夜間咳嗽癥狀的患者,夜間容易醒來,且難以再次入睡,睡眠質量較低。護理人員需準確評估患者各方面癥狀變化情況,并指導患者嚴格按照醫囑用藥,促使患者咳嗽等癥狀可以迅速改善。b.環境刺激。生活環境突然發生改變,患者無法在短時間內對病房環境進行適應,影響到睡眠。護理人員則需要為患者提供最為舒適的治療環境,對病房內溫度、濕度合理調節,在夜間休息過程中,需對病房各類醫療設備聲音進行調節,避免打擾到患者休息。盡量減少夜間護理次數,對病房進出人員數量嚴格進行控制。c.心理層面刺激。患者出于對自身恢復情況的顧慮或者擔心醫療費用等,容易出現負面情緒,表現為緊張、焦慮等。護理人員需在日常和患者交流的過程中積極和患者進行溝通,引導患者將內心壓力傾訴,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指導患者在睡覺前通過聽音樂或者適當進行頭部按摩等方式進行放松,或者指導患者入睡前半小時進行冥想,有助于患者迅速進入睡眠狀態。3)自我概念層面。a.強化自我概念。在Roy適應模式理念下,需指導患者提升自我概念,對自身睡眠情況進行記錄,了解自身睡眠的改善情況。對于睡眠質量改善迅速的患者,護理人員需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幫助患者認識到當前治療措施的有效性等。b.臨床癥狀監測。護理人員需對患者咳嗽、呼吸急促以及咯血等癥狀的改善情況進行分析,及時告知臨床醫師,對各方面治療方案進行完善,幫助患者迅速緩解自身病癥。c.精神層面支持。指導患者家屬、朋友等多和患者進行溝通,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幫助患者迅速恢復自信心。護理人員及時告知患者病癥改善情況,促使患者確信只要配合對應各方面治療,自然可以迅速恢復。4)角色功能層面。指導患者與其他恢復較好的病例進行溝通,患者間相互分享治療經驗,相互支持,建立戰勝病魔的信心。并指導患者觀看關于肺結核合并睡眠障礙有關的科普資料,加深患者對自身病癥的認知,并明確臨床各方面治療操作的有效性,達到對自身角色進行建立的目的。
1.5 觀察指標 1)睡眠質量分析。運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對患者睡眠質量進行評估。共涉及21個問題,單個問題評分區間0~3分,得分與患者睡眠質量負相關。2)生命質量分析。借助36條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36-Item Short-Form,SF-36)評估量表對患者在治療期間的生命質量進行分析。3)心理狀態評估。運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心理狀態進行評估,該量表評分與患者心理狀態負相關。

2.1 2組患者睡眠質量比較 比較患者在治療期間睡眠質量,干預前無差異,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量表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者生命質量分析 比較患者治療期間生命質量,干預前2組無差異,干預后觀察組患者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生命質量分析分)
2.3 2組患者心理狀態分析 比較2組患者治療期間心理狀態,在HAMA、HAMD量表評分上,干預前無差異,干預后觀察組患者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心理狀態分析分)
肺結核具備傳染性,為當前臨床治療難度較大的呼吸系統疾病,在臨床一直保持有極高的接診量[4-5]。該部分患者病癥周期長,無法在短時間內治愈,在持續性咳嗽、咯血等方面癥狀的影響下,會直接影響到患者日常睡眠,導致患者睡眠質量降低[6-7]。為充分保障臨床對肺結核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病癥對患者健康以及日常生活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須及時采取有效干預措施對患者睡眠障礙進行改善[8-9]。
Roy適應模式由美國護理思想家Roy提出,將人的生命視為內環境和外環境的共同刺激,機體通過認知、生理調節器2個系統對適應能力進行控制,并通過效應器表現,產生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方面的變化[10-11]。通過對各方面刺激因素的有效干預,可以增加患者的適應能力,達到對各方面癥狀改善目的。將Roy適應模式多元化護理干預運用到肺結核合并睡眠障礙患者治療的過程中,準確評估影響患者睡眠質量的因素。從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患者負面情緒,幫助患者適應醫院環境等多個層面,降低外界刺激對患者造成的影響,幫助患者睡眠質量得到提升。在本研究中,以Roy適應模式多元化護理為基礎,對患者各方面刺激因素開展護理,患者睡眠質量明顯得到提升。從相關研究可知,在有效心理干預以及癥狀護理的作用下,可以增加肺結核患者的適應能力,改善患者在治療期間的睡眠質量。再通過對患者適應能力進行提升,能夠促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正確認識自身病癥,建立迅速恢復的信心,同樣可以達到提升睡眠質量的目的,且本研究中,觀察組心理狀態改善更為顯著。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在治療過程中則將Roy適應模式多元化護理模式運用到肺結核合并睡眠障礙患者治療的過程中,比較可以發現,在該護理模式的作用下,可以提升患者睡眠質量與生命質量,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有助于患者恢復。
綜上所述,在對肺結核合并睡眠障礙患者護理的過程中可以將Roy適應模式多元化護理干預進行運用,幫助患者進行恢復。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