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云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區,合肥,230000)
睡眠剝奪者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重癥疾病患者的一種特殊狀態,其具體指代患者的睡眠極淺,在出現輕微環境波動均可造成其蘇醒,如監護儀器啟動,嚴重患者需要極長時間才可入睡,且極易驚醒[1]。現代醫學認為其的發生來源于患者本身對于環境、治療、疾病、癥狀的恐懼與不適,睡眠時間與質量的不足可顯著影響患者的免疫表達,而且可造成患者神經衰弱,在患者處于嚴重疾病階段,此類情況可能誘發患者的惡性并發癥,如譫妄、完全失眠、意識模糊等,故對于患者的恢復可造成嚴重影響[2]。重癥監護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即專門針對高危重癥患者建設的特殊病房,其可提供大量的監護、支持手段,可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療與預后保障,但同時因為其中包含大量的設備、刺激性治療措施以及特殊的環境,因此ICU內患者出現睡眠剝奪情況較為明顯[3-4]。而ICU患者本身病情就較為嚴重,其出現睡眠剝奪狀態則會顯著影響患者的恢復,而且可能出現神經障礙,另外ICU本身的環境刺激相較于一般場景更高,因此患者的睡眠剝奪一般會更為顯著,故需要針對該情況進行良好處理[5]。而目前臨床上針對ICU的護理干預較為關注患者病情本身,對于睡眠剝奪者的心理及其他方面的關注程度較低,這不利于患者的恢復[6]。近些年隨著臨床上對于ICU護理認知的轉變,護理人員逐漸被賦予了多元化的角色與內容,基于此展開的多元化護理逐漸得到重視,理論上這種以人為本的護理干預模式,有助于提升對患者護理的全面性,減少患者的ICU應激,有助于改善ICU內睡眠剝奪者的癥狀[7-8]。本研究基于此嘗試對ICU內睡眠剝奪者應用多元化護理,并與常規護理方案進行對照,以明確其的價值,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01月至2023年04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監護室收治的睡眠剝奪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進入ICU的時間順序予以編號,奇數為對照組,偶數為觀察組,每組40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28~79歲,平均年齡(49.31±7.43)歲,IUC留置時間2~11 d,平均IUC留置時間(4.16±1.23)d。對照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24~78歲,平均年齡(49.81±7.47)歲,IUC留置時間2~14 d,平均IUC留置時間(4.08±1.31)d。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經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2 納入標準 1)患者符合ICU收治標準,且均于本院ICU收治,預計收治時間≥3 d,實際收治時間至少>48 h,且清醒狀態至少持續24 h;2)患者進入ICU或ICU蘇醒后意識評分(Glasgow Coma Scale,GCS)≥14分;3)患者年齡≥18周歲,已成年。
1.3 排除標準 1)患者系神經損傷類疾病入院,如腦卒中、血管性癡呆、顱腦外傷等;2)患者在進入ICU或ICU蘇醒時存在聽力、語言、交流、認知、意識障礙等情況,無法配合護理;3)患者存在精神疾病或病史,存在抗精神藥物應用史,存在長期服用鎮靜/催眠藥物史;4)患者于進入ICU 24 h或蘇醒后24 h出現譫妄、死亡。
1.4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ICU護理,即基于醫囑對患者實施各項ICU護理,保持對患者體征的監護,常規飲食營養管理,生活管理,藥事管理等。觀察組實施多元化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溝通及簡要宣教,在患者入住ICU后,及時評估患者個人生理狀態、心理狀態、睡眠狀態,了解患者的個人信息,然后與患者進行溝通,向患者簡要介紹ICU內的相關儀器、設備,在治療中患者可能出現的不適,然后引導患者述說自身疑問,對其解答,后與患者進行個體化溝通,了解患者的不適感受,安撫患者,建立基礎互信關系,減少患者對于醫護人員的抵觸,并降低其對于環境的應激。2)環境支持,盡量保證患者病床及周圍區域處于相對舒適、整潔,并為患者準備床簾、眼罩、握力球等物品,以患者個人感受調節氣墊床的壓力,以其感受舒適或手下壓兩指為適,在晚間22:30后,關閉ICU頂燈打開壁燈,減少光線亮度,避免直照患者,在條件允許下調低患者附近的儀器功率,降低噪聲,降低報警聲音,減少對患者的刺激,并在ICU內播放舒緩助眠音樂。3)治療護理,協助醫師完成相關治療與檢查,盡可能將患者的診療時間調整至日間6:00~23:00,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在22:00~23:00對患者進行當日最后一次翻身、促排痰及其他護理,對于低深靜脈血栓、壓瘡、肺炎風險患者可引導其自我調節舒適體位,或輔助其達到,在進入23:00后,盡量不要在ICU進行說話,室內非特殊情況禁止使用電話。4)心理支持,對于已經出現睡眠困難的患者進行心理支持,先對患者進行安撫,然后引導患者傾訴自身不適感受與負面情緒,基于患者的傾訴對其進行排解,引導患者使用握力球釋放壓力。5)助眠護理:在患者入睡困難時,先對患者進行播放舒緩音樂助眠,無改善則實施穴位按揉,必要情況下對其進行適當藥物鎮痛、鎮靜。6)疼痛干預,依據醫師醫囑對患者進行疼痛護理,采取階梯支持方案,依據疼痛表達選取一般藥物鎮痛(非甾體)、物理鎮痛、中醫穴位按揉、耳穴壓豆等。7)體征護理,定時檢查患者的體征情況,若患者出現異常及時通知相關醫師,針對發熱情況需立即予物理降溫處理,必要情況下可遵醫囑采取藥物降溫手段。8)營養支持,針對腸外、腸內營養支持患者基于非飲食干預營養支持進行,針對可進食的患者,依據患者個人飲食偏好,結合中國人營養學說與患者的病情、體征制定患者的飲食食譜,科學進行患者的飲食支持,改善其營養狀態。9)預防譫妄,保持對患者的監測,若患者出現意識評分降低,及時邀請心理睡眠醫師會診。
1.5 觀察指標 2組患者的睡眠質量評價,行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對此進行測定,包括睡眠質量、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評分7個維度,單個維度0~3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睡眠質量越差。測定時間分別為護理前(患者清醒后的第一次睡眠)、護理后(出現睡眠障礙予以護理后的第一次睡眠)。2組患者的生命質量評價,選取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共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軀體疼痛、心理健康8個維度,采取標準計分法測定,即0~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生命質量越佳。

2.1 2組患者睡眠質量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的睡眠質量、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患者的PSQI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睡眠質量、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評分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睡眠質量的比較
2.2 2組患者生命質量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軀體疼痛、心理健康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患者的SF-36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軀體疼痛、心理健康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生命質量比較
ICU內睡眠剝奪屬于ICU患者的特殊狀態,其具體代指因為各類原因導致患者無法入睡或無法保持穩定睡眠狀態,該情況較為常見,臨床數據顯示,有超過50%的ICU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剝奪[9]。一般認為嚴重睡眠剝奪或長期睡眠剝奪可直接影響患者的病情表達,可誘發多種負面情緒,導致患者出現免疫功能、循環表達降低,以至于影響患者的疾病恢復,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病情加重或出現譫妄等危險情況[10-11]。因此對于ICU內睡眠剝奪者實施良好、有效的護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
多元化護理干預模式屬于臨床上一種新型干預方案,該干預模式基于以人為本的核心點出發,通過優化、整合多學科的支持方案,系統化地應用于患者的護理中展開,其較為強調對患者進行綜合性支持[12]。在實際應用中,多元化護理干預在ICU患者入住或清醒后即對其進行溝通,盡可能在較短時間內與患者建立互相信任的關系,以引導患者構建ICU內認知,減少其對于環境、醫護人員的抵觸與應激,繼而減少機體與潛意識將自身歸納為危險環境的情況,或削減或者潛意識認知的環境危險度,以減少其對于外部環境的敏感度,降低應激反應,以減少睡眠障礙[13]。而環境支持通過對ICU環境進行優化與處理,使其盡可能地舒適、整潔,并通過對ICU內設備、儀器、燈光的調節,從環境本身降低其應激度,以減少高敏感狀態患者個體受到的環境刺激,從而降低其的應激表達,緩解精神緊張或生理緊張形成的睡眠障礙[14-15]。治療支持則是調節治療的時間窗口,為患者提供一段相對無刺激或低刺激的時間,以進一步下調ICU環境與治療護理本身對患者的刺激,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促使其進入睡眠。而配合此類干預措施進行的心理支持、助眠護理、飲食干預則是基于患者個人角度出發,改善其的身心狀態,促進患者的機體狀態提升,以降低機體自發形成的高敏感狀態,以減少睡眠障礙情況,提升睡眠質量[16]。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PSQI評分表達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論點相符,提示多元化護理干預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礙問題。而觀察組患者的生命質量表達優于對照組,則是因為睡眠質量的改善以及患者本身對于環境應激的降低,有助于其機體處于放松狀態,促進患者機體的自身修復,且減少心理應激表達,最終提高生命質量[17]。
綜上所述,重癥監護室睡眠剝奪患者的護理中應用多元化護理干預模式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生命質量,有助于降低重癥監護室環境以及疾病、治療護理對于患者的刺激,促進其恢復,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