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翠花 劉 敏 黃慧英
(三明市臺江醫院,三明,365000)
精神分裂癥伴睡眠障礙臨床上比較常見,目前認為睡眠障礙是精神分裂癥導致的伴發疾病,若能夠治療精神分裂癥則患者睡眠障礙自然能夠得到改善[1]。若患者藥物治療過程中,藥物不良反應與睡眠障礙同時作用導致患者出現遲發性運動障礙或靜坐不能情況,可以給予患者安定類藥物改善睡眠情況[2]。精神分裂癥患者白天假睡情況比較常見,雖然白天休息時表現為睡眠狀態,但是睡眠質量并不高,患者并未得到充分休息,夜間睡眠質量差[3-4]。因此若想改善患者睡眠障礙情況則必須讓患者恢復正常作息,盡量減少患者白天臥床時間,讓其在夜間能夠保持較高質量的睡眠,必要時可以聯用抗精神病藥物,以恢復正常生物節律[5]。選取本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癥伴睡眠障礙患者,觀察精神分裂癥伴睡眠障礙患者系統性睡眠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三明市臺江醫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伴睡眠障礙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觀察組中男12例,女18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45.17±7.20)歲。對照組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18~62歲,平均年齡(43.84±6.89)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經診斷為精神分裂癥伴睡眠障礙的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者。
1.3 排除標準 其他疾病嚴重者;其他疾病致精神病者;自傷者;交流溝通障礙者;因其他原因退出本實驗者。
1.4 研究方法 對照組精神分裂癥伴睡眠障礙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精神分裂癥伴睡眠障礙患者采用系統性睡眠護理干預。1)常規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伴睡眠障礙患者采用藥物干預、環境管理、飲食干預、生活指導,確保患者按醫囑劑量和時間服藥,保持環境安靜衛生,健康飲食減少白天飯后睡眠,保持個人衛生,為藥物治療提供保障[6]。2)系統性睡眠護理干預。a.健康宣教:對精神分裂癥伴睡眠障礙患者采用活動的方式進行知識講解,提高患者相關知識掌握水平。b.評估患者睡眠質量:根據失眠嚴重程度指數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ex,ISI)、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對患者失眠嚴重程度和睡眠質量進行評估[7]。c.睡眠環境管理:對病房環境進行重新布置,確保患者睡眠作息符合正常節律。d.心理干預:對患者心理情緒進行評估,引導患者參與各類娛樂活動,傾聽患者內心訴求。
1.5 觀察指標 對比2組精神分裂癥伴睡眠障礙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36條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36-Item Short-Form,SF-36)[8]、ISI評分[9]、PSQI睡眠質量評分[10]、社會功能評分[11]、自我管理行為評分、自我效能感評分[12]、生命質量評分。

2.1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系統性睡眠護理干預總滿意度高于常規護理干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70,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2.2 2組患者精神癥狀評分比較 系統性睡眠護理干預下一般精神病理、陰性癥狀、陽性癥狀評分低于常規護理干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721、9.256、9.830,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精神癥狀評分比較分)
2.3 2組患者精神狀態評分比較 系統性睡眠護理干預下焦慮抑郁、敵對猜疑、思維障礙評分低于常規護理干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489、8.530、10.171,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精神狀態評分比較分)
2.4 2組患者失眠嚴重程度評分、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ISI量表、PSQI量表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807、5.928,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失眠嚴重程度評分、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2.5 2組患者社會功能評分比較 觀察組社會性退縮、個人生活自理、對外界興趣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304、7.931、8.029,P<0.05)。見表5。

表5 2組患者社會功能評分比較分)
2.6 2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比較 觀察組心理自我調節、社會生活能力、醫囑行為遵從評分高于常規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430、11.265、10.857,P<0.05)。見表6。

表6 2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比較分)
2.7 2組患者自我效能感評分、生命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GSES量表、SF-36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195、6.881,P<0.05)。見表7。

表7 2組患者自我效能感評分、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分)
常規護理干預下精神分裂癥伴睡眠障礙患者恢復效果有限,無法解決患者睡眠質量低的問題,因此對常規護理干預進行優化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從睡眠障礙問題入手,采用系統性護理干預方法,希望能夠改善精神分裂癥伴睡眠障礙患者的預后恢復效果,實驗結果表明,系統性護理干預下患者睡眠質量、精神癥狀以及其他指標更加優秀,因此本文研究具有積極意義。但是,本文并未對精神分裂癥伴睡眠障礙患者病程時間進行統計,未能排除病程時間對患者睡眠障礙和精神癥狀情況恢復效果的影響,存在一定局限性。
綜上所述,精神分裂癥伴睡眠障礙患者系統性睡眠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顯著優于常規護理干預,因此系統性睡眠護理干預更具推廣價值。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