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亮
(廈門市仙岳醫院精神科,廈門,361012)
隨著人類生命質量的提高,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人們的精神壓力也越來越大,這就使得一些人群更容易發生心理問題,而且病情的嚴重性更高,其中最嚴重的就是精神分裂癥(Schizophrenia,SCH)[1]。這是一種在青年人群中慢慢開始出現的疾病,患者在開始的時候,最常見的癥狀就是他們的心理行為與實際行為完全不同,他們對自己的病情沒有完全的了解,還會缺乏安全感,通常會出現感覺被監視、出現幻聽的現象,但多數患者常處于精神紊亂的狀態。對于SCH患者來說,大部分患者需要經過長期的住院治療,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如果在治療的時候,能夠對患者進行有效地心理護理,可以讓患者的依從性和配合程度得到更好的提升,對患者的治療有很大的幫助[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對其負性情緒及睡眠質量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探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廈門市仙岳醫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中男60例,年齡25~62歲,平均年齡(48.25±3.57)歲。觀察組中男60例,年齡26~61歲,平均年齡(48.03±3.47)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符合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ICD-10)的臨床診斷標準者。2)病情處于恢復期者。3)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愿意配合調查,依從性較好者。
1.3 排除標準 1)物質濫用患者。2)癡呆或精神發育遲滯患者。3)合并其他精神疾病或嚴重軀體疾病患者。4)存在神經功能紊亂,難以配合完成研究的患者。
1.4 研究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藥物治療配合精神科常規護理,主要包含向患者及其家屬告知疾病相關健康知識,遵醫囑用藥,飲食指導,相關注意事項,一旦出現異常情況,立即上報主治醫生。觀察組實施常規藥物治療配合心理護理,具體方法如下,1)組建心理護理小組,成立一個由醫生、護士長和有經驗的護士組成的護理團隊,在開始工作前,所有的團隊成員都要接受相關心理及問卷調查方面的培訓,熟練掌握各類問卷調查方法及技巧,并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測試,通過后方可上崗。每個成員都有各自的職責,責任明確。2)健康教育以患者的教育程度為依據,對患者進行淺顯易懂的解釋,并對其發病機制、類型、治療方法以及可能會產生的不良反應等進行解釋,同時還要對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耐心地解答,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讓患者能夠建立起正確的認知。使患者認識到病情易復發、短暫地好轉并不等于完全痊愈,使患者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更多的認識,強調堅持服藥的重要性。通過與患者交流溝通,可以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和信心。3)積極而有耐心地與患者進行溝通,更好地了解患者內心的真實想法,并指導患者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將自己的負面情緒以合理的方式宣泄出來,如撕紙、捶被子等。護士要適時對他們進行適當的協助,并盡可能滿足他們合理的心理需要。鼓勵患者與患者之間多進行溝通,叮囑患者家屬對患者要有耐心,多關心體諒患者,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馨。
1.5 觀察指標 1)比較2組患者臨床療效,顯效為癥狀完全消失,有效為癥狀有所改善,無效為癥狀沒有好轉甚至更嚴重;2)生命質量評分觀察評價,參考QOL量表評價,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生命質量越理想;3)對2組患者不良情緒及心理情緒評分進行觀察評價,參考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價,得分越高心理狀態越差;4)對2組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行觀察評價,通過Morisky調查問卷,85~100為十分依從,70~85為依從,0~70分表示不依從,依從度=(十分依從+依從)/例數×100%;5)對2組患者滿意度進行觀察評價,參考醫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評價,分值0~100分,85~100為非常滿意,70~85為滿意,0~70分表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100%。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心理護理后,對比2組患者臨床療效,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例(%)]
2.2 2組患者生命質量評分比較 心理護理后,對比2組患者生命質量,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分)
2.3 2組患者護理后不良心理情緒評分比較 心理護理后,觀察組患者不良情緒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不良心理情緒評分比較分)
2.4 2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對比2組患者治療依從性,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例(%)]
2.5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比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精神科慢性疾病,它是一種以認知功能障礙、精神活動失調等為特征的精神疾病,有關研究表明[4],社會環境、個體心理等是造成這種疾病的重要因素。隨著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這種疾病的發病率也在不斷地上升,患者往往會存有消極情緒,如果情況比較嚴重,還會有一些過激的行為,比如誤傷、自傷、自殺等,給患者的身體和生命帶來很大的危害[5-6]。臨床上對于這種疾病主要采用藥物治療,其主要目標是減輕癥狀,控制病情。然而,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認知功能以及社會功能等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損害[7]。此外,精神分裂癥一般情況下患者的治療過程漫長,病情往往會出現遷延不愈、反復發作的情況。因此,在治療期對患者進行積極地心理護理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精神分裂癥患者多伴有抑郁、悲觀等消極的心理,所以有必要對患者進行心理和精神護理,幫助患者緩解心理問題,緩解他們的消極情緒[8-9]。
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護理,可以有效地緩解患者的各種癥狀,提高患者的社會功能,從而達到良好的治療結果。在精神科所有的臨床護理中,心理護理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對于患者來說,實施心理護理可以讓護士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為患者提供他們需要的幫助,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照護[10]。
綜上所述,通過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升患者臨床療效,提升患者生命質量,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緒,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提升患者滿意度,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