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婁敏
加快建設博物館之城,是北京市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舉措。2020 年4 月,《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 年—2035 年)》明確提出“打造布局合理、展陳豐富、特色鮮明的博物館之城”。2021 年5 月,國家文物局與北京市政府簽訂了共建北京“博物館之城”戰略合作協議,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加速推進,《北京市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博物館的若干意見》 《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先后出臺,在全國率先開展“類博物館”培育,探索“類博物館”開放管理模式。
《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發展規劃(2023-2035)》(征求意見稿)中提出:按照全域博物館建設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健全優化博物館體系,實施“5511”計劃,重點培育5 家“世界一流博物館”、50 家“卓越博物館”、100 家特色中小型博物館、一批類博物館,著力構建“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城市博物館體系。
“實施‘類博物館’培育計劃,鼓勵將具有部分博物館功能、但尚未達到登記備案條件的社會機構,納入行業指導范疇,做好孵化培育。”可以看出,“類博物館”是指備案博物館外,具有或具有部分博物館收藏、展示和教育功能的場館。作為北京打造“博物館之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的“類博物館”正逐步呈現資源聯動、共建共享、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發展勢頭。今天,本刊就帶您走進幾家頗具特色的場館,一探究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