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閃閃,趙 鑫
(1.新疆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2;2.新疆農業科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91)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要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促進城鄉之間的要素流動。疏勒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西北部,是中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縣之一,受自然條件、歷史、文化、經濟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農戶經營面臨著組織化程度低、農民收入水平低且增長緩慢等突出問題[1]。
調研發現,農戶未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組織的主要原因是不需要合作組織提供服務以及不了解農業生產合作組織。因此,如何提高疏勒縣農戶參與積極性,促進當地農業組織化發展,成為相關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疏勒縣農業生產經營狀況進行實地調研,問卷設計內容如下。
一是戶主特征因素,考慮戶主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是否擔任村干部以及對農業生產合作組織的了解程度等。
二是家庭經營特征因素,包括親朋好友參與農業生產合作組織的人數、家庭年收入、家庭勞動人數、耕地面積和是否從事其他兼職工作等。
三是外部環境因素,包括融資困難問題、農產品銷售的難易程度以及當地政府的支持程度等。
調研數據來自2022 年7 月對疏勒縣的實地調研,選取當地小農戶作為研究對象,以農戶口述、農戶本人填寫問卷兩種方式開展。
調研采用隨機抽樣調查方式,選擇有效的調查對象,共發放491 份調查問卷,回收469 份有效問卷,有效率達95.5%。
農戶對參與農業生產合作組織有兩種選擇:參與或不參與。為了探究影響農戶參與農業生產合作組織的因素,本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 選擇模型進行分析,其特點是因變量只有兩種可能的取值(0 和1)。研究選取了13 個解釋變量作為自變量,涵蓋了農戶特征、家庭經營特征和外部環境因素三個方面。模型的因變量為農戶是否參與農業生產合作組織,構建如下線性模型。
式中:pi為農民i參與農業生產合作組織的概率,參與為1,不參與為0;β0為常數項;βi是自變量回歸系數,表示第i個影響農民參與農業生產合作組織的回歸系數;xi表示第i個自變量,(i=l,2,3,…,n)表示影響因素的個數,變量說明見表1。

表1 模型變量選取及說明
2.2.1 模型檢驗
Logistic 模型中多重共線性問題的存在會嚴重影響模型結果,甚至使模型的結果不可靠。為了避免這種問題,需要在模型回歸前對變量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經檢驗,在所有自變量中,方差膨脹因子都小于4,說明變量間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可以對模型進行回歸估計。隨后對Logistic 回歸模型進行檢驗,得到的似然對數值為29.853,說明回歸模型具有較好的擬合優度。cox&smell R2 和Nagelkerke R2的值分別為0.692 和0.938,表明模型的擬合程度非常高。
2.2.2 結果分析
研究采用Logistic 逐步回歸分析方法,由表2的分析結果可知,通過解釋變量的Wald 值和sig 值對其顯著性進行判斷,最終確定了對農戶參與農業生產合作組織行為有顯著性影響的6 個變量,分別是戶主年齡、對農業生產合作組織的了解程度、耕地面積、兼業狀況、親朋好友參與農業生產合作組織人數、當地政府是否支持。其中,對農業生產合作組織的了解程度、耕地面積、親朋好友參與農業生產合作組織人數和當地政府是否支持對參與行為具有正向影響,戶主年齡和兼業狀況則對參與行為具有負向影響。這些結果為制定促進農業生產合作組織發展的相關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
戶主特征因素中,戶主年齡(x2)的系數為-4.755且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年齡對農民參加有關的農業管理組織的意愿具有極顯著的負向影響。這是由于越是年輕的農戶,其自身的文化素質和認知水平越高,其在接受新思想、新技術等方面的能力比中老年農戶更強。農民對農業生產合作組織的了解程度(x5)系數在5%的水平上顯著,意味著在其他因素已知的情況下,農民對農業生產合作組織的了解程度愈高,農民就愈有可能參與到農業生產合作組織中。同時,如果政府可以加大與合作組織有關的利益性政策的宣傳力度,讓農民對農業生產合作組織有更多的認識,就會推動農民的組織化發展。
家庭經營特征因素中,耕地面積(x7)回歸結果在5%的水平上顯著,系數為3.315。通常情況下,農戶的耕地面積越大意味著可以出售更多的農產品,使其進行規模化、專業化生產的可能性越高。因此,農戶更愿意選擇具有更大的規模、更強的帶動能力、更好的穩固性的農業生產合作組織。兼業化與否在5%的水平上具有顯著負向影響,系數為-3.889,表明農戶從事農業經營活動的程度越高,其加入農民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意愿越強。
外部環境因素中,親朋好友參與農業生產合作組織人數(x12)回歸結果在5%的水平顯著,系數為1.653。這說明在農村家庭成員中,家庭成員的參與數量對農村家庭成員的參與程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是因為在從眾心理的影響下,如果身邊的親戚朋友都參加到農業合作組織中,為了讓自己的行為與他們保持一致,農戶也會積地參加到農業生產合作組織中。
當地政府的支持(x13)回歸結果在5%的水平顯著,系數為2.559,表明地方政府的扶持對于農民參加合作社的意愿具有顯著的正面作用。一般情況下,政府會給予農民農業生產合作組織建立的成本以及運營的成本,不管是政策還是資金,都會向農戶傳達農民農業生產合作組織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說明農民農業生產合作組織是可以信賴的,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農戶對農民農業生產合作組織的懷疑,提高農民的認知和參與意愿。
在南疆地區積極開展語言學習相關活動,提升農民的溝通能力,使其自發性參與到當地的農業農村發展中。在農村教育方面加大投資力度,提升教育質量的同時,重視對農戶的產業技能培訓,重視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持續提升農戶素質[2]。
相關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工作人員需要充分認識到農戶組織化發展對于現代農業的重要性,增強對宣傳工作的緊迫感。加強宣傳的多樣化措施,綜合運用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多種媒體,把宣傳推向多個平臺,持續推進主題宣講,深化廣大人民群眾對于農戶組織化發展的認識[3]。
完善管理制度,確保利益分配機制公正透明,出臺關于不同模式的農業生產合作組織規定。政府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持續提高農村的金融服務水平,創新信貸管理制度,依照當地市場規律,制定出臺新政策,保證相關信貸優惠政策落實,消除農戶貸款難和融資貴等問題,為農戶組織化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
農業生產合作組織是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紐帶、分散小規模農戶有組織進入市場的火車頭,在推動傳統家庭單門獨戶經營農業向市場化的現代農業轉變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組織化發展進程中,如何充分發揮農戶的主體作用,帶動小農戶銜接現代農業,對促進喀什地區農業農村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