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鑫藍,馮凡榮,顏 楷,張曼晴,黃懿瑩,吳昇宇
(廣東財經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0)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與實施,以及社會生產力的進步、產業結構的高度化發展,發展鄉村休閑旅游、促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以此整合鄉村資源、推動鄉村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廣州市在“1+2+N”政策體系下,聯合高校大力發展鄉村經濟,積極探索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路徑,從化區積極響應“一村一品”建設,區內所屬村鎮均發展特色產業。鳳二村以其特有的客家文化和山歌文化為基準點,打造村文化品牌,推進鳳二村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推進鄉村振興。
鳳二村位于廣州市從化區江浦街東北部,占地面積約10.98 km2,鳳二村下轄22 個村民小組,現總人口3 370 人,共738 戶,低保戶29 戶,有60 周歲以上老人約468 人,有3~12 歲兒童582 人。鳳二村村民以務農為主,外出務工的村民主要在廣州市增城區務工,過節時返家,也有部分村民到鎮上工作,每晚返家。留守群體以婦女、老人、兒童為主。2019 年,鳳二村實行改造計劃,由原來務農、務工到發展鳳凰雞產業,再到現在的多元化發展,村內財務狀況大大改善,村年收入增加十幾萬元。
鳳二村建設了一系列文化設施與宣傳基地,鼓勵村民傳承客家文化,推進山歌文化的傳承教育。此外,還邀請了文聯名家書寫客家對聯、字畫等,進一步挖掘鳳二村客家文化內涵。村內修建有村史館,館內陳設著蓑衣、客家服飾等體現客家文化和歷史韻味的服飾或物品。從化區文廣旅體局組織專家對鳳二村族譜進行研究、梳理、分析,通過影像、文字、實物等文化載體展現客家文化的獨特風采。除了客家山歌,客家飲食文化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如鳳宴流水席、鳳凰白切雞等。
廣州市、從化區、江浦街三級大力扶持鳳二村發展旅游業,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扶持村內產業建設,并安排鄉村振興工作組入駐村委,指導鳳二村的產業發展工作,為企業吸引外來資金提供幫助。鳳二村的整體建設總共分為三期。一期爭取到市微改造更新資金398 萬元,完成了對元牌坊、鳳凰廣場、黨群服務中心、村委周邊樓房外立面的改造。在二期建設中,村內規劃打造花海等旅游景點,與旅游公司對接,引流客源。三期引入高端民宿,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將鳳二村打造成為廣州市周邊的旅游品牌小鎮。
鳳二村大力發展鳳凰雞產業,政府、村委、合作社高度重視鳳凰雞產業,期望產業向系統化方向發展,但目前合作社暫未形成規模化經營。鳳二村氣溫較低,荔枝成熟時間較其他地方晚,價格也相對較高,荔枝種植業發展較好,合作社拓寬了村民銷售荔枝的渠道,幫助村民線上銷售荔枝,增加村民的收入。石斛種植的前期成本投入大,回本周期長,種植風險高,且只能由專業人員進行種植,難以推廣到所有農戶中。因此,石斛僅能作為鳳二村的特色農產品,要想實現規模化種植與銷售較為困難。
為確保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借鑒部分學者選取評價指標的思路和方法,與從化區鄉村實際情況和戰略實施方案相結合,遵循戰略導向原則、區際公平原則、可比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獨立性原則,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個方面構建18 項指標,構成鄉村治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1]。
由表1 可知,基于多源數據構建村莊發展潛力指標體系,整體上可以分析出從化區村莊發展潛力較好,但地區分布不均,發展潛力東北低、西南高。發展潛力最高的區域為江浦街道、街口街道、城郊街道三者的交界處,發展潛力較差的為良口鎮和呂田鎮所在區域。從空間分布形態上分析,從化區行政村的發展潛力由城郊街道為中心點向四周擴散,由內向外潛力逐漸減弱。鳳二村位于江浦街道,臨靠城郊街道,說明鳳二村的發展潛力適中,其資源和區位條件處于優勢地位,亟須通過鄉村振興彌補其發展的不足。
文章選取從化區統計局2012—2021 年各項指標統計數據的實際值,利用熵權法計算出鄉村農文旅三大產業對鄉村治理綜合評價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根據上述統計數據各項對應指標的統計值,最終運用熵權法計算出鄉村治理指標綜合發展指數。
由圖1 可知,從化區五個鄉村振興指標的綜合發展指數都呈上升趨勢,說明近十年來國家重視鄉村發展,農文旅產業、生態、鄉風建設等方面都在不斷發展,村民生活水平也得到提升。分析數據可知,近年來,治理有效、生態宜居兩個指標發展較穩定,仍呈現上升趨勢,說明鄉村振興戰略拉動了鳳二村的產業發展,提高了鄉村治理水平。但從生活富裕、鄉風文明和產業興旺方面來看,雖然前期有所上升,最近幾年卻有回落的趨勢,說明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對這三個方面投入力度不足,同時也反映出農業、旅游業與文化產業發展不均衡,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對實現鄉村振興來說仍是一個突破口[2]。

圖1 鄉村治理指標綜合發展指數
在博弈論的分析中,利益相關者有一個共同目標,即成本最小化。通過主體合力推動鄉村農文旅協調發展,實現鄉村各個領域開發的最大預期收益[3]。文章將對政府、企業、游客、村民進行博弈分析,探求各利益主體實現利益最大化的過程及最優解。
通過博弈分析可知,當x=y=0.5,即政府和投資企業均有動機選擇發展模式的狀態,更有利于實現博弈均衡。政府應完善村內基礎設施,為不斷優化市場環境給予政策上的輔助,提供更多的配套服務,幫助投資企業解決較為棘手的問題;投資企業為減少投入成本以達到最大效益,可以選擇與其他主體合作,充分利用政策優勢,不斷發展新模式以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鳳二村村委與當地居民均有持續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建設的動機,需要避免陷入政府激進式建設且村民極力反抗的博弈困境。因此,當地政府必須完善相關政策,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鼓勵村民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建設,協助政府工作。同時,當地政府也要維護好村民的利益,建立科學的補償機制,使村民能切實享受到鳳二村建設的美好成果。
外來企業介入鄉村建設時,往往因為自身利益而忽略了當地村民的利益需求,村民為了維護利益通常會選擇與企業進行對抗,從而陷入囚徒困境[4]。由博弈分析可得,當地村民和外來企業博弈時,雙方利益相關者的收益會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減少,形成惡性循環。通過重復剔除劣策略的方法,假設A>F>D,B>E>C,可以得出該策略下的博弈均衡為(A,B),即只有外來企業和村民相互協商、實現利益共贏,才能使博弈達到均衡。
鳳二村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的推進,必然會加強鳳二村的村民與外來游客之間的聯系,而村民對游客來訪的態度以及游客在村內游玩時的行為都對新模式的推進有著重大影響。由博弈分析可得,村民是否愿意接受鄉村對外開放、與游客和諧相處的關鍵原因有兩個,即外來游客是否規范自身行為和游客違反相關規定的罰款制度是否設立。
鳳二村應協調好村民、游客這兩個利益相關主體,同時政府應制訂游客的維權制度和行為準則,積極鼓勵村民支持鳳二村對外開放,為產業發展爭取更大的空間。
由圖2 可知,要實現鳳二村農文旅融合發展,必須做好以下幾點。一是政府加強管制,加大扶持力度。當地政府應當在宏觀規劃下統一建設思想,提供方向性指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為當地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活力。二是企業因地制宜,適應發展現狀。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進一步加大企業對農文旅產業融合的扶持力度。三是村民應提升參與意愿,主動維護自身利益。一方面加強和完善村民組織形式,使得村民自治組織體系落到實處。另一方面,提高貧困人口生產、經營、管理等綜合素質。同時村民需主動維護自身利益、提升自我、積極參與建設。四是游客應發揮幫扶作用,實現互利互贏。消費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游客作為消費者在閉環經濟鏈條中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5]。

圖2 鳳二村農文旅融合發展路徑模式
一是政府可以通過開展專家訪談節目,邀請人才返鄉創業,了解人才外流的真實情況,建立人才數據庫,并進行有效的對外溝通與宣傳,構建良性人才循環系統。二是與信貸公司合作,拓寬融資渠道,緩解村民創業融資壓力,完善鳳二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為返鄉創業人員打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三是要重振鳳二村特色產業創業園,吸引外來企業投資,鼓勵返鄉創業者積極參與,共同發展鳳二村“農文旅”融合產業。
一是要創新文創產品設計理念,賦予當地傳統文化內涵。鳳二村客家山歌文化唱響村間,當地的鳳凰雞、晚熟荔枝也遠近聞名,這些文化、農業資源都為鳳二村的文創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要充分挖掘鄉村特色,結合現代插畫手法,基于創新觀念重拾傳統,采取更加靈活的方式助力鄉村振興。二是要構建鄉村特色品牌,尋找最佳呈現方式。鳳二村可利用當地客家山歌、鳳凰雞、鐵皮石斛等作為品牌文化的立足點,構建文創小鎮獨有文化IP。同時融合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渠道資源,如小紅書、抖音等熱門網絡平臺,打造文創特色品牌,傳播優質傳統客家文化,實現農文旅三產融合發展新局面。
構建農文旅融合即“農業+文化+旅游”的發展模式,主要是通過融合釋放土地、人才、資金等激發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要素的活力,從而達到“1+1+1>3”的最優效果。應持續加強農文旅在深層次、多角度、寬領域上的融合,以特色農村的形式擴大發展路徑以及網狀空間布局,帶動周圍村落根據自身特色實現鄉村振興,達成廣州市乃至全國新型城鎮化輻射帶動的效果,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