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浩
【摘? 要】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入,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新模式進行探索與創新,引起了整個社會的廣泛關注。在當前社會,人工智能不斷“走紅”,這不僅屬于科技領域的進步,學生在這種先進科學技術的傳播氛圍中,也能夠不斷依托先進技術培養其信息素養。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是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主要途徑,因此,不斷創新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育模式,探索項目化教學措施,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文章基于人工智能不斷發展的大背景,通過分析項目化教學的特點,研究現階段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現存問題,探索如何結合現有教學開展信息技術項目化教學的可行路徑,為培養初中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建言獻策。
【關鍵詞】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人工智能;路徑探究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將先進科學技術融入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課堂中,探索與創新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初中學生還處于學習的基礎階段,對其進行教育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如何設計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利用高新科技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是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未來的教學重點。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做好初中信息技術課的項目化教學設計,有利于學校信息技術課教學目標的達成。
一、項目化教學的概念分析
項目學習簡稱為PBL,這種以探究學習為主的學習方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項目化教學實踐中,教師對學科核心原理和概念的重視,提倡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作為課堂輔助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問題的自主探究。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自主分析相關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完成自身知識系統的自主構建。在項目學習中,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以小組的形式去解決一些跨學科的難題,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改變了過去只是單純教授知識的教學模式,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去思考、去探究。教師在項目化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構建精細化、真實化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和體系。
二、項目化教學的特點分析
(一)現實性
在項目化教學課堂中,課堂中的分析問題與學習任務都是教師依據課堂教學情況設置出來的,也就意味著無論是問題源還是任務源,這些都是現實存在的。因此,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中,必須將課堂所學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將理論與生活相結合,在現實生活中進行探索,并將所學應用于現實生活,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與此同時,在項目學習的過程中,項目交互的內容和主體都呈現出了更多的多樣性,師生間的關系也呈現出更為民主、更為平等的特征,交互的形式也呈現出更豐富的多樣性,既有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有師生間的互動。想法的碰撞可以產生智慧和思維的火花,在邏輯層面、實踐層面和情感態度層面上,教師進行一系列的教學計劃的設計,能夠有效擴大學生的思考的深度和廣度。
(二)任務目標化
項目化學習,顧名思義是以“項目制”的方式帶動學生進行學習,這也意味著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初中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向不再是漫無邊際的、任意的,而是需要教師提出一個具體的“項目”,也就是一個清晰可見的學習任務,以任務為導向,帶動學生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進行專項研究和學習。在項目化的教學課堂上,教師所設置的學習任務需要難度適中,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的自主思考,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和能力。同時,項目化的教學方式還需要配備相應的評價標準,評價標準的提出能夠給學生帶來明確學習方向,幫助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學習。而教師依據學習任務的評價標準來對學生的學習成果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也能夠幫助學生以任務為導向,逐漸掌握所學知識。因此,項目化教學課堂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任務導向性,讓學生根據學習任務進行一系列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過程,帶動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三)自主性
在項目化的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提升學生的信息搜集能力。開展更加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的學習方式,帶動初中學生在學習課堂中的投入程度,引導學生自主開展學習訓練。與此同時,在進行項目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一些比較復雜的問題進行解決,并將自己的結果展示出來。以這種項目化的學習方式,將學習任務看作一個整體,需要學生自主完成整個項目過程,而項目運作過程不僅僅是學習和探究,表達、展示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需要在項目化的學習過程中得到鍛煉。這種課堂教學形式能夠讓學生有更多合作交流的機會,從而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帶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推動學初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現階段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初中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往往被傳統的教學觀念所束縛,將教學目標限定在知識層次,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課堂并不是以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為教學目標,而是要幫助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自己的良好邏輯思維與科學素養。而教師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目標的刻板理解,容易忽視對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與重視。許多信息技術知識在現實生活中都能夠得到應用,同時學生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對于信息技術知識的運用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但是在現階段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對學生采取的教學模式較為僵化。教師根據課本上的內容對學生展開課堂講解。但是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是要求學生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才能夠得到深入和強化的。因此,采取較為僵化的教學模式,非常容易讓學生將學習的重點放在課本,而不是實際的操作能力上。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內容包括學生對word、excel的了解和簡單使用,然而這些能力的培養都需要依據學生經過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才能夠將這些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四、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開展教學新模式的路徑探究
(一)創新項目化教學課堂新模式
信息技術課是學生感受信息技術課魅力、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重要場域,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感知程度決定著其教學效果。人工智能引入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為課堂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學內容,而項目化的教學方式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因此,人工智能的教學內容與項目化的教學方式相結合為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如果初中教師能夠不斷地提升信息技術教室的娛樂性和趣味性,學生將會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當中,進而極大地提升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人工智能的相關知識時,學生會接觸到編程語言的應用知識,教師就可以根據這部分的學習內容,為學生設置一個具體的項目,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通過合作完成程序設計的相關內容,促使學生在實踐中了解人工智能的相關知識。
此外,在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中,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講授,而忽略信息技術的實際應用能力使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內容越來越單調,越來越難以讓人聽懂,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簡而言之,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應改革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寓教于樂。在中學信息技術課開展人工智能項目活動時,教師應轉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增強人工智能項目活動的興趣,滿足學生的探究欲,讓學生更加自主、主動地參與實踐,促進其全面發展。同時,在人工智能的教學活動中,還需要體現出互動性,利用情境創設,讓學生與教師之間有更多的溝通空間,在開展項目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去體驗項目學習的全過程,包括設計、制作、編程、解說等,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特長來分配角色。
(二)以任務為導向開展實踐學習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育活動中,在人工智能的教學項目中,教師要對項目的主題進行明確,為學生提供更加明確的學習任務,讓人工智能的課堂教學活動有方向、有目標,從而提升人工智能教學活動的效果。首先,教師所設置的題目,一定要來源于生活,更容易為初中同學所接受,選擇一些在生活中可以找到的題目,這樣才能讓同學所掌握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進行應用。其次,在學習項目的選題上要有一定的前沿性,目前已經進入信息社會,學生能夠從網上獲取更多的信息,教師可以把前沿性的選題與新的知識點相結合,例如使用人工智能的相關程序在課堂上做一臺簡易掃地機器人,與傳統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相比,前者的研究主題更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同時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開展項目化的教學模式,教師在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時,可以更多地根據課堂的教學內容來為他們布置更多的實踐任務。從而能夠幫助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更以更加主動的態度去進行信息技術的使用和練習。明確的學習任務和學習主題,能夠幫助學生在項目化的教學方式中,更好地學習人工智能的有關知識。
(三)開展小組合作教學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度各不相同,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進度也各不相同。在初中信息技術的項目化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將不同的學生分配到一個小組中進行人工智能相關知識的學習,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與他人之間的溝通能力,也可以通過這種優勢互補的形式來實現小組合作的高效進行。同時,這種學習方式也更加契合項目化教學的特點,幫助學生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對于人工智能相關知識的了解。在初中信息技術的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小組之間的各位同學進行合作探究式的學習,通過小組同學之間的優勢互補,帶動小組內部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的提高。同時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采取適當的引導措施,幫助學生進行團結合作和高效學習。同時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問題都要由小組內部共同解決。教師也要鼓勵小組成員在學習時進行獨立地思考和探究,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和創造興趣去完成人工智能的相關實踐方案,在小組中進行分享。較為獨立的小組合作教學形式,既能夠幫助學生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克服對于信息技術教學的畏懼,同時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向身邊的他人進行學習,從而幫助自身能力的提高。例如以小組為單位,為組內學生分配合作項目。人工智能能夠識別圖像上的畫面和文字,學生以此來作為一個項目,進行深入探討和學習,了解底層邏輯之后將其展示出來,在今后的學習中也能對人工智能有更深的了解,最后以小組展示的形式完成項目的整體進程,鍛煉學生對人工智能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
五、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人工智能的學習內容開展項目化教學課堂是現今信息技術教學課堂改革的契機。但在現階段,仍然有部分教師對該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太理解,因此間接造成了他們的教學模式比較僵化,未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任務為導向,通過不斷創新課堂教學形式開展和小組合作的教學措施,幫助學生在項目化的學習過程中提高自身對于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的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 參考文獻:■
[1] 李清月. 基于PBL的Scratch教學活動設計——以《追逐》游戲的制作為例[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9(24):51-54.
[2] 陳俊嶸.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校外教育,2014(S2):503.
[3] 何向陽.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變革初探[J].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5(04):22-26.
[4] 郭巖榮. 探索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新模式[J]. 新課程·上旬,2016(05):437.
[5] 劉坪. 試論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新模式[J]. 讀書文摘,2016(34):3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