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娥
摘 要 為全面提高玉米的品質與產量,切實增加農民的實際收益,推動當地農業經濟的穩定快速發展,以甘肅省臨洮縣為研究區域,提出精選玉米品種和種子、合理播種、科學施肥、合理灌溉、加強田間管理、合理除草、適時收獲及玉米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方面的措施。
關鍵詞 玉米;栽培技術;甘肅省臨洮縣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0.033
作為甘肅省的產糧大縣,臨洮縣的玉米種植規模超過1.27萬hm2,作為重要的農作物之一,每年產值逐漸增加。近年來,在黨中央的領導及省市級政府的支持下,臨洮縣形成了玉米栽培和畜牧養殖的完善產業鏈,助力該地區的農民實現了全面脫貧。但是,農業技術人員通過田間調查發現,部分地區的玉米種植技術相對滯后,再加上相對惡劣的栽培環境,導致其綜合產量與品質相對較低,影響種植戶的實際收益。筆者基于臨洮縣玉米栽培現狀,提出現代化的種植與病蟲害管理方案,引領該地區玉米種植穩定、向好發展。
1 概念簡述
玉米科學栽培技術是指在對玉米栽培模式、土壤土質、氣候特征等進行充分調查的基礎上,以玉米育種與栽培學、玉米水肥管理學等學科知識為基礎,通過將現代化設備與技術融入玉米整個生長周期中,從而推動玉米種植技術的優化升級,全面提高玉米產值[1-2]。
其中,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是指技術人員在對玉米不同生長周期主要發生的病蟲害種類及危害程度進行科學監測、合理分析的基礎上,以玉米病理學、玉米昆蟲學、植物保護學等學科知識為基礎,實現玉米不同生長周期各類有害生物的精準監控和科學防治,從而將病原菌、靶標害蟲對玉米的危害降至最低[3-4]。
2 臨洮縣玉米科學栽培技術
2.1 精選玉米品種和種子
玉米品種決定了其物候期、生育期及玉米的品質與產量。1)優選品種。農業技術人員通過連年的跟蹤觀察,篩選出以下適宜在臨洮縣栽培的玉米品種:海拔超過2 200 m,適宜種植酒單3號、福地201等早熟品種;海拔在2 000~2 200 m,適宜種植酒單4號、華農101、方玉36號等中熟品種;海拔在1 500~2 000 m,推薦金凱3號、金穗4號、魯玉22號等中晚熟品種。2)種子精選。為保障播種后的出苗率及玉米苗期的健壯度,推薦農戶到正規種子店購買玉米種子或者購置農業部門推薦的玉米種子;如果是自留種,則應采取風吹、人工挑選的方式,及時去除種子中的石子、癟粒、麩糠,保證種子的品質、提高種子的純度。3)拌種作業。如果購置的玉米種子表層未附種衣劑,則應用懸浮種衣劑進行拌種,可以用山東億嘉農化有限公司生產的謀勢(22.2%噻蟲嗪·咯菌腈·精甲霜靈懸浮種衣劑)40 g稀釋至40 mL水中,拌種10 kg玉米種子,以有效預防黑穗病、根腐病及飛虱、薊馬、蚜蟲等病蟲害[5]。
2.2 合理播種
科學、合理的播種是保障玉米出苗率、保障玉米苗期茁壯的關鍵。近年來,為全面提升玉米產量,臨洮縣重點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全面提高土壤的保溫保墑能力,其主要技術措施如下。1)覆膜時間。通常為深秋土壤結冰前,在覆膜前要進行作物秸稈的清理或秸稈還田;如果種植田處于風口處,則可以選擇在第二年初春土壤解凍后進行頂凌覆膜。2)起壟規格。先用劃行器規劃出小行38~42 cm、大行68~72 cm、帶幅105~115 cm的畦面,然后用耕犁按照小壟14~16 cm、大壟9~10 cm的規格,用寬120~125 cm的地膜全覆蓋,然后用土壤壓實,覆膜7~8 d,每間隔50~55 cm進行直徑0.3 cm雨水滲水孔的打孔作業[6]。3)播種時間。一般在4月20日—5月10日,氣溫回升至12 ℃時進行播種;依據種植品種合理調整,如是以早熟品種為主、海拔較高的種植區,可以適當延期種植,避免低溫造成出苗不齊。4)種植深度。一般控制在4~5 cm,過淺易因表層土結霜引起凍害,過深則影響出苗率。5)播種密度。應在小壟溝內采用精準點播技術,每穴播2~3粒玉米種,點播株距控制在25~30 cm,總體密度控制在3 000~3 500株/667 m2 [7]。
2.3 科學施肥
通過前期調查發現,臨洮縣土壤中有機質及大中微量元素含量不高,土壤較為貧瘠,因此應及時施用底肥并在合理的時間段內進行追肥,從而滿足玉米不同生長時期對于各類營養物質的需求。1)底肥施用。一般在覆膜之前進行底肥的施用,按照有機肥3 000~5 000 kg/667 m2(腐熟充分,避免燒苗)、尿素30~45 kg/667 m2、過磷酸鈣80~100 kg/667 m2的用量進行底肥的施用,改良土壤土質,增強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2)玉米追肥。主要是在喇叭口期(11~12葉)進行,一般可以按照尿素15~20 kg/667 m2或m(N)∶m(P2O5)∶m(K2O)=19∶19∶19復合肥20~30 kg/667 m2的用量進行追肥,如果玉米長勢較弱,可以在灌漿期、鼓粒期再追肥1~2次;在實際跟蹤中發現,近年來玉米缺B、Ca的現象較為普遍,導致葉片發黃、結實較少,可以通過葉面噴施的方式及時進行中微量元素的補充,如噴施糖醇螯合型鈣鎂硼肥。
2.4 合理灌溉
灌溉是補充水分、保障玉米籽粒飽滿的有效措施,近年來,為推進精準灌溉技術,臨洮縣及時引入膜下滴灌技術,從而保障水分的精準供應。1)播種水。主要是播種后、出土前進行灌溉作業,雖然膜上有滲水孔,但是雨水往往不能滿足種子出土所需水分,因此可以借助滴管保持合理的土壤墑情,提高出苗率、做到苗期壯苗。2)苗期需水量較少,不要頻繁澆灌,如遇強降雨,技術人員應及時引導農戶排水,使土壤濕度保持在60%~70%,適當蹲苗、煉苗,可以有效促進根系深扎,提高肥料利用率。3)拔節期、抽雄期、灌漿期玉米生命活動旺盛,葉片蒸騰率高,從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換的養分多,此時應依據降雨情況,灌溉3~4次,保障玉米對于水分的需求。4)玉米進入成熟期后,雖然對于水分的需求量仍然較大,但是澆水量過多容易導致倒伏,因此應合理控制灌溉量[8]。
2.5 加強田間管理
加強玉米田間管理是有效協調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器官之間的平衡,提高葉片大小與拔節的合理性,提高玉米粒質量、增加千粒重、提升青貯單位面積產量的關鍵。1)苗期。從玉米播種至拔節期,可以通過破除土壤“蘑菇帽”、引導種子破土出苗,及時查缺補漏、合理間苗、適時定苗、保障出苗整齊度,及時去除無效分蘗等措施達到前期壯苗的目的。2)生長中期。主要是通過加強除草、加強水肥管理,促進莖稈合理拔節,提高葉面積和葉片厚度,保障雌穗和雄穗的健壯發育,為高品質玉米的產出提供堅實的基礎。3)成熟期。要重點關注玉米的早衰和貪青晚熟問題,在追肥上要注重磷鉀肥的施用,避免植株葉片早衰造成玉米秸稈的倒伏,影響其品質和產量[9]。
2.6 合理除草
雜草的生命力和爭奪陽光的能力強于玉米,這也容易導致大部分營養、光照和水分流向雜草,而影響玉米各生長階段營養物質的形成和轉換,因此臨洮縣的農業部門應及時走向田間地頭,引導種植戶在合理的時間、采用合理的技術進行雜草的去除。1)種植前除草。在玉米種植前15 d,可以通過噴施62%草甘膦異丙胺鹽可溶性液劑300倍液或20%敵草快二氯鹽可溶性液劑或2%甲草胺+25%乙草胺+15%莠去津懸浮劑500倍液進行除草。2)苗后除草。玉米3葉1心期之前,可以通過劃鋤或人工拔除的方式進行除草,在去除雜草的同時有效疏松土壤,促進玉米根系的深扎。3)當玉米生長至3~5葉時,可以通過噴施4%煙嘧磺隆+6%硝磺草酮+20%莠去津可分散油懸浮劑300倍液進行除草,在噴施除草劑的過程中,要避開玉米新葉,避免造成葉片退綠,影響拔節和穗的形成。
2.7 適時收獲
對于青貯玉米,一般在籽粒乳熟期、秸稈含水量在65%~75%時,利用聯合收割機進行秸稈、玉米穗的收獲、切碎,及時進行青貯。對于食用型玉米,可以采用玉米專用收割機進行摘穗、脫皮、晾曬、脫粒等作業后,將水分含量低于15%的玉米粒進行科學儲存、備用。
2.8 玉米病蟲害綠色防控
伴隨著玉米種植規模的擴大及集中化管理模式的形成,近年來有害生物對于玉米產量、品質的危害日益嚴重,尤其是銹病、黑穗病、病毒病、草地貪夜蛾、蚜蟲等病蟲害的危害日益嚴重,制約臨洮縣玉米種植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當地農業部門依據實際情況,制訂了一套適宜在臨洮縣推廣和應用的玉米病蟲害綠色、可持續發展方案,現簡述如下。
2.8.1 農業技術
主要是依據玉米栽培地的氣候特征創造利于玉米生長、發育,而不利于有害生物擴散的基礎環境。1)對于上茬作物秸稈,要及時清理,避免病原孢子、菌絲的繁殖、擴散。2)在玉米播種前,對土地進行適當的翻耕、晾曬,不僅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氣性,抑制鐮刀菌等厭氧菌的繁殖,還可以利用太陽光照射,殺滅部分表層土中的病原菌和靶標害蟲的卵。3)合理間苗,在玉米生長至7~8葉期,對于生長過密的地方要進行間苗,提高玉米田的透光性和通風率,抑制有害生物的擴散。4)對于發病嚴重的病株、病葉,要及時拔除,降低靶標害蟲和病原孢子的基數,降低發病概率。5)在喇叭口期、抽穗期等關鍵期,要做好排澇,避免田間積水引發根腐和莖基腐病。
2.8.2 生物防治技術
近年來生物防治在玉米病蟲害防控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1)通過無人機釋放異色瓢蟲、蚜繭蜂等蚜蟲、草地貪夜蛾、斜紋夜蛾的天敵(100枚有害蟲卵/卵球對應天敵的使用量為200~300只),利用生物間相互制約的關系,對有害昆蟲進行防治。2)噴施40%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8%寧南霉素懸浮劑1 000倍液、12%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8億·g-1熒光假單胞桿菌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等生物農藥進行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圓斑病、銹病等病害的防治。
2.8.3 化學技術
當玉米病蟲害發生以后,及時利用無人機噴施化學農藥進行防治。如噴施25%丙環唑乳油2 000倍液、40%苯醚甲環唑懸浮劑1 5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2 500倍液進行玉米條銹病、稈銹病、葉銹病的防治;噴施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5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等進行玉米青霉穗腐病的防治;噴施40%吡蟲啉顆粒劑1 000倍液、70%啶蟲脒顆粒劑2 000倍液、60%烯啶蟲胺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等進行玉米薊馬、蚜蟲的防治;噴施20%高效氯氟氰菊酯2 000倍液、240 g·L-1蟲螨腈懸浮劑1 500倍液、20%甲維鹽·茚蟲威懸浮劑1 500倍液等進行玉米二點委夜蛾、草地貪夜蛾的防治。在噴施化學農藥的過程中,要注意不同機理農藥的輪換使用。
參考文獻:
[1] 蘇仲華.臨洮縣玉米全膜雙壟溝播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13(6):59-61.
[2] 宋文麗,王文芳,楊振.基于LCA+DEA方法的玉米種植效率與溫室氣體減排潛力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57(2):293-301.
[3] 牛永鋒,昝凱,張瑩瑩,等.鮮食玉米種植密度對鮮食玉米、大豆間作系統產量和產值的影響[J].種業導刊,2022(5):11-13.
[4] 王正方,丁前林,周新,等.豫西地區農戶夏玉米種植效益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22(18):12-15.
[5] 佟光霽,李偉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效率比較研究:以4省玉米種植經營主體為例[J].東岳論叢,2022,43(4):140-147.
[6] 侯相成,李涵,董思奇,等.東北地區玉米種植系統碳足跡及氮足跡研究[J/OL].吉林農業大學學報:1-16[2023-08-1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100.S.20220913.1936.006.html.
[7] 侯杰,劉振寧,楊繼峰.玉米高產優質種植的實用技術分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0(3):151-152.
[8] 新躍文.玉米高產優質栽培技術分析[J].農家參謀,2020(2):83.
[9] 楊梅君.試論高產優質玉米種植技術要點[J].新農民,2020(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