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娜, 山周琦玥, 陳 帥, 曾貴林
1.崇州市人民醫院 腫瘤血液科,四川 成都 611200;2.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 腫瘤科,四川 成都 611130
腫瘤轉移是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發生可涉及腫瘤細胞自身生物學特征、組織微環境及免疫炎癥狀態等多種機制的相互作用[1]。早期判斷肺癌轉移風險及預后,對患者診療及干預具有重要參考意義,而選擇與其相關的敏感標志物是當前的研究熱點[2]。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是一種強效促血管因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為促血管形成的特異性調節因子,二者均可通過誘導新血管形成,為腫瘤細胞提供營養支持及轉移途徑,在多種惡性腫瘤中呈高表達[3-4]。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是從原發性腫瘤或轉移灶逃逸進入血液循環的癌細胞,可發展成新的腫瘤轉移灶,被認為是腫瘤轉移性病變形成的中間環節[5]。本研究旨在探討外周血FGF2、VEGFA及CTC含量與肺癌轉移、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的關系?,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崇州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36例肺癌患者設為肺癌組。再根據有無淋巴結轉移將患者分為淋巴結轉移組(n=104)與非淋巴結轉移組(n=32);根據是否發生遠處轉移分為遠處轉移組(n=42)與非遠處轉移組(n=94),轉移灶的診斷結合多種影像學檢查及組織病理學結果證實。納入標準:符合《中國原發性肺癌診療規范(2015年版)》[6]中相關診斷標準。排除標準:病理檢查缺失;合并免疫性疾病、血液性疾病、腎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另選取同期收治的6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設為良性組。肺癌組中,男性96例,女性40例;平均年齡(56.14±6.13)歲;平均體質量指數(22.28±3.62)kg/m2。良性組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齡(55.15±6.47)歲;平均體質量指數(22.49±2.48)kg/m2。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外周血CTC水平檢測 CellSave管收集患者外肘靜脈血7.5 ml,于離心管離心(加6.5 ml緩沖液),對CTC進行免疫捕捉與熒光染色(CellTracks Autoprep循環腫瘤細胞檢測儀),MagNest裝置的樣本盒收集被捕捉并獲得染色的細胞,避光孵育;強磁場作用下,從未結合磁珠細胞中將靶細胞分離,向樣本盒的分析表面移動,富集形成單細胞層,此時CTC表型為DAPI(+)、EpCAM(+)、CK(+)、CD45(-),白細胞為DAPI(+)、EpCAM(-)、CK(-)、CD45(+),經過免疫磁顆粒選定且熒光染色后的CTC通過CellTracks AnalyzerⅡ計數,獲得結果。檢測結果以7.5 ml血液中CTC個數表示,陽性標準:7.5 ml外周血中見1個CTC細胞。
1.2.2 外周血FGF2及VEFGA水平檢測 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室溫靜置1 h后放置于4℃環境下3 0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上清液保存于-80℃冰箱。分別采用Takara公司提供的VEGFA檢測試劑盒、R&D公司提供的FGF2試劑盒,嚴格按照試劑盒操作步驟,檢測VEFGA、FGF2水平。受條件限制,上述外周血指標檢測均由外檢機構完成。
2.1 肺癌組與良性組外周血FGF2、VEFGA水平及CTC陽性情況比較 肺癌組患者外周血FGF2、VEFGA水平及CTC陽性占比均高于良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肺癌組與良性組外周血FGF2、VEFGA水平及CTC陽性情況比較
2.2 淋巴結轉移組與非淋巴結轉移組患者外周血FGF2、VEFGA水平及CTC陽性情況比較 肺癌淋巴結轉移組患者外周血FGF2、VEFGA水平及CTC陽性占比均顯著高于非淋巴結轉移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淋巴結轉移組與非淋巴結轉移組患者外周血FGF2、VEFGA水平及CTC陽性情況比較
2.3 遠處轉移組與非遠處轉移組患者外周血FGF2、VEFGA水平及CTC陽性情況比較 肺癌遠處轉移組患者外周血FGF2、VEFGA水平及CTC陽性率高于非遠處轉移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遠處轉移組與非遠處轉移組患者外周血FGF2、VEFGA水平及CTC陽性情況比較
2.4 不同臨床病理特征患者外周血FGF2、VEFGA水平及CTC陽性情況比較 年齡≥50歲的肺癌患者外周血FGF2水平及CTC陽性占比均高于年齡<50歲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小細胞癌患者外周血FGF2水平及CTC陽性占比均高于非小細胞癌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TNM Ⅲ~Ⅳ分期者外周血FGF2及VEFGA水平高于TNM Ⅰ~Ⅱ分期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低分化肺癌患者外周血FGF2、VEFGA水平及CTC陽性占比高于中分化及高分化,且中分化高于高分化,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腫塊直徑>3 cm患者外周血FGF2水平及CTC陽性占比均低于腫塊直徑≤3 cm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8。
表4 不同年齡患者外周血FGF2、VEFGA水平及CTC陽性情況比較
表5 不同病理類型患者外周血FGF2、VEFGA水平及CTC陽性情況比較
表6 不同手術分期患者外周血FGF2、VEFGA水平及CTC陽性情況比較
表7 不同組織分級患者外周血FGF2、VEFGA水平及CTC陽性情況比較
表8 不同腫塊大小患者外周血FGF2、VEFGA水平及CTC陽性情況比較
2.5 外周血FGF2、VEFGA及CTC水平與肺癌轉移預后關系分析 以中位數法將肺癌淋巴結轉移者進行分組,隨訪截至2022年2月,隨訪時間12.5~36.0個月,Kaplan-Meier法結果顯示,FGF2高表達組(FGF2>10.23 ng/L,n=64)和FGF2低表達組(FGF2≤10.23 ng/L,n=40)生存曲線差異顯著(Log-rankχ2=4.69,P=0.030);VEGFA高水平組(VEGFA>132.54 ng/L,n=58)和低水平組(VEGFA≤132.54 ng/L,n=46)生存曲線無顯著性差異(Log-rankχ2=1.60,P=0.205);CTC陽性組(n=96)和陰性組(n=8)生存曲線無顯著性差異(Log-rankχ2=1.96,P=0.161)。見圖1~3。
圖1 肺癌轉移患者不同外周血FGF2表達生存曲線
FGF2是一種強有力的促血管生成因子,成纖維細胞、血管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及粒細胞等多種細胞均可產生FGF2,在腫瘤細胞侵襲轉移過程中,FGF2可大量釋放入血,通過促血管生成,可為腫瘤細胞提供營養支持及轉移通路,從而加重病情進展及術后復發危險性[7]。有研究報道,FGF2可通過FGFR1信號通路參與乳腺癌發生、發展[8]。本研究發現,肺癌患者外周血FGF2水平升高,尤其是伴淋巴結或遠處轉移者,此外,年齡≥50歲、小細胞癌、分期偏晚、肺癌組織低分化及腫塊≤3 cm者外周血FGF2水平也更高,這說明外周血FGF2水平上升與肺癌發展進程及病情嚴重程度有關。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外周血FGF2高水平者術后無進展生存時間明顯縮短,這可能因為FGF2水平過高,患者更易發生腫瘤轉移,導致無進展生存時間更短,病死率更高。本研究結果提示,FGF2或許可作為肺癌轉移及預后預測的敏感指標,但其臨界值仍有待進一步探究。
VEGFA是體內內皮細胞特異性絲裂原與血管生成因子,不僅與血管形成密切相關,也參與多種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視網膜病變等發生發展過程,且癌細胞可分泌VEGFA,并作用于其受體內皮細胞,進而參與誘導血管生成、腫瘤生長、發展及轉移等進程[9]。有研究報道,VEGFA能促進內皮細胞遷移和增殖、增加血管通透性,利于腫瘤組織脫落,并激活基質金屬蛋白酶,促進細胞外基質降解、血管生成,與肺癌轉移關系密切,并影響患者預后[10]。本研究發現,肺癌患者外周血VEGFA水平升高,且伴轉移者VEGFA更高,此外,分期偏晚、組織分級較低者外周血VEGFA水平也較高,提示VEGFA與肺癌發生、轉移有關。但本研究中,外周血VEGFA水平高低與患者生存預后無顯著關系,提示VEGFA或許并非肺癌預后預測的敏感指標;但這一結果也可能受本研究樣本量影響,后期可擴大樣本進一步分析。
CTC是惡性腫瘤轉移過程中潛在的生物標志物,在肺癌早期診斷、預測復發及轉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CTC在外周血中的含量極少,常規細胞學方法檢測困難,導致其臨床應用受到限制,而采用實時熒光定量反轉錄酶-聚合酶鏈鎖反應技術檢測外周血CTC含量,具有高效、高靈敏度、操作簡單等優勢[11]。本研究結果顯示,良性病變者外周血CTC陽性率僅3.33%,而肺癌患者可達72.06%,提示CTC在區分肺癌的良惡性中具有較高的敏感性。此外,本研究還發現,患者年齡越大、小細胞癌、組織分級越低、腫塊越小,其外周血CTC陽性可能性越大。既往研究報道,CTC與肺癌轉移有關[12],支持本研究結果。但本研究同時發現,CTC陽性與否與生存預后無顯著關系,這一結果可能受檢測方式、樣本量等影響,也可能因為肺癌淋巴結轉移患者整體預后本身較差,且CTC陰性患者很少,因此,CTC陰性較CTC陽性患者無進展存活率并未表現出明顯優勢。
綜上所述,外周血FGF2、VEGFA水平升高,CTC表達陽性,與肺癌轉移及預后相關,且外周血FGF2表達對肺癌淋巴結轉移者無進展生存期有較好的預測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