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化成林水中姜兆全王澤余鄧元富
(1.鹽城生物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鹽城 224051;2.阜寧縣園富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江蘇 阜寧 224400)
南美白對蝦具有廣溫性和廣鹽性的特點,目前已是我國人工養殖蝦類中產量和養殖面積最大的品種。近年來,隨著水體污染的加劇,養殖環境的不斷惡化和天氣的多變導致蝦病頻發,給養殖南美白對蝦業造成巨大的損失。羅氏沼蝦是一種體型大、生長速度快、食譜廣的經濟蝦類,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廣大消費歡迎。但羅氏沼蝦養殖適溫范圍較窄,加之上市時間比較集中,既難以滿足市場需求,也不能給養殖戶帶來很好經濟效益。
江蘇沿海地區跨江濱海,水網密布,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的混養,利用設施大棚養殖,很好地避免外界氣候條件的影響,實現1年2茬,錯開收獲高峰季節,提高養殖產量和效益。利用不同的生態區位,提高水體空間利用率;利用羅氏沼蝦吞食病死的南美白對蝦,清除殘余餌料,對南美白對蝦疾病的發生和傳播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保證了南美白對蝦的良好生長環境[1]。該模式節本增效、高產優質、綠色生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為此,項目組自2019年起在阜寧縣溝墩鎮—阜寧縣園富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基地,開展南美白對蝦與羅氏沼蝦高效混養的高效模式和技術研究,其中,南美白對蝦與羅氏沼蝦混養高效技術集成示范課題,被江蘇省科技廳列為2020年江蘇省蘇北科技專項項目,項目編號:SZ-YC202047,項目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現將江蘇阜寧地區南美白對蝦與羅氏沼蝦高效混養模式、技術和應用效益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1.1.1 苗種選擇
養殖所用苗種要進行檢疫。苗種應選擇無特異性病原(SPF)的健康蝦苗。
1.1.2 地點選擇
南美白對蝦與羅氏沼蝦苗種的培育池可配套建設在養殖池中。
1.1.3 建設標準
培育池以500~2000m2為宜,放苗量控制在1500~1800尾·m-2。要根據養殖池的總放苗量來確定配套的培育池建設面積,培育池可分為土池、塑料大棚培育池2種。培育池建設標準為長方形、南北向為宜,池寬4~8m、深0.8~1.0m,配備納米管道增氧、進排水等設施,大棚培育池要搭建鋼架、配套塑料薄膜等增溫設施。
1.2.1 清塘消毒
中間培育池建好后用強氯精5~10mg·L-1或漂白粉20mg·L-1帶水清塘消毒,培育池水位保持15~20cm。
1.2.2 進水
消毒后5~7d排干池水,進水利用0.25~0.4mm網袋過濾,水深50~70cm。
1.2.3 鹽度
放苗前1d用鹽鹵或海水調節池水鹽度至2%~3%。
1.2.4 溫度
調控保持培育池水溫在22℃以上。
培育池放苗密度為1000~2000尾·m-2。
1.4.1 溫度控制
培育池水溫保持在22~28℃,水溫過高或過低都會嚴重影響蝦苗的成活率,大棚培育池在日照充足的中午,棚內溫度會較高,要及時進行散熱降溫。
1.4.2 科學投餌
蝦苗放塘后就可進行飼料投喂,初次可以投喂蝦片或蝦苗專用微囊飼料,投喂量為5~10g/萬尾,每天投喂4~6次。2~3d后可逐漸過渡到投喂蝦苗期專用飼料。具體投喂量應根據蝦苗的吃食和水質情況而確定。
1.4.3 水質調控
蝦苗培育初期,每天可向池內加水4~5cm,以漸次降低池水鹽分濃度,當池水深達到1m左右時,如淡化鹽度沒有達標,則采取2~3d換1次水,每次換10~15cm。
1.4.4 溶解氧調節
培育期間要保持水體連續增氧。
蝦苗經過15~25d的中間培育,規格達到2cm以上,要投放到養殖池進行商品蝦養殖。培育過程中要注意防范疾病。
2.1.1 地點選擇
要求水源充足,水質好,pH值大于7,進水和排水便利,沒有污染的泥質或砂質區域[2]。
2.1.2 養殖池標準
養殖池面積2000~20000m2為宜,池深1.5~2.5m,兩端配備有進水和排水設施。養殖池以長方形為宜,池底平整,向排水口稍傾斜[3]。每4000~5000m2應配備1臺3kW以上的增氧機。有條件的可配套納米管道增氧設施[4]。
2.2.1 清塘消毒
前茬捕撈結束后,立即排凈養殖池水,徹底清除養殖池的淤泥和雜物,保持池底的淤泥約10cm即可。在放苗前10d,保持池水深20~30cm,用漂白粉或生石灰20mg·L-1或茶粕15~20kg·667m-2等藥物進行帶水清池消毒[4]。
2.2.2 生物餌料培育
消毒結束約7d后,培育池進水50cm左右。按要求投放育藻素或生物肥水素,可搭配適量優質有機肥,以培育基礎生物餌料進行肥水[4]。
2.2.3 苗種放養
放苗密度宜為60000尾·667m-2,其中南美白對蝦苗40000尾·667m-2,羅氏沼蝦苗20000尾·667m-2。蝦苗規格一般2.0~2.5cm。同時,由于羅氏沼蝦的生長速度比南美白對蝦的生長速度慢,一般情況下,可將羅氏沼蝦提前25~30d投放入塘。如,春季一茬蝦,羅氏沼蝦可在1月10日左右投苗,南美白對蝦在2月10日前投苗;秋季一茬蝦,羅氏沼蝦可在8月20日左右投苗,南美白對蝦在9月15日左右投苗。淡化好的蝦苗要試水后再放養,放養要選擇無風的晴天,要求水溫達22℃以上[4]。另外,可配套適量的鰱鳙魚種投放,放苗50~100尾·667m-2,規格為10~20尾·kg-1,鰱鳙魚種放養比例為5∶1。
購進的蝦苗的規格一般小于1.5cm,可采取先在小塘進行飼養,待蝦生長達到到2.5cm以上時,進入大塘飼養。
2.3.1 飼料選擇
以優質的南美白對蝦專用飼料對南美白對蝦進行投喂,羅氏沼蝦不需要單獨投喂[4]。
2.3.2 投飼管理
養殖各階段的餌料要求和投喂量詳見表1。

表1 南美白對蝦與羅氏沼蝦的投喂模式
投喂餌料可在每天的6:00和18:00,分2次投喂。可沿蝦塘邊均勻投喂,也可設餌料臺進行定點投喂。投喂要根據天氣、水溫、水質等情況及時調整餌料的投喂量[5],要及時檢查蝦的攝食情況。
投喂的餌料必須保證蛋白質的含量達42%以上。同時,在養殖的前、中期,每5d可投1次搗碎的魚肉、螺螄下腳料等,以保證蛋白質的充足供應。
2.4.1 水質標準
池水深0.8~1.5m,pH值為7.8~8.5,溶氧量保持在5mg·L-1以上,底層溶氧量要保證在3mg·L-1以上,透明度保持25~40cm,中后期保持在35~50cm,水色呈黃綠色或茶褐色。
2.4.2 水色調控
池水施入氮肥和磷肥,以氮磷比以20∶1為宜。如果池塘水偏瘦,要及早施入有機肥進行培水[5]。追肥應視池塘水體pH值、水色、透明度等情況確定肥料用量和施肥次數,一般每周可追施肥料1次,保持池水呈黃綠色或茶褐色[6]。在養殖中后期,由于水色變深,應適當增大換水量或施用一定量的沸石粉或生石灰來控制水色[7]。
2.4.3 水質調控
主要是調控pH值、溶氧量、透明度等。pH值以7.8~8.5為宜,養殖中后期更要加強調控,可每20d用生石灰1次,防止氨氮物上升對蝦產生毒害[5]。隨著蝦的生長,蝦對水體溶氧量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要增加增氧機開啟的時間和次數,特別是養殖中后期,水體溶氧量要保證在5mg·L-1以上,池塘底層溶氧量在3mg·L-1以上。池水的透明度,養殖前期要保持35cm左右,中后期要保持在45cm左右。如果池水的透明度較低,應及時加水、換水,或施用生石灰、沸石粉;如果池水的透明度過大,可用氮肥和磷肥進行追施[8]。要隨時監控池水的pH值、溶氧量、氨氮等變化。養殖中也可搭養鰱鳙魚少許,用以調控池塘水質。
2.4.4 微生物制劑的使用
有條件時,可在池水中施用微生物制劑,以改善水質、水色。常用的有光合細菌、芽孢桿菌等[5]。
光合細菌可固碳和固氮,加快硫化物氧化和有機物分解,從而使水質更加清澈,讓蝦攝食旺盛,促進其健康生長。光合細菌還能降低病毒的傳播,防治病毒、細菌和真菌引起的有關疾病。因此,光合細菌既可以作為水質改良劑,又可以混合在飼料中作為餌料。在幼苗期,可用10000~12500倍液進行全池潑灑,也可以5000~10000倍液將其混合在餌料中每隔2~3d飼喂1次。正常養殖期間,可用10~20萬倍液進行全池潑灑,每隔2~3d潑灑1次。或添加飼料量的0.5%~1.5%,稀釋50~80倍混合餌料進行喂食,每隔2~3d 投喂1次。
芽孢桿菌能充分分解有機物、氨氮、亞硝酸鹽,分解池水中的糞便和殘餌,對水質和底質具有很好的改良效果,可以改良水質、抑制致病菌、增強免疫力、提高餌料利用率等。使用枯草芽孢桿菌時,可先用40~50倍的水(溫度在20~30℃)進行稀釋活化2~4h,全池潑灑。用量一般為200~300g·667m-2,水質差時一般可使用400g·667m-2。使用時一定要在晴天中午進行,潑灑后要增開3~4h的增氧機,一般3~4d使用1次。
堅持每天巡塘,及時做好飼料投喂,水質調控,病害預防,清除有害生物等日常管理措施。做好池塘生產記錄。
2.6.1 防治原則
堅持“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一旦發現蝦病,要及時對癥用藥。
2.6.2 主要措施
根據蝦塘的水質狀況,可適當施用碘制劑、二溴海因類等消毒藥物對蝦塘進行無公害處理。養殖過程中可全程施用生物制劑對蝦塘的生態環境進行調節:投喂飼料要符合質量標準,并可在飼料中添加多糖類免疫增強劑;及時分批捕獲達商品標準的大蝦上市,可降低蝦塘的養殖密度,有利于病害的控制[4]。
經過3個月左右的養殖,南美白對蝦達到70尾·kg-1、羅氏沼蝦達到60尾·kg-1時,即可陸續進行成蝦捕撈。養殖過程中,當部分南美白對蝦生長達到商品規格(體長10cm以上),可選擇地籠、拉網等方式分批捕撈上市,捕撈要減少蝦體損傷,捕大留小,后期通過降低水位拉網集中捕撈上市。
阜寧縣園富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基地位于江蘇省阜寧縣溝墩鎮,水資源充沛,氣候溫和,無霜期較長,為蝦生長創造了很好的生長環境。公司2021年和2022年在66700m2養殖基地進行養殖,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南美白對蝦平均產量421kg·667m-2,羅氏沼蝦平均產量238kg·667m-2,平均產值3.46萬元·667m-2,年平均產值346.72萬元。其中2021年的養殖數據見表2。

表2 2021年養殖統計
阜寧縣園富水產養殖有限公司2019年建設66700m2養殖基地,吸收當地農民工8人勞動,全年用工2000人次以上,發放勞務費30多萬元。同時,技術輻射帶動周邊5個大戶進行高效養殖20hm2以上。
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混養,南美白對蝦生活在水體中下層,羅氏沼蝦生活在水體底層,通過南美白對蝦與羅氏沼蝦合理比例混養,利用不同的生態區位,提高水體空間利用率;羅氏沼蝦屬雜食性動物,可以利用羅氏沼蝦吞食病死的南美白對蝦,清除殘余餌料,對南美白對蝦疾病的發生和傳播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從而實現對南美白對蝦病害的生物防控,減少養殖過程的用藥[1],提高健康生態養殖水平。
總之,通過將兩類生活習性有一定差異的蝦混養,充分利用水體的不同空間和水體資源,取長補短,取利除害,互相促進,達到共生雙贏。在混養的生態環境下,使環境的污染降低,水產品的品質提高,實現一塘多收,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