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曼 于 玲 高瑤潔 常 娥 董凱麗
江蘇省常州市中醫醫院口腔內科,江蘇常州 213000
難治性根尖周病是臨床口腔科常見的疾病類型,指經過多次常規根管治療后仍無法徹底緩解根尖周炎癥反應,主要表現為進行性骨質破壞、復發性根尖周膿腫等,若治療不及時會導致牙槽骨缺失,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2]。楊光等[3]研究顯示,對難治性根尖周病患者給予根管治療效果明確,但不同根管填充材料的臨床改善情況有一定差距。隨著根管治療在臨床牙周疾病中的廣泛應用,填充材料已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內容,其中iRoot SP、AH Plus 均為常用根管填充材料,其臨床應用效果在國內外均已得到證實[4-7]。但兩者的優劣勢探究及在難治性前牙根尖周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仍需進一步分析。基于此,本研究難治性前牙根尖周病患者進行干預,旨在比較iRoot SP 與AH Plus 根管封閉劑應用于根管治療中的效果。
選取2021 年2 月至2022 年2 月江蘇省常州市中醫醫院口腔內科行根管治療難治性前牙根尖周病(單顆患牙)患者112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iRoot SP 組(56 例)與AH Plus 組(56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①符合《牙體牙髓病學》[8]中根尖周病診斷標準;②經規范化根管治療后,出現以下任一癥狀:檢查有叩痛且竇道未消失,患牙出現自發疼痛、咬合痛、咬合無力等,X 線片檢查顯示患牙根尖周暗影未縮小或者擴大,甚至出現新的骨質破壞區;③患牙均為單顆;④意識清晰可正常溝通;⑤所有患者或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牙槽骨吸收超過根長1/3,患牙伴有牙側穿、根折、根管堵塞、穿底、內吸收;②伴有牙列缺損、隱裂牙、根尖囊腫、口腔腫瘤疾病等其他類型口腔疾病;③根尖狹窄或牙根吸收障礙;④合并骨質疏松癥、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⑤1 周內服用過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劑等藥物;⑥對iRoot SP、AH Plus 根管封閉劑過敏;⑦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本研究經江蘇省常州市中醫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21-LL-07(S)]。
參考《根管治療技術指南》[9],采用裂鉆去除根尖組織(2~3 mm),將牙根斷面、根周骨質銼磨平滑,準備倒充洞型,并吸干;iRoot SP 組采用iRoot SP 根管封閉劑,AH Plus 組采用AH Plus 根管封閉劑,向根管中插入輸送器尖端(含有根管封閉劑),均勻加壓將其注入根管內,并向上提拉輸送器至其到達根尖處,若有少量溢出,可在注入同時將輸送器移除,并用無菌濕棉球將多余根管封閉劑擦除;根管治療后,輕柔搔刮骨壁,保證血液填充骨腔,復位縫合黏骨膜瓣,術后進行局部加壓并保持口腔清潔,所有患者均于術后1 周進行拆線。術后囑咐患者注意口腔衛生與飲食,禁止食用堅硬、酸辣、生冷的食物,按時刷牙。
根管充填質量:評價參考《根管治療技術指南》[9],X 線片中顯示根充材料距離根尖0.5~2.0 mm,根管內無X 線透射影像為恰充。疼痛程度:治療前及治療后1 周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評估,總分為0~10 分,分數越低疼痛程度越小[10]。根尖周指數(periapical index,PAI):治療前及治療后6 個月評估,其中根周膜間隙未增寬,牙周膜自根尖向側方呈逐步變細錐形,骨質結構正常,骨硬板邊界呈鋸齒狀或均勻光滑為Ⅰ級(記1 分);根周膜不規則增寬,骨質結構輕度紊亂,骨小梁部分粗細不勻,根面無吸收為Ⅱ級(記2 分);根尖孔處、超充物周圍明顯增寬,骨質結構紊亂,骨小梁處有環繞透射區,根面有吸收為Ⅲ級(記3 分);根尖上方寬度增加明顯,骨髓腔增大,骨小梁部分排列呈放射狀、弓形且變細,根面有吸收為Ⅳ級(記4 分);根尖周X 線透射區大且不規則,骨質結構極其紊亂,邊界模糊,骨小梁變細根面有吸收為Ⅴ級(記5 分),得分越高恢復效果越差[11]。療效:參考《牙體牙髓病學》[8]中療效標準,治療后6 個月評估,其中顯效為無自覺癥狀,無叩擊痛或咬合痛,牙齦正常,無竇道,牙齒無松動,PAI 為Ⅰ級;有效為無叩擊痛或咬合痛,牙齦正常,無竇道,牙齒微松動,PAI 為Ⅱ、Ⅲ級;無效為有叩擊痛或咬合痛,竇道未愈合或再次出現,牙齒松動,PAI 為Ⅳ、Ⅴ級。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iRoot SP 組恰充率高于AH Plus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根管充填質量比較[例(%)]
治療后1 周,兩組VAS 評分低于治療前,且iRoot SP 組低于AH Plus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1 周VAS 評分比較(分,±s)
注VAS:視覺模擬評分法。
治療后6 個月,兩組PAI 低于治療前,且iRoot SP組低于AH Plus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6 個月PAI 比較(±s)

表4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6 個月PAI 比較(±s)
注PAI:根尖周指數。
iRoot SP 組療效優于AH Plus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療效比較[例(%)]
難治性前牙根尖周病發病因素包括長期反復口腔感染、外源異物刺激等,主要特征為牙髓組織壞死、牙槽骨受損等,且經多次常規根管治療后仍存在炎癥反應,對口腔健康、生活質量均存在一定威脅[12-15]。對無法進行常規根管治療的患者,根管倒填充能在根尖部開窗后填充根管末端,防止微滲漏,封閉效果良好,從而降低復發風險[16-17]。但常規封閉劑可能會存在適填率低等局限性,因此臨床應積極探討新型理想根管封閉劑。
理想的根管填充劑應具有生物相容性、無毒抗菌性,能夠密封根管系統,具有良好根管壁附著力。蘭寧寧[18]的研究表示,AH Plus 糊劑應用于牙髓炎根管治療患者中能明顯改善根尖周炎情況,完善牙齒各項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楊芬等[19]研究表示,iRoot SP糊劑應用于根管填充治療能有效減輕炎癥反應及疼痛程度,并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再次感染,從而獲得更佳臨床治療效果。體外根尖封閉性能實驗研究表明,iRoot SP 與AH Plus 兩種根管封閉劑的性能相近,但二者應用于臨床的研究較少[20-23]。本研究選取難治性前牙根尖周病患者112 例,均行根管治療,填充材料分別采用iRoot SP 與AH Plus,結果顯示iRoot SP 組恰充率高于AH Plus 組。iRoot SP 是新型生物陶瓷根管封閉劑,存在良好生物相容性、封閉性、抗菌性、不溶性等優良特點,根充時能與牙膠尖聯用,根尖端封閉能力理想,能控制微滲漏情況的發生,提高根管充填質量[24-25]。
本研究中,治療后1 周兩組VAS 評分均降低,且iRoot SP 組低于AH Plus 組,可能是由于AH Plus 在根管填充過程中產生的熱量會刺激牙周膜感受器,產生一定疼痛,一般可自行恢復無需干預,因此AH Plus組疼痛程度比iRoot SP 組更強[22]。而iRoot SP 根管封閉劑對牙周組織刺激性弱,且可與牙本質緊密結合,能減少非特異性反應,從而控制疼痛情況的發生[26-28]。同時,治療后6 個月兩組PAI 均降低,且iRoot SP 組低于AH Plus 組,且iRoot SP 組療效優于AH Plus 組。分析其原因為iRoot SP 屬于親水性,置入根管后會與牙本質小管中的水分發生硅酸鈣的水化反應,生成氫氧化鈣與硅酸鈣水凝膠[29-32];且iRoot SP 根管封閉劑生物相容性良好,可誘導牙源性干細胞分化,促進牙胚干細胞更好地附著,增強根管抗折性,有助于病變組織的愈合再生,從而促進根管治療恢復,改善口腔健康狀況,提升治療效果[33]。
綜上所述,與AH Plus 根管封閉劑比較,iRoot SP根管封閉劑應用于難治性前牙根尖周病患者根管治療中能提高根管充填質量,緩解疼痛程度,促進病情恢復,改善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