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強LIANG Wei-qiang
(漳州市長泰區建設工程造價工作站,漳州 363900)
從施工企業的角度對其關注度主要指標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產值和施工成本是最為核心的內容。其中,產值的主要作用是對生產經營活動的成果加以衡量[1],相比之下,施工成本在一定范圍內具有一定的波動性,因此,為了保障項目的產值能夠達到理想值[2],合理控制施工成本的水平是十分必要的。這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施工企業的利潤[3],同時也可以有效降低工程的額外投入。以市政工程為基礎對施工成本管理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4],實際成本超出計劃成本的較為普遍,并且部分工程的超額程度較為嚴重,這也是導致最終的成本控制效果難以得到計劃初期預期的主要原因。對市政工程的屬性特征進行分析,其具有明顯的動態屬性,隨著施工進程的不斷推進[5],相關資源的配置也需要結合實際需求進行適應性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施工資源的投入能夠實現價值最大化,有效降低額外投入。結合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6],在市政工程造價管理階段實施動態控制和管理是保障其管理效果的重要基礎和保障。
市政工程成本控制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其貫穿于施工的各個階段。當前,很多施工企業沒有從全局出發,統籌考慮項目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沒有做到各部門相互協調配合,片面認為成本控制是成本部一個部門的事,導致項目的整體施工成本提高,還降低了工程整體的質量和效率。市政工程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應做到多部門協作,全過程動態控制。施工企業的財務部、核算部、項目部、施工班組等多個部門相互協調配合,建立合理的項目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在施工過程中,明確項目各方的成本控制職責,把成本控制目標具體落實到各部門及相關人員,并制定相應的監督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各方人員的積極性,有效推進項目的成本控制,提高項目施工階段成本控制的質量和效率。
市政工程項目具有工程規模大,施工現場環境復雜,施工環節多的特點,影響施工成本的因素較多,但是很多施工企業項目部在制定市政工程的目標成本時,簡單套用以往項目的數據,忽視每個市政工程項目的特殊性,制定的目標成本不合理,流于形式,沒有與工程實際相結合,不具備可操作性。市政工程施工階段的目標成本制定,應充分考慮項目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可操作性的目標成本,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執行目標成本,并實時跟蹤目標成本的執行情況,將項目的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不斷橫向比較,對項目實施過程中使用的人工、材料、機械等相關費用逐一分析,對不符合項目實際的情況找出存在偏差的因素并及時做出調整,對施工成本進行動態管理,從而實現控制項目施工成本的目的。
市政工程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制定的施工方案只注重技術可行性,卻忽視了項目的經濟性,導致項目施工實際成本超出目標成本。因此,在項目開工前,項目管理人員應借鑒公司以往項目建設中積累的先進工藝、先進技術成果,根據項目設計資料、地勘報告、項目現場實際情況,優化項目施工方案,確定合理的施工作業順序和組織方式,使項目的勞動力、材料、施工機械等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從而達到提高項目施工質量,縮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針對市政工程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動態成本控制在市政工程造價管理中的應用研究,并以實際工程項目為基礎,從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和機械成本入手,制定相應的施工方案,通過對實際成本和目標成本的比較分析,檢驗動態成本控制的應用效果。
市政工程造價是指以施工項目為核心的,施工企業在施工現場產生的全部費用,為了能夠實現對其的全面綜合控制,本文將對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企業管理費等進行細化分析,其中,人工費主要是指對于直接從事市政工程施工生產工人的相關費用開支,具體的計算方式可以表示為:
其中,Cr表示市政工程施工階段的人工費用,k 表示工日消耗量,c 表示人工工日單價參數。
對人工工日單價參數進行細化分析,其可以表示為:
其中,cz表示市政工程施工階段人工基本工資參數(元/月),cb表示市政工程施工地區的生活補貼(元/月),cj表示工資性津貼(元/月),a 表示輔助工資、日職工福利費及日生產工人勞動保護費帶來的浮動參數。
其次就是市政工程施工階段的材料費構成,其主要指構成工程實體的原材料、輔助材料、構配件、零件、半成品、成品的費用投入,具體的計算方式可以表示為:
其中,Cm表示市政工程施工階段的材料費用投入,l表示材料消耗量,cm表示材料的單價。對材料單價參數進行細化分析,其可以表示為:
其中,cm0表示施工材料的原價,cy表示施工材料的運雜費用投入,e1表示場外運輸階段,材料的損耗參數,e2表示材料采購及保管階段的費用參數,b 表示材料檢驗試驗階段的費用投入。
對于市政工程施工階段的機械費,其主要是指施工機械作業帶來的相關使用費、安拆費以及場外運費,具體的計算方式可以表示為:
其中,Ca表示市政施工階段的機械費,L 表示施工機械臺班消耗量,ca表示機械臺班價。對機械臺班單價進行細化分析,其可以分為如表1 所示的7 部分。
表1 機械臺班單價構成
按照表1 所示的方式,實現對市政工程施工階段的施工機具使用費的分析。
按照上述所示的方式,實現對市政工程造價構成的全面分析,為后續的造價管理提供執行基礎。
結合2.1 部分對于市政工程造價構成的分析結果,本文在對市政工程造價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引入了動態成本控制機制,結合實際的施工執行情況,對各造價構成因素進行適應性調節,以此保障在滿足施工進度及質量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施工成本投入。
首先,結合項目的預期施工周期,以及施工內容,制定相應的施工方案,對不同施工任務進行拆解,再以分解后的任務為基本單元,對具體的施工資源進行配置,按照施工的具體執行階段,實現對成本構成因素的動態控制。圖1 為具體的實現方式示意圖。
圖1 市政工程造價管理流程示意圖
按照圖1 所示的方式,結合分解后的施工內容與對應施工周期之間的關系,對實際施工執行進度進行分析。當實際施工執行進度推進速度大于施工內容與對應施工周期的比值時,則適當縮減相關施工資源的配置總量;當實際施工執行進度推進速度小于施工內容與對應施工周期的比值時,則適當擴增相關施工資源的配置總量;當實際施工執行進度推進速度和施工內容與對應施工周期的比值基本一致時,則適當保持相關施工資源的配置總量。按照上述所示的方式,采用動態成本控制的方式實現對市政工程造價管理,最大限度降低無效費用的支出。
漳州市長泰區某市政道路工程,項目總投資7686 萬元,道路總長度1562 米,道路寬度47 米,道路均為瀝青混凝土路面(見圖2,圖3),主要建設內容包括路基、路面工程、管網配套、照明工程、通信工程、綠化工程、交通設施及其他附屬設施等。
圖2 路面工程現場攤鋪瀝青施工圖
圖3 路面工程現場壓實路面施工圖
該市政項目建設規模大,施工周期較長,具體施工過程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造價管理有一定難度。在項目的建設過程中,結合項目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具體如下:
①人工成本方面:項目采用智慧工程施工的解決方案,降低了施工作業工人之間的交互、協同和過程與過程之間的交接與協作的工作量。施工現場實際作業工人數量比目標數量下降9%。同時通過制定合理的項目用工計劃,結合項目實際施工進度,動態調整班組和工人使用數量,提高工人的生產效率,減少窩工情況出現,人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②材料成本方面:在項目施工前,制定施工材料使用計劃,根據計劃需求,合理采購施工材料,在確保材料質量的前提下,就近選擇價格低的施工材料,降低材料運輸費用,有效降低材料采購成本。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加強項目管理人員對施工現場施工材料的監管力度,根據項目現場實際需求,按照施工順序,編制材料需求表,不斷調整材料使用計劃,合理配置施工材料,減少施工材料非必要損耗,有效降低材料成本。
③機械成本方面:在項目施工前,制定合理的施工機械使用計劃,合理配置工地所需的施工機械類型和數量。在項目施工過程中,采用智能化機械方案,實施全過程智能化動態管理,攤鋪機、壓路機、灑水車等施工機械自動化作業,根據工程進度及時調整機械使用計劃,減少施工機械出現等待作業情況,降低施工機械臺班人工費等費用。同時,定期開展施工機械設備維護和維修,減少施工機械設備的大修費用,有效降低施工機械成本。
在上述基礎上,采用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對比的方式,分別統計了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機械成本的目標值和實際值,具體對比結果如表2 所示。
表2 實際成本和目標成本對比表 單位:萬元
結合表2 所示的結果可以看出,該項目在施工過程中,通過采用智慧工程施工解決方案、動態材料監管模式和智能化機械方案等先進的施工方案,加強對項目成本的動態管控,實施全過程動態管理,項目的人工、材料、機械實際成本總和比目標成本總和減少105 萬元,有效降低了項目的施工成本,項目整體提質增效效果明顯。
在施工項目具體實施的過程中,由于涉及的因素較多,在保障施工進度能夠得到預期,施工質量能夠得到要求的前提,如何結合實際的施工執行情況,制定最優的施工方案,對相關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調度是實現合理管理工程造價的重要基礎。本文提出動態成本控制在市政工程造價管理中的應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降低了在相同工程環境和要求下的資金投入。借助本文采用的工程造價管理方法,希望能夠為實際的工程成本管控提供有價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