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在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12月19日,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科技廳主辦的第五屆“最美浙江人·最美科技人”發布儀式在杭州舉行。省政協副主席蔡秀軍,省科技廳黨組書記佟桂莉、副廳長樓學軍,浙江廣電集團黨委專職副書記陳立波等領導出席發布儀式并為獲獎者頒獎。
據了解,第五屆“最美浙江人·最美科技人”選樹宣傳活動自2023年3月啟動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積極參與,報名參選人數創歷屆新高。經相關評審程序,最終產生10 位“最美浙江人·最美科技人”。他們中有致力于真核生物大分子機器剪接體的三維結構與RNA 剪接分子機理研究的90 后女科學家萬蕊雪;在確立我國家蠶性別控制育種技術國際領先地位中起到關鍵作用的王永強;20年如一日用科技為畬鄉開辟致富之路的江建銘;在肝衰竭的診斷和治療科研領域為臨床及早救治和降低病死率作出卓越貢獻的李君;我國產業化晶體硅高效電池技術的開拓者和領軍者宋登元;為生殖安全和母嬰健康保駕護航的張松英;帶領團隊攻克光熱發電關鍵核心技術的全球首座達產光熱電站設計師金建祥;30 多年不斷探索綠色低碳環保發展之路的高翔;為航空復合材料的發展和航空重點型號的成功研制和批量生產作出重要貢獻的謝富原;從事苛刻環境新型功能防護涂層跨尺度結構設計與表界面行為研究并實現工程化應用的蒲吉斌。
發布儀式上,高翔、萬蕊雪、謝富原、王永強等作為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創新故事,全體第五屆“最美浙江人·最美科技人”還以《用科技之光書寫盛世華章》為題進行了詩朗誦。
在浙江的土地上,有著這樣一群科技人。他們以服務國家戰略和“雙碳”目標為己任,攻堅克難、篤行不怠;他們以解碼生命科學為“主戰場”,孜孜以求、開拓進取;他們以材料創新助力強國建設,銳意攻關、上下求索;他們以科技成果造福一方土地,科技惠民、產業致富。第五屆“最美浙江人·最美科技人”名單揭曉,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一睹風采!
(按姓氏筆畫排序)

萬蕊雪西湖大學 特聘研究員
萬蕊雪,致力于真核生物大分子機器剪接體的三維結構與RNA 剪接分子機理研究,與團隊成員一起解析了世界首個近原子分辨率的完整剪接體三維結構,該研究成果受到國際的廣泛關注。入選“未來女科學家”計劃,獲得瑞士喬諾法青年研究獎、亞太地區蛋白質科學聯合會青年科學家獎、第十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等榮譽。
王永強,省蠶桑學會理事長、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主持育成6 對、參與育成4 對家蠶品種并通過審定,為蠶桑產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品種支撐,為確立我國家蠶性別控制育種技術國際領先地位起到關鍵作用。首次育成免雌雄鑒別的單交蠶品種、研發了CCD 雌雄蠶卵色選機,創建了蠶種生產新技術,突破了沿用近百年的傳統正反雜交制種模式,累計推廣新品種98.45 萬張,新增社會經濟效益9.12 億元。現為中組部等六部委選派的科技特派團成員,致力科技成果轉化和示范推廣,促進蠶農增收、企業增效,助力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獲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 項,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 項、二等獎2 項。
江建銘,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省功勛科技特派員、省優秀科技特派員。2003年作為首批省科技特派員來到景寧縣梧桐鄉,一干就是20年,期間還擔任了縣政府“特邀專家”和縣科技特派員團隊首席專家。20年來,引進新品種新技術30 余項,建立示范基地8000 余畝,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600 多次,受益農戶5000 多人次,助力20 余家企業和近500 戶農戶實現增收。撰寫全省首個科技特派員調研報告,編制了景寧縣首個鄉級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以全產業鏈視角,發展產業附加值高、抗價格波動能力強,且在景寧發展具有悠久應用歷史、畬族文化深厚的藥食同源藥材——黃精產業的建議,推動黃精產業成為景寧農民持續增收的真“黃金”。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 項、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獎1 項。
李君,從事肝衰竭診治新技術研究,領銜科技部重點領域“肝衰竭診治新技術研究創新團隊”。建立國際上規模最大的多中心、前瞻性的乙肝肝衰竭臨床隊列,創建適合乙肝肝衰竭診斷的中國標準COSSH-ACLF 和預后評分模型,使危重患者的早期精準診斷率提高19%,為最新版的國際肝衰竭指南提供了中國方案。提出并證明“乙肝病毒激活引起免疫代謝失衡是乙肝肝衰竭核心發病機制”的新理論,開創免疫代謝精準救治新方法。率先利用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救治暴發性肝衰竭豬,開辟干細胞救治肝衰竭新途徑。首次利用單種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構建肝細胞和免疫細胞雙人源化小鼠,攻克了乙肝肝硬化和肝衰竭新藥、新技術研發缺乏理想疾病動物模型的國際難題,顯著降低了肝衰竭病死率。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 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創新團隊獎1 項、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3 項。

宋登元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
宋登元,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可再生能源與氫能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專家,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中國光伏技術標準委員會主席。從事光伏材料與太陽電池研究和產業化工作30 余年,是我國產業化晶體硅高效電池技術的開拓者和領軍者,領導建立了我國光伏領域首個“光伏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功研發并產業化了高效率N 型硅高效雙面電池與組件,大面積電池效率達到26.33%,創造了世界效率記錄。帶領團隊累計制定國際、國家、行業標準110 余項,申請國家、國際專利2600 余項,推動中國光伏產業實現自主可控。獲得國家能源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 項、科技部“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突出貢獻獎。

張松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副院長
張松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投身婦產及生殖健康工作37年,以攻克生殖障礙疾病診治難點為己任,為生殖健康和母嬰安全保駕護航,已為51067 個不孕不育家庭圓了生育夢想。致力于生育力保護保存和生殖器官功能的修復重塑研究,開創系列生殖微創新術式,革新手術理念,主持干細胞組織工程修復女性生殖器官功能的臨床研究,讓許多不孕患者“絕處逢生”,關鍵技術填補浙江干細胞治療領域空白。榮獲第二屆“國之名醫 優秀風范”、浙江省衛生領軍人才等榮譽稱號。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 項。

金建祥浙江高晟光熱發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董事長兼院長
金建祥,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勞動模范。從事工業自動化技術研究、產品開發與工程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與產品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近13年來專注于儲能型光熱發電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推動了光熱發電的快速發展,多次被國家級媒體報道。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 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 項、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4 項、浙江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 項。

高翔白馬湖實驗室 主任
高翔,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創新爭先獎狀獲得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獲得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0 多年來始終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己任,不斷探索綠色低碳環保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擁有多項“雙碳”領域研究成果,其中,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技術獲得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同時,相關成果還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 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 項、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4 項等。

謝富原浙江省飛機復合材料技術創新中心 主任
謝富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擁有超過30年的復合材料技術、管理與實踐經驗,是科技部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專家,領導了國產碳纖維復材在航空領域的應用研究工作,解決了多項“卡脖子”問題,為航空復材的發展和航空重點型號的成功研制、批量生產作出了重大貢獻,被業界稱為“中國碳纖維復合材料第一人”。獲得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 項、一等獎1 項,國防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 項、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4 項。

蒲吉斌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研究員
蒲吉斌,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長期從事苛刻環境新型功能防護涂層跨尺度結構設計與表界面行為研究。圍繞空間站濱海發射及15年空間服役、航發海洋環境服役、快堆40年高溫液態金屬服役重大需求,從失效行為、機理入手,創新結構設計,優化材料組分,發展出一系列高性能防護涂層,實現高性能防護涂層的工程化應用,助力我國空間站、航空發動機、四代核電等大國重器工程的順利實施。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 項、中國專利獎銀獎1 項、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 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