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素美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三讀法”對《梅嶺三章》進行教學。通過誦讀、賞讀和拓讀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梅嶺三章》,提高鑒賞水平。分別從誦讀中融入情感,理解作者情境;賞讀中抓住意境,理解藝術表達;拓讀中拓展視野,深化理解層次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 梅嶺三章 三讀法 誦讀 賞讀 拓讀
本文以《梅嶺三章》為例,借助“三讀法”探討如何更有效地進行詩文教學。通過誦讀、賞讀和拓讀的有機結合,旨在引導學生全面理解陳毅的《梅嶺三章》,提高其鑒賞水平。論文分別從三個層面展開,深入分析教學方法和效果,并在總結中提出進一步改進的建議。
一、“三讀法”基本介紹
“三讀法”是一種系統的古詩鑒賞方法,包括誦讀、賞讀和拓讀三個階段。初讀明曉內容,學生通過朗讀古詩,了解其基本內容、作者簡介、以及詩歌情感。賞讀注重深度鑒賞,包括賞意境、賞詩眼、賞技巧,使學生領會古詩的意境、煉字藝術和藝術手法。拓讀通過拓展閱讀,增加對不同詩人、題材和技巧的了解,拓展學生的古詩文視野。
二、《梅嶺三章》的“三讀法”教學實踐
1.誦讀——融入情感,理解作者情境
在《梅嶺三章》的課堂教學中,誦讀階段是培養學生對古詩情感共鳴的關鍵步驟。初讀時,通過誦讀的方式,教師應引導學生逐步融入陳毅創作的情境中,使他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和作者情感。
通過詩歌的整體朗讀,學生可以感受到陳毅在《梅嶺三章》中表達的堅定信念和對革命事業的執著追求。教師可借助語音、語調的變化,指導學生模仿表達詩歌中的情感,使其在聲音的抑揚頓挫中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決斷和豁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是在讀詩,更是在體驗和傳達作者的情感。
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詩歌中的關鍵詞。在《梅嶺三章》中,諸如“兵敗身死”、“泉臺招舊部”等詞語,都是作者情感的折射點。通過解讀這些關鍵詞,學生可以初步理解詩歌的基本內涵,同時也能感知到作者在困境中的堅韌和對往事的回顧。這有助于學生建立對整首詩的整體認知,為后續的賞讀提供了基礎。
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詩歌中蘊含的情感和作者所處的具體情境。例如,可以問學生:“在詩中,作者提到‘兵敗身死,你覺得這表達了怎樣的情感?”通過學生的思考和回答,教師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學生對詩歌情感的把握,并在后續的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
在整個誦讀階段,教師要注重情感的引導和激發,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共鳴,從而更好地理解《梅嶺三章》。這不僅是對古詩的簡單朗讀,更是一次情感的傳遞和理解的過程。通過誦讀,學生可以在情感共鳴中更好地理解陳毅在《梅嶺三章》中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為后續的賞讀和拓讀打下深厚的基礎。
2.賞讀——抓住意境,理解藝術表達
在賞讀階段,教師要致力于培養學生對《梅嶺三章》的意境和藝術手法的深刻鑒賞能力。陳毅通過這首詩巧妙地表達了戰爭的廝殺和對自由理想的不懈追求。在這個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僅僅關注詩歌的表面文字,更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情感表達和藝術構思。
學生需要抓住詩歌的整體意境。通過學生的朗讀和討論,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感受詩歌中所描繪的梅山被圍的壓抑氛圍以及作者對于戰爭的沉痛回顧。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在這首詩歌中,你們感受到了怎樣的意境?是一種壓抑的氛圍,還是一種堅定的信念?”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情感和整體意蘊。
學生需要理解詩人運用的修辭手法。陳毅在《梅嶺三章》中運用了夸張手法,如“十萬斬閻羅”,通過這一表達手法,生動地展現了對敵人的堅決斗志。在這個階段,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詩眼,例如:“斬閻羅”中的“斬”和“羅”兩個字,詩人是否特意選用了這樣的表達方式?學生可以通過對這些細節的思考,更深刻地理解詩歌的藝術特色。
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詩人使用了‘十萬斬閻羅這樣夸張的表達方式?這對于表達作者的信念有何作用?”通過這樣的深入討論,學生能夠逐漸領悟到修辭手法對于傳達作者情感和表達藝術特色的重要性。
在整個賞讀過程中,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要注重通過提問、解釋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他們對意境和藝術手法的敏感性。通過深度的賞讀,學生不僅僅能夠理解詩歌的表面文字,更能夠深刻地領悟到陳毅通過《梅嶺三章》所表達的情感和思想。這為學生在后續的拓讀中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3.拓讀——拓展視野,深化理解層次
在拓讀的階段,我們旨在為學生拓展對古詩的視野,增加對不同詩人、題材和技巧的了解,以深化對《梅嶺三章》的理解。這一過程不僅局限于單一作品,更注重通過引導學生閱讀相關的背景資料和其他作品,使他們能夠更全面地把握古詩的文化內涵,提升鑒賞水平。
首先,通過引導學生了解陳毅的生平和時代背景,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梅嶺三章》的創作背景。教師可以與學生分享陳毅在梅山被圍的真實經歷,這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體會詩歌中所表達的情感。同時,引導學生對陳毅的其他作品進行閱讀,從多個角度了解這位詩人的創作風格和主題關注點。
其次,可以將拓展范圍延伸到類似題材的古詩,例如表達對家國的思念或革命信仰的作品。通過對比不同詩人在相似主題下的表達方式,學生能夠更深入地領悟到古代詩歌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這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對于不同文學流派的敏感性,提高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并引導他們進行深度思考和討論。例如,可以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分享對其他古詩的感悟和比較。通過這樣的互動,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理解古詩,拓寬自己的文學視野。
通過拓讀,學生的《梅嶺三章》的理解將更加深入,并能夠更好地領悟古詩的文學價值和歷史背景。這一過程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廣泛的知識體系,更培養了他們對于文學作品的深度思考和獨立分析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誦讀、賞讀、拓讀”三讀法,學生將更全面地領悟詩歌的內涵與意蘊,提升其詩歌鑒賞水平。
三、結語
通過“三讀法”對《梅嶺三章》的教學實踐,本文強調了在誦讀中融入情感,理解作者情境;在賞讀中抓住意境,理解藝術表達;在拓讀中拓展視野,深化理解層次的三個方面。這一綜合性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詩歌,提高詩歌鑒賞水平。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仍需注重學生個體差異,調整教學策略,以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通過不斷的實踐和總結,“三讀法”將成為提高學生古詩鑒賞水平的有效途徑,為培養具有深厚文學修養的學生奠定基礎。
[作者通聯:山東鄒平市黛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