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遠

當年賽場上的李佳軍
1996年3月,荷蘭海牙舉行的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男子1000米決賽現場,中國隊隊員李佳軍在離終點還差兩圈半時,以強勁有力的蹬冰動作連續過人領先,最終摘取桂冠,實現了我國男子運動員世界短道速滑金牌零的突破。面對第一塊沉甸甸的金牌,他激動得難以言說。
此前,中國男子短道速滑運動員從未在國際賽場上進過前八。這屆世錦賽,中國女隊顆粒無收,中國男隊只有李佳軍孤身一人。賽前,女隊員們紛紛鼓勵他,希望他能為中國隊奪冠。決賽在4人間展開,對手分別來自韓國、加拿大等國,整體實力較強。比賽開始,李佳軍采用尾隨戰術,利用自己的技術,始終保持著有利的位置,默默地追趕。女隊員們在看臺上吶喊加油,為他鼓勁。沖刺階段,他一個健步沖到了第一位,最終奪得冠軍。
自第一塊金牌開始,李佳軍運動生涯如日中天。在1999年索菲亞世錦賽上他獲得了500米和1000米的第一名,成為中國第一位奪得男子短道速滑全能冠軍的運動員。到退役時,他共獲得23個世界冠軍。
李佳軍還是出征冬奧會的四朝元老,曾在1998年長野冬奧會上獲得男子1000米的銀牌,是中國第一位奪得冬奧會獎牌的男子運動員。那屆冬奧會前,為提高戰績,李佳軍加大訓練強度,導致運動型血尿。醫生建議他做腎穿刺治療,勸他放棄冬奧會,專心養病,但李佳軍想放手一搏。在他的一再堅持下,隊里讓他一邊治療一邊訓練,嚴格科學地控制他的運動量。那段時間,他練不了多久就感到乏力,一度想放棄,但還是堅持了下來。

走進校園,與學生們互動。后排中為李佳軍。
長野冬奧會比賽中,李佳軍在后程一度領先,可惜沖刺的一瞬間被韓國選手金東圣反超,與金牌失之交臂,以微弱差距獲得亞軍。李佳軍還和隊友合作,奪得了5000米接力賽的銅牌。那時,中國男子短道速滑水平提升較快,但大家覺得只要成績好就可以了,李佳軍連拿獎牌的想法都沒有,獲得兩枚獎牌就很滿足了。
李佳軍6歲開始練習花樣滑冰,一年后轉為短道速滑。他對滑冰的初始印象是刺激、好玩。父親非常重視這件事,每天送他去訓練場練習。運動場離家遠,父親把他送上公交車后,自己騎自行車到離訓練場最近的車站和李佳軍會合,再載著他到達訓練場地。1991年,16歲的李佳軍入選國家集訓隊,當時隊里有15名隊員,男運動員只有他一名,因此他當起了陪練。
2008年,李佳軍退役。2009年,李佳軍赴哈薩克斯坦執教短道速滑隊,這段執教經歷讓他難忘。當地冰場條件、器材設施等比較落后,加上語言不通,李佳軍費了不少勁。那時距離冬奧會只有一年時間,他常鼓勵隊員加油奮進,“冬奧會是四年一次的重大賽事,尤其到了最后一年,應該心無旁騖全力沖刺。”從未參加過冬奧會的哈薩克斯坦短道速滑隊渴望走進奧運賽場。經過努力,李佳軍幫助他們實現了第一次參加冬奧會的夢想,有一名隊員成了短道速滑參賽者。
回國后,李佳軍來到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如今在大眾冰雪部工作。這幾年很多民間冰雪賽事,李佳軍都會參與。我國的大眾冰雪季已經舉辦了9屆,活動內容豐富,有冰面龍舟等項目。李佳軍對賽事招標活動嚴格審定,對滑雪、滑冰指導員嚴格監管。
李佳軍坦言:“推廣冰雪運動困難重重,這不僅因為它是小眾項目,還涉及場地等因素。”現在,李佳軍還有教育部冰雪進校園專家的身份,在他看來,破解難題得從自己做起。他像志愿者一樣走進學校,從培養學生興趣愛好著手,幫助學校興建場地,組織隊伍。李佳軍協助學校建立了冰球隊、冰壺隊。身為冰雪運動推廣大使,他經常走進北京的小學,為學生普及冰雪知識,用幻燈片講解北京冬奧會跳臺雪如意這個名字的由來,講解冰壺、冰球如何欣賞。他還經常和學生互動。有學生問:“自己一考試就緊張,運動員面臨世界大賽怎么辦,如何才能克服緊張情緒?”李佳軍說,首先得做好充足準備,其次得有責任感。
退役后的10多年,李佳軍先后輾轉于冬季運動管理中心科研部、競訓部、速滑部、單板滑雪坡大隊、競賽辦公室、訓練二部、速滑隊、大眾冰雪部。他說:“自己從6歲開始學滑冰,干了一輩子冬季運動工作,已經成了一種興趣愛好。”

在北京冬奧會圣火采集儀式上

出席第二屆中國數字冰雪運動會

和兒子在一起
短道速滑在我國是冬季運動重點項目。在速滑隊擔任領隊期間,他聘請了荷蘭教練來中國執教。根據訓練需要,運動員要適應大賽的奔波和各種不同場地,李佳軍就帶著隊伍轉戰天津、內蒙古等地。他覺得當領隊最難解決的還是運動員的思想問題,有些隊員在省隊成績突出,到國家隊后就淹沒在人群中,總感覺隊里對自己的關注度遠不如以前。李佳軍及時開導,像老大哥一樣,推心置腹地和他們交流。
李佳軍擔任單板滑雪大跳臺領隊期間,隊伍的服務和保障工作有條不紊。有人不解:“你是滑冰的,怎么帶起了滑雪的隊伍?”李佳軍滑雪用雙板,而這支隊伍滑的是單板,教練和隊員半開玩笑地說:“領隊,你就不想體會單板的精髓嗎?”順應民意,李佳軍改用單板,很快體驗到其中的樂趣。滑雪容易受傷,有些項目如U型場地,騰空就是10多米。李佳軍帶隊時會遇到隊員骨折,有時在國外賽前熱身時就有隊員受傷。由于語言不通,又沒有專業翻譯,他只能自己帶著隊員回國治療,經常在醫院里同時照顧好幾名受傷隊員。
為了備戰北京冬奧會,冬季運動管理中心成立了5個訓練部。李佳軍所在的訓練二部負責單板和雙板滑雪、U型場地、大跳臺和坡面障礙技巧。為了爭取運動員達標參賽,李佳軍面臨著很多很大的挑戰。
在這么多的崗位兜兜轉轉,李佳軍說,所有崗位都印象深刻。疫情期間,各地體育場所關閉,為了保證運動員訓練,李佳軍想盡辦法,也做了很多工作。
2021年10月18日,北京冬奧會火種在奧林匹克運動發祥地希臘奧林匹亞采集成功,李佳軍是當天第二棒火炬手,也是首棒中國火炬手。當高舉火炬“飛揚”開始奔跑后,他感到冬奧圣火和北京的距離又近了一步。這一刻,李佳軍有一股強烈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幸福感,也對奧林匹克運動有了新認識。
業余時間,李佳軍喜歡看電影,還喜歡旅行,國內外走了很多地方,云南大理、桂林陽朔……,他喜歡這些有文化氣息的地方,名勝古跡多,有滄桑感。
一晃,兒子已經10歲了,非常有運動天賦。李佳軍帶兒子嘗試過滑雪、足球、籃球、跆拳道,現在兒子又迷戀起網球,當然,也喜歡短道速滑。小時候,爸爸問他:“滑冰怎么滑?”孩子蹲下身子,把手放在背后做出模樣來。李佳軍希望體育能增強孩子的抵抗力,提高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我國已經超額完成了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李佳軍希望青少年要堅持鍛煉和學習,體教結合,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