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杰
中國共產黨百年的奮斗史,也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踐百年歷史。馬克思主義能在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中生根開花結果,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特別是中國共產黨能在每次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的時刻都能化險為夷,從勝利走向勝利。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能使中華民族從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崛起,能使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更加彰顯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的生機勃勃。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在全面從嚴治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成功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人民至上理念、堅持“兩個結合”等方面強有力地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出現新飛躍、開辟新境界。為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做出了原創性貢獻、開辟了新境界的發展。[1]因此,黨百年奮斗史彰顯馬克思主義偉大真理力量。
新中國的建立推翻了三座大山,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創造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結束了近代中國人民屈辱的歷史。中國對社會主義制度和道路的堅持,是21 世紀社會主義運動繼續深入發展的蓄水池和原動力基地。只要有中國在,社會主義的旗幟就會繼續高擎,社會主義力量就會蓬勃發展。黨百年的奮斗,使得中華民族正處在最接近民族復興和走進世界舞臺中心的時刻,特別是改革開放這數四十年來取得的經濟建設成績舉世矚目,已經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經濟發展的中國奇跡和中國速度,中國模式、中國道路也呼之欲出。
改革開放后的中國,這一巨大生產力的釋放連同信息高速公路紅利一起,讓世界都享受了幾十年的繁榮發展。中國共產黨百年的奮斗歷史,深刻改變了中國和這個世界,可謂是人類20 世紀的大事。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道路,是無比正確的,是能經過歷史和時代的考驗實踐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獨有的精神理論武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始終掌握著最先進的理論武器,這就是中國能夠不斷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2]
鄧小平借鑒《禮記·禮運》上說:“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是謂小康”,提出建設“小康社會”發展目標。這是古人描繪的美好“小康”社會,也是多少愛國人士夢寐以求的理想,今天終于夢想成真,百年奮斗,終得小康。
想想當年國家窮困物質匱乏,米面糧油都只能憑票證購買,到現在所有商品服務應有盡有,人民有能力消費海外果蔬蛋奶按心情調劑口味。憶苦思甜,想想當年我們從連一輛拖拉機都造不出來,到現在汽車、電腦,船舶等220 多種工業產品產量高居世界第一,成為了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取得這些成就,只因我們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一個信念,認準一個方向,克服萬難一步步地向前走。這是古代多少明君名臣想做但做不到的,他們也想要名垂青史,他們也想要回饋百姓,但是他們無法脫離那個生產力低下的時代,這是他們窮盡一生的未竟之業。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成古人所不能成之事,就是因為我們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發揚不怕犧牲奉獻的傳統精神,堅定地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經過長達百年的艱苦奮斗中國才取得今天的建設成果。
如:在2012 年時,中國貧困人口有9899 萬,占世界貧困人口的九分之一,有近10 萬行政村不通公路,3917 個村不通電,8.3%農戶居住在竹草土坯房,然而短短八年,我們本著“一個都不能少”的原則,科學規劃精準扶貧,完成了全部脫貧的歷史性任務。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不僅是一條康莊大道,更是中國共產黨能夠不斷取得成功,不斷取得勝利的致勝法寶。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歷史文明古國,為人類的歷史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文化是“以民為本”的文化,是“為人民服務”的文化,是真正的“人民群眾”的文化,是中國文化的基本內容和核心思想,是人類文明的發展趨勢和未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是中國文明的重建史,也是中國文明引領世界走向文明、和平、平等、和諧的新時代的開始。中國文明經歷“百年恥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面走向現代,并引領人類未來。隨著中國文明的“復興”,人類社會將進一步脫離自私、野蠻、暴力、歧視的時代,進一步促進人類的和諧,增進人類的幸福。
中國文化是世界上最為獨特的文化。古人治國,以民為本,反對戰爭,倡導“文明”,都是中國文化的獨有思想。《尚書·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中國思想家老子說:“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儒家圣人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漢朝以后,獨尊儒術,“以民為本”是儒家基本政治主張。“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國的“帝王將相”都必須“以民為本”,如果人民生活困苦,就是“帝王不道”,就要有新的王者“替天行道”了。[3]中國之所以具有“5000 年歷史”,不斷發展,成為泱泱大國,最為重要的原因是:以民為本的思想得到廣泛的接受和認同。中國共產黨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以民為本”的傳統,將“人民”作為自己的“信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實現了中國文化的“復興”,這是人類文明史的一大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入把握中華文明的歷史脈絡,洞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文明古國邁向文化強國內核,為中華文明引領時代奠定了堅實基礎,達到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的新境界。
特別是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4]因此,我們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肥沃土壤,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讓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新征程更加閃耀耀眼的光芒,更加彰顯馬克思真理的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支柱與理論支撐。
相對而言,地中海西方文化是一種戰爭、宗教文化,在“野蠻”中崛起,為了自己的利益,征服世界。“偉大”的希臘、羅馬都是奴隸制的,都是以“暴力”征服世界,搶劫他國的財富,屠殺他國的人民,僥幸未死的就成為他們的奴隸。近代西方依然崇尚“暴力”,從來不知道“文明”是何物。征服世界,搶劫、屠殺其他民族,將其他民族視為“劣等民族”,是西方國家、民族的通病。西班牙“征服”美洲,印第安人的累累白骨,是“西班牙帝國”的基礎。英國以搶劫西班牙的商船起家,憑借“蒸汽戰艦”建立“日不落帝國”。將非洲人販賣到美洲為奴,向中國販賣鴉片,并因此發動“鴉片戰爭”。“金碧輝煌”的倫敦飄蕩著千萬非洲人的冤魂和印度人、中國人痛苦呻吟。
西方人一直以來認為自己是高貴的、正確的,理所當然應該“教導”“征服”世界,是世界的民主“教師爺”。這種“征服”“奴役”的文化,必然導致“戰爭”,兩次世界大戰,就是西方文化的“必然產物”。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蘇聯都發展出強大的武裝力量,將天文數字的財富使用于軍事,制造了可以毀滅人類無數次的武器,充分顯示西方文化的畸形和戰爭本性。直到今天,美國人依然提倡“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為了自己“自由”,不惜妨害他人的自由,將個人利益至于“整體利益”之上。美國的政客、資本家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毀滅美國。在國際方面,美國一直在全世界推行“民主”,將“美國利益”置于“世界利益”之上,仍然持續不斷地研制各種“毀滅人類”的“先進武器”,依然將天量的財富使用于軍費,依然在世界各地煽風點火,制造動亂,發動戰爭、屠殺,沒有任何良心和道德上的歉意。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以民為本,世俗文化,依法治國,儒家政治,以文治國,反對戰爭,是和“西方文化”完全不同的文化,最大限度地實現平等、和平,是真正人類的“文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對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的補充,是中國共產黨所堅持的基本發展邏輯的內核。而西方文化將“人”作為神、主義、信仰、真理、科學的犧牲品,任何的不同、優勢,都可以作為自己優秀、自以為高貴的標志,就可以歧視、戰爭、征服、奴役。[5]經過百年努力,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重新崛起,我們建設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致力于“為人民服務”,提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類理想。
人類文明的發展就是“不斷文明”不斷“以民為本”的歷史,更加體現人的平等、尊重和尊嚴,歧視、征服、奴役必將成為歷史。中國共產黨必將繼承發揚中國化的馬克思精髓“以民為本”的政治邏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也必將使得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得到進一步的發揚廣大,進一步地為世界理解和接受。世界很多國家已經接受中國文化的“世俗”“人本”思想,也將接受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政治理念。
百年的奮斗,是中國和中華民族正處在最接近民族復興的時刻,中國共產黨繼承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以民為本”的傳統,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宗旨。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不僅是黨的革命成果,更是中國共產黨能夠不斷取得成功,不斷取得勝利的制勝法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實踐證明只有馬克思主義符合中國的發展道路,只有中國共產黨能夠救中國。[6]中國共產黨百年的奮斗歷史,深刻改變了這個世界和中國,我黨在新時代繼續把馬克思中國化,始終掌握著最先進的理論武器,中國就能夠不斷取得勝利,不斷發展,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