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穎,李 慧,楊 琳,張寒冰
山西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山西 030619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快發展健康產業;發展健康服務新常態,鼓勵發展健康體檢、咨詢等健康服務,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同時,推進衛生管理人員專業化、職業化,調整優化適應健康服務產業發展的醫學教育專業結構[1]。健康產業的興起和蓬勃發展將迎來“全民需求時代”,專業化人才需求激增[2-3],但是供給不足和能力不足現象十分突出[4]。然而,我國在健康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面面臨著不少問題與挑戰[5]。健康管理相關專業面臨就業面向崗位不明確、招生吸引力小、健康管理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6-7]、管理不規范、就業渠道局限等問題[8],這與快速發展的大健康產業需求極不匹配。高職院校教育須主動適應健康產業的發展需求,梳理健康產業結構,培養專業技術人才梯隊,對接崗位需求[9-10]。護理專業人才作為醫療衛生戰線的重要力量,有醫學護理專業基礎知識為支撐,更加契合健康產業崗位需要[11],應充分發揮自身專業知識和能力,并拓展健康管理專業知識和能力,提供健康服務,踐行職業精神,在健康監測、評估和干預中發揮主導作用,建立系統、個性、動態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模式[12]。當前,國內大部分省市真正的健康管理崗位還未形成,健康管理形式單一,從業人員專業化有待加強,缺乏真正的實施、監督和評價標準[13-14]。
本研究立足高職護理專業,對接健康管理崗位需求,構建“護理+健康管理”護士崗位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為具備健康管理能力的復合型護理人才的監督、評價提供依據。同時,“護理+健康管理”護士崗位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可指導高職護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對接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下擴充的護理工作崗位。
本課題組由護理專業教師組成,均具有研究生學歷,對護理教育、問卷編制及文獻整理有較深的了解。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包括遴選行業專家、確定訪談計劃、初步擬定崗位勝任力指標評價體系、數據統計分析等。
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以“勝任力”“健康管理”“護理”“護士”“competence”“health management”“nursing”“nurse practitioner”等作為關鍵詞檢索國內外數據庫。同時,篩選行業內專家進行半結構化訪談,包括三級甲等醫院體檢科主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及護士長、體檢中心負責人、護理及健康管理專業教師等,全方位了解“護理+健康管理”高職護生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養。在此基礎上,結合《健康管理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和相關職業技能標準等,初步構建“護理+健康管理”護士崗位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由3 個一級指標、18 個二級指標、87 個三級指標組成。
1.3.1 編制函詢問卷
問卷由3 個部分組成。1)致專家信:闡述研究目的、方法及意義;2)“護理+健康管理”護士崗位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咨詢表: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對各指標的重要性進行評分,“很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重要”“很重要”分別計1、2、3、4、5 分;3)專家一般情況調查表:包含專家基本信息、判斷依據及對相關條目的熟悉程度。
1.3.2 確定函詢專家
專家納入標準:1)從事健康管理、護理教育、臨床護理、護理科研或護理管理工作;2)具有專科及以上學歷;3)有較好的積極性,愿意接受德爾菲專家函詢。
1.3.3 函詢過程
本研究開展了2 輪專家函詢,共收獲24 條建議(第1 輪13 條,第2 輪11 條),經過分析梳理,調整了5 個條目,刪除了1 個二級條目、19 個三級條目。指標篩選要求:必須同時滿足重要性評分≥3.50 分、滿分比≥10%、變異系數(CV)≤0.25,在此基礎上根據專家的建議,進行篩選和調整。
應用EXCEL、SPSS 19.0 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使用問卷有效回收率反映專家積極系數;專家權威系數(Cr)體現專家權威水平;通過各指標的重要性、標準差、滿分比、認可率分析專家意見集中度;通過變異系數、肯德爾協調系數分析專家意見協調度。
2 輪函詢均納入15 名專家,年齡為(47.27±7.08)歲,工作年限(22.93±10.50)年,副高級及以上職稱10人,其中3 人為碩博士導師,覆蓋護理教育、臨床護理、護理管理、健康管理領域。函詢專家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函詢專家一般資料(n=15)
第1 輪發放問卷15 份,問卷回收率及有效回收率均為100%。第2 輪發放問卷15 份,問卷回收率及有效回收率均為100%。專家對該課題興趣較高,持積極態度。
專家權威程度由Cr 體現,是判斷依據系數(Ca)與熟悉程度系數(Cs)的算術均值,即Cr=(Ca+Cs)/2,Cr≥0.7 時可認為研究結果可靠。本研究2 輪專家函詢權威系數分別為0.91,0.82。詳見表2。

表2 專家權威程度
專家意見協調度由肯德爾協調系數體現,肯德爾協調系數越大,說明專家意見協調程度越高,專家意見越趨于一致。經過2 輪專家函詢,二級指標的肯德爾協調系數分別為0.309,0.499,三級指標的肯德爾協調系數分別為0.157,0.137,P<0.001。詳見表3。

表3 專家意見協調度
經過2 輪德爾菲專家函詢,最終確定了“護理+健康管理”護士崗位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由3 個一級指標、17 個二級指標、68 個三級指標構成。詳見表4。
本研究在半結構化訪談、Delphi 法基礎上進行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篩選,具備客觀性、嚴謹性和科學性。研究結果顯示,問卷回收率及有效回收率均為100%,第1 輪函詢共獲得13 條建議,第2 輪函詢共獲得11 條建議,專家參與度高,能給予積極反饋。函詢專家涵蓋護理教育、臨床護理、護理管理、健康管理領域,具有豐富的臨床、教學經驗,能夠立足崗位需求提出建議。2 輪專家權威系數分別為0.91,0.82,研究結果顯示權威性良好。2 輪專家函詢肯德爾協調系數為0.137~0.499(均P<0.001),各維度重要性為3.80~4.87 分,變異系數為0.07~0.25,表明專家意見集中度良好,趨于一致。以上結果均保障了本研究的科學性與可靠性。
3.2.1 為健康管理人才培養提供了一條可行途徑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長,但是當前我國健康管理人才培養存在培養體系尚未完善、培養方向未與時代特色相結合、繼續教育和轉崗教育尚未建立、社會培訓現狀混亂、管理不規范、就業渠道尚未打開等問題與挑戰[8]。高職院校健康管理專業存在招生規模小、對口就業率低、教學方向不明晰、教學方法不合理、評價模式不公平等問題[15],“護理+健康管理”護士崗位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為構建“護理+健康管理”護士培養模式提供了依據,為健康管理人才培養提供了一條可行的途徑。
3.2.2 為“護理+健康管理”護士的崗位準入、考核評價等提供科學依據
研究表明,國外的健康管理體系早已規范化,護理專業廣泛深入健康管理的全流程[16]。護士直接參與健康管理的各環節,直接面對各群體的健康問題,具備專業基礎知識、臨床護理技能和良好的職業素養[17-18]。而我國健康管理仍停留于起步階段,缺乏真正的實施、評價標準[19]。此次,“護理+健康管理”護士崗位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整合護士在健康管理中需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養,符合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為“護理+健康管理”專業人才崗位準入、考核評價提供科學依據,培養新型全方位護理人才。
3.2.3 為構建“護理+健康管理”課程體系提供理論依據
歐美國家健康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成熟,且專業領域精細化程度高,如美國由實踐護士(nurse practitioner,NP)、高級實踐護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主導健康管理[20]。日本有涵蓋博士、碩士、學士以及職業教育等各學歷層次的健康管理人才培養體系,課程設置完善[21]。我國可借鑒其健康管理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依托護理專業優勢資源,培養具有特色的“護理+健康管理”專業化人才,充分發揮其能動性和積極性,加快健康管理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3,22]?!白o理+健康管理”護士崗位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為課程體系的確立提供了理論依據,從健康管理角度拓寬了護理專業職業路徑,可促進護理專業多樣化發展,更好地與“健康中國”戰略接軌。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次函詢專家僅有15名,且多為省內專家,這與在健康管理崗位且具備較長工作經歷的人員較少有關。后續會進一步擴大專家范圍,并將該評價指標體系應用到教學醫院、社區、體檢機構中,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更新動態,使其更加實用。
本研究立足健康產業發展趨勢和高職護理專業人才教育教學及就業現狀,通過文獻研究、半結構化訪談和Delphi 法,構建了“護理+健康管理”護士崗位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為健康產業發展提供有效的專業人才培養支撐。下一步將在此基礎上確定高職護理專業“護理+健康管理”模塊化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