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聰聰(山東省淄博市高新區華僑城小學,255000)

山東省淄博市高新區華僑城小學(以下簡稱華僑城小學)建校于2012 年9 月,占地面積4.35 萬m2,建筑面積2.47 萬m2。目前,學校共有59 個教學班,2791 名學生,145 名教職工。多年來,學校以“為每一個生命的精彩未來筑基”為辦學理念,把發展校園足球作為引領學校體育改革創新的重要突破口,積極探索體育課、大課間、課外訓練、競賽、社團活動及教師專業成長的融合途徑,深入落實“教會、勤練、常賽”,充分發揮校園足球的育人功能,形成以校園足球為特色的“一校一品”體育教育教學改革工作。
華僑城小學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2022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要點》等文件精神的指導下,將校園足球工作作為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大力普及足球文化,培養足球人才,推動校園足球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以此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華僑城小學從建校之初就成立了以“校長、分管副校長、藝體主任、體育教研組、年級組、班主任”層層負責的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彭剛擔任組長,統籌規劃學校的校園足球工作發展思路;分管副校長宋杰擔任副組長,全面負責、宏觀調度校園足球工作;藝體主任李紅艷負責校園足球各項工作的規劃和實施指導;體育教研組組長蔣聰聰負責具體開展各項校園足球活動,對各年級開展校園足球工作情況進行年度考核和評估;各年級組體育教師負責制訂系統、合理的訓練計劃,開展課外足球訓練和校園足球班級聯賽等;各年級班主任負責組建本班足球隊,建設班級足球文化,開展班級足球比賽等。
華僑城小學把校園足球作為增強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舉措,制訂了教學訓練、競賽組織、活動開展、培訓交流、設施器材、經費保障、考核評價、表揚獎勵、風險防控、監督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完備的管理制度能確保校園足球工作有序發展。

華僑城小學共有12 名專職教師,其中有5 名足球專項教師,另有2 名外聘足球教練員。多年來,學校采取“請進來講、走出去學、坐下來讀、沉下身研、崗位上練、扶上臺賽”六大舉措,有計劃、分步驟、多渠道地增強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其中1 名體育教師在2017 年參與了省級課題——“對足球融合課程的研究”;5 名體育教師的足球教學課程設計在2023 年“淄博市體育與健康優秀課程設計”比賽中獲得一等獎;3 名體育教師分別在2019 年、2020 年和2023 年淄博市中小學生足球校園聯賽中獲得“淄博市優秀足球教練員”榮譽稱號;1 名體育教師獲得“淄博高新區體育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華僑城小學不斷加大場地設施建設,目前,學校建有1 座風雨操場,1 塊十一人制足球場,并按照《中小學體育器材和場地》(國家標準)配備了完善的體育器材。如今,學校所有活動場所向全體師生開放,并有計劃地向社會開放。
華僑城小學將“保證基礎、重視多樣、關注融合、強調運用”的教育理念融入《樂動華小 逐夢綠茵》足球校本教材的編排中。同時,根據不同水平學生的需要開設校本課程,課程內容以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為主,分低年級、高年級講授足球的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戰術及足球競賽規則和執裁方法。其中低年級以幫助學生掌握足球基本運動方法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體能,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意志品質,使學生在足球運動中享受樂趣為主要教學目標,理論課程包括足球運動的概述、足球運動的特點和作用、足球運動的基本規則等內容,實踐課程包括熟悉球性練習、傳接球技術、運球技術、射門技術等內容。高年級以發展學生的運動技能和體能,使學生提升體育文化素養,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主要教學目標,理論課程包括足球運動的技戰術介紹、足球競賽規則及執裁方法等內容,實踐課程包括腳背外側傳球、腳背內側削踢弧線球、胸部停球、頭頂球技術,快速運球急停、急轉、假動作過人,腳背外側射門,運球射門,定位球射門等內容。

華僑城小學每周一至周五9 ∶40~10 ∶10開展足球大課間活動,足球大課間活動內容由學校的體育教師編排,包括足球組合動作練習和各年級的足球活動等,以此確保活動形式新穎、內容豐富,融健身性、普及性、藝術性于一體,以此激發了師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在2018 年6 月淄博市高新區“陽光下成長”中小學生創意課間操大賽中,學校榮獲“最佳創意獎”;在2023 年5 月淄博市高新區“最美大課間”評選活動中,學校榮獲“高新區創意大課間活動一等獎”。
從2016 年開始,華僑城小學每年開展校園足球節活動,其中包括各年級的班級足球聯賽、班級足球繪畫比賽、足球征文大賽、足球知識達人評比等活動。同時,每2 年舉行1 次“足球課間操”優秀班級活動評選,讓學生們感受足球運動帶來的快樂,增強學生們的體質,讓學生們在趣味競技和互動游戲中培養拼搏進取、團結協作的精神,讓學生們在看球、玩球、踢球、畫球、寫球中陶冶情操,感受足球文化的熏陶,彰顯校園足球特色文化。
華僑城小學為滿足學生體育興趣和體育特長發展的需求,實現“人人有項目、一生一技能”的目標,以挖掘學生潛能為抓手,實施“選項走班制”教學。即在四、五年級開設足球選項課,四年級足球選項課教學時間為每周四下午第1 節課,五年級足球選項課教學時間為每周三下午第3 節課。同時,由于該年齡段的男、女生存在一定的體能差異,因此,在每個年級分男、女2 個選項班。“選項走班制”教學立足大單元,以整體目標任務為驅動力,使單元教學內容不再是“零散的知識點、單一的技術點”,而是一個“知識鏈、知識塊”,一個“技戰術配合鏈”,以此幫助學生在“選項走班制”教學中提升運動認知水平,形成豐富的運動技能體驗,從而掌握足球技能。
1.組建各級足球梯隊
華僑城小學于2016 年創建樂動華小足球俱樂部,以興趣培養為基礎,以技能提高為手段,注重后備力量的培養。同時,積極組建足球梯隊,從班級中挑選優秀學生,成立了一至五年級五級足球梯隊,每隊不少于10 名隊員,其中一、二年級的隊員主要進行球性球感、基礎控球練習,樹立足球規則意識,三、四年級的隊員主要進行傳接球配合、基礎技戰術的組合陣型實踐,五年級的隊員主要進行各項校園足球聯賽。
2.組建精英足球隊
華僑城小學在一至五年級創建了精英足球隊,每隊不少于20 名隊員,并于每天下午課后(16 ∶10~17:40)開展專業足球訓練。多年來,學校足球隊堅持常年訓練,在訓練中做到“七定”,即定教練、定隊員、定項目、定目標、定時間、定計劃、定場地。同時,確保每天訓練時間不少于1.5個小時,暑假訓練時間不少于1 個月,寒假訓練時間不少于20 天。其中低年級的訓練內容包括體能訓練、基本球性訓練、足球基礎技術訓練、簡單的傳切配合技術訓練等。高年級的訓練內容包括傳接球速度、準確度訓練,個人進攻能力訓練、防守能力訓練,運控球訓練,體能訓練等。此外,教練員會建立隊員的訓練檔案,對隊員的訓練情況、出勤情況以及運動成績進行登記,并根據檔案對隊員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調整隊員身體狀態,不斷提高隊員的技戰術水平。

為了建立“人人有賽、人人會賽、人人樂賽”的“三賽聯動”校園賽事機制,2016 年開始,華僑城小學在一至三年級開展五人制足球賽,在四、五年級開展七人制足球賽,所有比賽規則采用國際足球競賽規則,參與人數由雙方班級商談決定。比賽過程中,各班足球隊員積極配合,充分發揮團隊協作精神,以靈活的運球、精準的射門、嚴密的防守、默契的配合,充分展現頑強拼搏、奮勇爭先的精神風貌和永不言敗的體育精神,同時,增強身體素質,促進全面發展。如今,學校已經形成“人人踢足球、班班有球隊、年級有比賽、全校有聯賽”的校園足球發展模式。
近年來,華僑城小學打破地域空間限制,在“樂學華小”微信公眾號創建“校園足球”版塊,將校園足球班級聯賽的活動照片、視頻上傳至微信平臺,以此加大校園足球的宣傳力度。此外,有效利用家校溝通平臺,讓學生家長更直觀地了解學校和學生的訓練情況,并為學生家長滲透學校的辦學理念、教育方式以及開展校園足球的積極作用,同時積極采納學生家長的相關意見,也為學校持續開展校園足球工作提供保障。如今,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支持學校開展校園足球工作,營造了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圍。
多年來,華僑城小學足球隊積極參加各級足球比賽。2019 年10 月,學校隊員劉騏愷、張瀚升代表淄博市在山東省青少年足球錦標賽中,獲得第二名。2019 年11 月,學校足球隊在淄博高新區中小學足球聯賽中,獲得第三名。2020 年8 月,學校足球隊在高新區“體彩杯”足球聯賽中,獲得小學乙組季軍。2020 年11 月,學校足球隊在高新區中小學生足球聯賽中,獲得小學男子乙組季軍。2020 年12 月,學校足球隊在淄博市“市長杯”足球聯賽中,獲得小學乙組第三名。2021 年,學校獲得“高新區校園足球突出貢獻學校”榮譽稱號。2022 年,學校足球隊在淄博市“鴻成杯”青少年足球公開賽中,獲得第三名。2023 年,學校足球隊在淄博高新區2023 年中小學足球聯賽中,獲得甲組第二名。

下一階段,華僑城小學將不斷加大校園足球的普及力度,加強足球課堂建設,努力打造學校體育教育教學和校園足球工作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下一階段,華僑城小學將按照“周周有活動、月月有比賽、人人都參與”的總體要求,持續健全校園足球競賽體系,統籌規劃學校開展各項校園足球活動,以此營造濃厚的校園足球競賽氛圍。
下一階段,華僑城小學將結合學校的評價機制制訂完善的評價方法,確保評價內容多維,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表現、學習態度和動作質量進行綜合評價;確保評價主體多元,鼓勵學生對學習態度、學習情況等進行自評和互評;確保評價方法多樣,通過建立“運動星級賽”,以游園挑戰的形式進行測試,裁判員可根據成績現場評定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