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茹
(滄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康復科,河北 滄州,061000)
新生兒黃疸在兒科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由于新生兒血清總膽紅素代謝障礙,引起患兒體內血中膽紅素升高,造成的皮膚、鞏膜和黏膜黃染等癥狀的疾病,若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可能造成患兒的中樞神經損傷,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智力發育和語言發育,嚴重者可引發膽紅素腦病,對患兒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1-2]。在正常的生理狀態下,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髓鞘堿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達較低,若患兒發生腦損傷,神經系統遭到破壞、崩解,會導致NSE 和MBP 進入腦脊液和血液,增加幅度越高,對患兒的腦損傷則越嚴重[3]。因此,新生兒黃疸在患病早期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方式,減少對患兒的影響。目前臨床治療新生兒黃疸的常用方法為藍光治療和藥物治療,藍光治療效果認可度極高,藥物治療時由于新生兒喂藥困難,容易外溢,會影響治療效果[4-5]。相比之下,中醫治療中的退黃協定方熏洗法操作簡單、副作用小,更適用于新生兒黃疸的治療。而光療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治療新生兒黃疸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旨在探究退黃協定方熏洗聯合光療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及對NSE、MBP 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擇2021 年10 月—2023 年3 月在滄州市婦幼保健院接受治療的100 例新生兒黃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對患兒進行編號,奇數設為對照組,偶數設為觀察組,每組50例。觀察組中,男23 例,女27 例;年齡3~25 d,平均年齡(14.24±8.11)d。對照組中,男21 例,女29 例;年齡2~27 d,平均年齡(15.02±8.53)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獲得滄州市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新生兒黃疸診療原則的專家共識》[6]確診的新生兒;②TSB 達到日齡下需光療干預和相應危險因素的標準。
排除標準:①出生超過28 d;②患有新生兒溶血病、低蛋白血癥及合并有感染,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胎糞吸入、窒息的患兒。③巨大兒或早產兒;④皮膚有破損或感染不能進行藥浴的患兒;⑤合并其他嚴重疾病。
入院后兩組患兒均按入院標準進行安排,并對患兒的NSE、MBP 進行診斷,然后兩組均行藍光治療,遮住患兒的雙眼,并用尿布對患兒的會陰肛門處進行遮蓋,隨后將患兒放置在藍光箱進行照射,6-12 h/次,1 次/d,治療1 周。
對照組配合茵梔黃口服液口服治療,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服用茵梔黃口服液(生產企業:北京華潤高科天然藥物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1020607,規格:10 mL)治療,2 次/d,服用5 mL/次。
觀察組配合退黃協定方熏洗治療,采用我院自制的中藥藥浴方劑進行熏洗治療,主要藥物有:龍膽草30 g、茵陳30 g、青蒿20 g、蒼術20 g、蘇木10 g、丹參15 g。加入2 000 mL 水,煎煮至1 000 mL,將藥液放入洗浴池內,并加入適量水,水溫嚴格控制到37~39 ℃左右。護理人員對患兒臍部做好防水處理后,先進行簡單沐浴清洗,隨后將患兒置入到放有藥液的浴池中進行熏洗,15 min/次,2 次/d,治療1 周。熏洗前注意觀察患兒的精神狀態是否異常,全身皮膚有無破損和皮疹情況,面部及鞏膜、全身皮膚黃染狀況。熏洗時,藥液浸沒在患兒胸部為宜,醫護人員可用手輕輕托住患兒的頸肩,防止藥液進入患兒的口鼻,并密切觀察患兒的面色、神志、哭鬧等情況。熏洗時可以播放輕柔的音樂,緩解患兒的情緒,必要時可讓家屬在旁對患兒進行安撫,注意水溫情況。泡浴結束后及時擦干患兒的身體并對患兒臍部進行仔細消毒。
①膽紅素。治療前后兩組經皮測定膽紅素值,數值越低得分越高,患兒的病情越穩定。②睡眠時間和哭鬧次數。睡眠時間越長得分越高;哭鬧次數越少得分就越高。③NSE、MBP 水平。治療前后對患兒進行靜脈取血檢驗,NSE、MBP水平越低得分越高。④治療滿意度。使用滄州市婦幼保健院自行設計調查表進行測定,8~10 分為非常滿意,6~7 分為滿意,≤5 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治療前,兩組患兒經皮測定膽紅素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4 h、48 h、72 h,兩組患兒的經皮測定膽紅素值水平均降低,并且治療后觀察組患兒以上指標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經皮測定膽紅素值比較 (±s,mmol/L)
表1 兩組患兒經皮測定膽紅素值比較 (±s,mmol/L)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24 h 治療后48 h 治療后72 h觀察組 50 16.52±1.41 11.03±1.06 9.35±1.21 6.57±0.70對照組 50 16.83±1.61 11.71±1.13 10.09±1.35 8.49±1.12 t 1.024 3.103 2.886 10.279 P 0.308 0.003 0.005 <0.001
治療后,觀察組睡眠時間長于對照組,平均哭鬧次數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每日平均睡眠時間和哭鬧次數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后每日平均睡眠時間和哭鬧次數比較 (±s)
組別 例數 平均睡眠時間(h) 平均哭鬧次數(次)觀察組 50 18.34±1.34 5.26±1.07對照組 50 13.76±1.85 7.41±1.37 t 14.177 8.746 P<0.001 <0.001
治療前,兩組患兒NSE、MBP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的NSE、MBP 水平均降低,并且治療后觀察組NSE、MBP 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NSE、MBP 水平比較 (±s,μg/L)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NSE、MBP 水平比較 (±s,μg/L)
MBP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0 22.14±6.52 10.85±2.13 5.21±1.42 3.38±1.09對照組 50 21.68±4.13 14.12±1.12 5.34±2.10 4.78±1.46 t 0.421 9.608 0.363 5.433 P 0.674 <0.001 0.718 <0.001組別 例數NSE
治療后,觀察組患兒家屬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后患兒家屬滿意度比較 [n(%)]
新生兒黃疸在臨床中比較常見,一般分為病理性黃疸和生理性黃疸兩種類型。生理性黃疸大多在新生兒出生后2~3 d 出現,4~5 d 為嚴重期,足月兒一般在7~10 d 可自行消退,早產兒在2~4 周可以消退;病理性黃疸一般在幼兒出生后24 h 內出現,癥狀發展較快,足月兒可持續2 周不消退,早產兒可達到3 周不消退,病情易出現反復,嚴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9-10]。近年來中西醫結合治療已經成為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新趨勢,中醫認為,新生兒黃疸屬于“胎黃”“胎毒”的范疇,主要病因是母體或胎兒出生后感染濕熱之邪,或因脾胃虧虛,濕熱在肝膽聚集,引起膽汁外溢,導致患兒皮膚和鞏膜黃染。故治療需以清熱利濕祛黃為根本,輔以活血化瘀[11-13]。
對于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一般不需要特殊干預,加強喂養,密切觀察患兒的狀態即可。而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在早期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案加以干預[14-15]。藍光治療目前是世界上公認的臨床治療新生兒黃疸最有效的方案之一,可以有效降低患兒體內的血清未結合膽紅素,但是單一的藍光治療效果仍滿足不了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治療需求,需配合其他方式治療[16]。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兒膽紅素值水平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睡眠時間長于對照組,平均哭鬧次數低于對照組,提高睡眠時間,降低哭鬧次數,增加家屬的滿意度,分析原因為中藥藥浴組方中龍膽草清熱燥濕、泄肝膽火,茵陳清熱利濕、疏肝利膽,青蒿清熱解暑,蒼術祛風除濕、燥濕健脾,蘇木、丹參活血化瘀,幫助血液流通,促進膽紅素排泄,諸藥結合,可達到清熱燥濕、利膽退黃的功效。選用退黃協定方對患兒進行熏洗,藥液通過患兒的皮膚、汗液和黏膜進行吸收,由表及里,經由臟腑從而達到治療效果,改善患兒睡眠質量和哭鬧行為,進一步提高家屬的滿意度。
NSE 和MBP 為神經系統特異性神經因子,有多項研究顯示其與黃疸新生兒腦損傷密切相關[17]。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NSE、MBP 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采用退黃協定方熏洗治療的患兒比服用茵梔黃口服液的患兒表現出更為快速地降低NSE、MBP 水平的作用,說明患兒的腦部血供及神經功能狀態等均得到了較好的改善,而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退黃協定方熏洗法對新生兒黃疸患兒的綜合狀態的改善。
綜上所述,在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上,退黃協定方熏洗聯合光療治療新生兒黃疸療效顯著,可顯著降低患兒的膽紅素水平,加速黃疸消退,提高患兒的睡眠時間,減少患兒的哭鬧次數,有效抑制NSE、MBP 表達,并提高患兒家屬的治療滿意度,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