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琦 任孔霞 田曉彬
(1.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 河南 鄭州 450001;2.黃河科技學院體育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06)
網球運動在我國的發展前景十分可觀,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其中,是當下較受歡迎的體育項目之一,但是在實際參與網球運動時發現,業余網球愛好者中經常會有運動損傷的情況發生。網球運動損傷會影響網球愛好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對網球運動損傷機制進行調查并提出預防措施至關重要。目的在于指導業余網球愛好者在參與網球運動時,科學地采取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為網球教練在教學過程中提供相關健康指導知識,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本文以鄭州市業余網球愛好者運動損傷機制及預防措施為研究對象,以鄭州市業余網球愛好者為調查對象。
(1)文獻資料法。
通過網站、中國知網(CNKI)、萬方等電子資源庫以及圖書館查閱大量有關網球運動的文獻資料,以“網球、業余、運動損傷”為關鍵詞,檢索相關的論文、著作等成果,為本文提供理論支撐。
(2)問卷調查法。
隨機選取鄭州市多所網球場進行相關問卷的發放,共發放問卷90 份,收回相關問卷82 份,其中有效問卷有78 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別為86%和95%。
問卷主要圍繞運動員損傷類型、損傷部位、損傷成因等方面展開。
(3)專家訪談法。
與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網球教師就網球運動損傷成因進行探討,并了解教師在執教過程中對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將教師經驗與實際調查結果相結合,為論文的撰寫提供參考。
業余網球運動愛好者通常是指在工作、學習時間之余進行網球運動,一般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群。網球運動損傷是阻礙運動愛好者參與網球運動的重要因素,調查結果如表1 所示:

表1 網球愛好者出現運動損傷情況統計表(N=78)

表2 發生運動損傷年齡分布特點情況表(N=46)
由表1可知鄭州市業余網球運動愛好者運動損傷發生率較高。
鄭州市業余網球運動愛好者運動損傷的年齡段以21-30 歲為主,占56.52%。其次是31-45 歲,占28.26%。
網球屬于一項隔網對抗性運動,技術動作較為復雜,需要全身肌群協調發力,急停急轉容易對踝關節和足部造成損傷,擊球對腕關節技術要求較高,容易造成腕關節損傷等。按照損傷類型可分為慢性損傷和急性損傷兩種。
(1)鄭州市業余網球愛好者運動損傷種類情況調查分析。對鄭州市業余網球愛好者的運動損傷類型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表3 所示:

表3 鄭州市業余網球愛好者運動損傷類型情況調查表(N=46)
由表3 可知,鄭州市業余網球愛好者急性運動損傷有25 人,比例為54.35%,慢性運動損傷為21 人,比例為45.65%。
由表4 可知,鄭州市業余網球愛好者擦傷有12 人,占比48%,肌肉拉傷有6 人,占比24%,擦傷和肌肉拉傷是急性運動損傷的主要種類。

表4 鄭州市業余網球愛好者急性運動損傷種類情況調查表(N=25)
(2)鄭州市業余網球愛好者運動損傷部位分布情況分析。
由表5 可知鄭州市網球業余愛好者在進行網球運動時運動損傷的主要部位有如下幾種,其中:足部損傷的人數最多,人數有30 人,占比42.86%;肘關節損傷人數有24 人,占比34.29%;腕關節損傷人數23 人,占比32.86%;髖關節損傷有19 人,占比27.14%等。

表5 鄭州市業余網球愛好者運動損傷的部位分布情況調查表(N=70)
對鄭州市業余網球運動員自身認知的運動損傷原因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表6 所示:

表6 鄭州市業余網球愛好者運動損傷原因調查表(N=70)
由表6 可知,認為運動前熱身不夠充分是損傷原因的有32人,占比45.71%;認為肌肉力量薄弱是損傷原因的有29 人,占比41.43%;認為運動量過大是損傷原因的有28 人,占比40%。本文將主要以以上數據分析運動損傷機制及預防措施。
(1)缺乏一般性準備活動。
通過調查網球業余愛好者在網球運動過程中的損傷狀況,發現有45.71%的人因為在網球運動時準備活動不夠充分,可能導致運動過程中出現肌肉痙攣、肌肉拉傷、關節扭傷等損傷。骨骼肌具有3 種物理特性:伸展性、彈性、粘滯性,當溫度下降時,肌肉內各分子間的摩擦力加大,肌肉粘滯性增加,伸展性和彈性下降;當溫度升高時,肌肉粘滯性下降,伸展性和彈性升高。通過進行一般性的熱身活動可以迅速地提高身體的整體溫度,進行全面的基礎熱身,為下一步專項性熱身奠定基礎,從而降低受傷的風險。由于部分網球愛好者對準備活動的作用認識不夠清晰,甚至不進行一般性的準備活動,在身體溫度較低的狀態下打球,機體內各個關節、肌肉尚未完全激活,肌肉粘滯性較高,關節靈活度大大受限,因此在運動過程中,急停變向處理高難度的球時便會非常容易受傷。
(2)缺乏專項性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作為一套完整訓練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除了要進行一般性的準備活動外,還應當進行專項性的準備活動,網球愛好者應根據自身的體能狀況、身體狀態、機能水平合理安排熱身的負荷,針對網球運動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熱身活動。研究結果顯示下肢踝關節及足部受到傷害的系數非常高,其原因是在網球運動中,需要通過積極的跑動調動身體的積極性,找準合適的擊球點迎接來球,因此,應當加強該部位專項性的準備活動,加強踝關節的靈活性,便可以很好地預防損傷的發生;若僅僅進行一般性的準備活動,而不注重專項性的熱身,忽略了局部肌肉的活動,便會埋下受傷的隱患。
(1)腕關節。
經調查研究發現,在鄭州市業余網球愛好者人群中,有32.86%的愛好者手腕受到過損傷,這與網球運動的技術動作特點息息相關。在羽毛球運動中需要積極地抖動手腕,靈活的腕關節更利于發力,而在網球這項運動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技術特點便是“鎖腕”,固定腕關節對于保護手腕有著積極的作用。腕關節骨骼小、數量多,本身具有較高的靈活性,但是對于網球運動來說,腕關節的穩定性要比靈活性更重要一些,在練習過程中,擊球的那一刻對腕關節的要求是處于“鎖緊”的狀態,可以更好地對抗來球的沖擊力,并回擊出更有威脅力的球。倘若腕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偏弱,韌帶較為松弛,無法穩定手腕,使手腕在擊球的瞬間過于靈活地轉動,從而導致動力鏈傳導受阻,來球的沖擊力大大地作用到腕關節,增大了手腕的受力程度,進一步加大受傷的風險。
(2)肘關節。
在網球運動中,存在一項常常發生在肘關節部位的運動損傷,被我們稱為“網球肘”。“網球肘”的專業叫法是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種典型的由肌肉過勞引起的,前臂肌肉與肱骨外上髁連接處的無菌性炎癥。肘關節的主要作用是完成手臂的屈曲與伸展,在網球運動過程中,上肢的力量對于擊球質量有很重要的影響,肘關節是上肢動力鏈力量傳導的必經之路,因此加強肘關節的力量是每位網球愛好者都應該遵循并執行的重要任務。網球愛好者在運動過程中,擊球的瞬間需要身體整體發力,將力量作用到球上,如果對肘關節周圍肌群的力量不加以重視,力量傳導便會受限,久而久之,既不利于動力鏈的完善,也會在無形中增大受傷的風險。運動過程中,部分網球愛好者由于前臂過于緊張,肢體不夠放松,使肌肉長時間處于過度收縮狀態,逐漸出現肌肉疲勞,倘若肘關節周圍肌群本身力量較弱,那么出現肌肉疲勞的時間便會大大縮短,不足以支撐正常的運動強度,受傷的風險便會大大增加。
(3)核心肌肉力量。
網球運動員核心區域大體包括腰膈部、盆髖部、大腿部三個區域,具體而言,是指肩關節至髖關節中,包括背部、腹部、胸部等在內的所有集群。調查發現,部分網球愛好者髖關節部位有輕微損傷,髖關節作為人體軀干的一個重要部分,對于上下肢的穩定起著關鍵作用,既調節著上肢的協調活動,也控制著下肢的平衡穩定,因此,核心部位的肌肉力量對于人體的運動至關重要。許多網球愛好者對于核心功能區的關注較少,無法深刻地認識到核心部位肌肉的重要性,如果核心肌群力量偏弱,肌肉不足以控制其他部位的活動,便會引起代償,導致腰椎、膝關節、踝關節等部位的不適。
(4)踝關節與足部。
網球運動是一項綜合性的運動,既考驗網球愛好者上肢的協調能力,也對腳步的靈活運用有著一定的要求,踝關節是人體下肢動力鏈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足部的肌肉力量對于網球運動的正常進行起著關鍵的作用,對于大多數網球愛好者來說,踝關節是其人體動力鏈中相較其他部位較為薄弱的環節,如若網球愛好者的踝部力量不足以支撐一場網球比賽,便會極易引發急性運動損傷,從而對打球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脅。在站立時,踝關節及足部支撐著整個人體,已經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然而網球作為一項隔網對抗性項目,雖然沒有肢體直接接觸帶來的損傷風險,但是網球運動具有急停變向的特點,對下肢尤其是踝關節及足部的力量要求極高,倘若不具備足夠的力量支撐機體完成整個運動,便會引發運動損傷。踝關節本身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內外側有多條韌帶支撐,以維持踝關節的穩定,如果網球愛好者不注重對踝關節的靈活性、穩定性及力量練習,引起韌帶松弛,肌力衰退,便難以支撐踝關節的活動,受傷系數便會大大增加。
(1)運動量過大。
經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許多網球業余愛好者損傷的出現是由于運動量過大,超出了機體的適應能力,機體在疲勞的狀態下繼續運動,將逐漸增大了受傷的風險。因此,不論是網球運動員還是業余網球愛好者,都需要堅持適宜負荷與適時恢復原則。適宜負荷與適時恢復原則是指根據運動員的現實可能和人體機能的訓練適應規律以及提高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需要而在訓練中給予的相應量度的負荷,負荷后及時消除運動員在訓練中所產生的疲勞,通過機體適應過程提高運動員競技能力和取得理想訓練效果的訓練原則。高強度的運動量對于網球運動員既有生時又有心理上的影響,生理上,運動量不斷增大,超出了機體的承受范圍,引發肌肉酸痛、體能下降,導致過度疲勞;心理上,過大的訓練量容易剝奪人們對網球運動的興趣,注意力不集中,增大運動過程中受到損傷的風險。
(2)運動后恢復不夠充分。
適宜恢復原則是高強度運動中一項必須要堅持的原則,網球業余愛好者如果經歷了高強度的負荷,肌肉在進行了長時間的收縮和舒張后,并沒有通過放松活動來減少肌肉的疲勞程度,促進乳酸的消除,既不利于身體素質的提高,又會影響機體對負荷的適應能力,增大運動時受傷的風險。
(1)進行一般性準備活動。
無論是哪種運動項目,都需要進行一般性的熱身活動,網球運動難度較高,對人體機能要求也較高,若不進行適當的準備活動,便很容易受傷,因此,在進行網球運動時,必須要留夠充足的準備活動時間,首先是進行一般性的準備活動,以動態拉伸為主,通過慢跑的形式促進血液循環,提升機體溫度;然后,通過簡單的體轉運動、腹背運動、抱膝提踵以及最大拉伸等動作刺激機體局部肌肉興奮,增加關節靈活性,從而降低肌肉粘滯性,降低受傷系數。
(2)開展專項性準備活動。
隨著人們對體能知識的探索,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專項性熱身的重要性。在網球運動開展之前,首先,可以結合網球進行拋接球的練習,不斷熟悉網球的球性;然后,配合步法進行徒手揮拍練習,進一步固定動作模式,增加腳關節的靈活性,減少下肢受傷的風險;再進行5min 的對拉練習,熟悉擊球節奏感;另外,在練習發球之前,加強對肩關節的活動,防止肩關節受損。熱身過程要堅持一般性準備活動與專項準備活動相結合,發揮熱身環節的優勢,既有利于迅速調動身體機能,又能預防運動損傷。
(1)腕關節。
網球運動對腕關節的穩定性要求極高,因此在運動過程中,為了預防運動損傷,應當積極加強腕關節周圍的力量練習,加強前臂的力量訓練,強化肌肉力量,固定擊球姿勢,改善技術動作,進一步穩定腕關節。首先,在開始鍛煉之前,需要活動手腕,對手腕進行一個簡單的熱身;其次,提重物,通過提重物增強練習者的握力,為增強腕力奠定基礎;再次,拳擊跪姿俯臥撐,腕關節發力,前后左右活動,增強腕關節周圍肌群的力量;最后,加強對腕關節周圍肌肉的放松,緩解肌肉疲勞,實現超量恢復。
(2)肘關節。
經調查研究發現,“網球肘”是許多網球愛好者遇到的一個問題,許多人深受其害。由于人體是一條完整的動力鏈,一個部位的損傷也許會引起其他部位代償,從而引起更多不必要的損傷,影響人們的正常活動。因此,增強肘關節周圍肌群的力量,強化韌帶的保護作用,對于預防“網球肘”起到關鍵作用。在訓練過程中,以靜力性運動為基礎,強化離心訓練,加強肩部、上臂、前臂肌肉的訓練,固定腕關節,增強周圍肌群的肌力,改善肌肉間的協調能力,并加強運動后的放松,緩解過度緊張,改善血液循環,預防“網球肘”的出現。
(3)核心力量。
增強核心部位的力量穩定性訓練,將對整體素質的發展起到階段性的促進作用。核心力量訓練有助于增強學生對身體各部分肌肉的協調控制能力,從而預防因為肌肉拉傷而出現的急性損傷。加強對人體核心力量的功能性訓練,針對核心功能區較為薄弱的肌肉,實施針對性的措施,加強局部肌肉的力量,增強核心部位對整體的控制能力,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4)踝關節及足部。
由于網球運動具有急停變向的特點,因此對于人體下肢的肌肉力量要求較高,調查研究發現業余網球愛好者出現踝關節及足部損傷的頻率大大增加,而大多數損傷則是由于打球者肌力不足引起的,因此,為了更好地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首先,應當加強踝關節的力量,增強機體的穩定性,使踝關節能更好地控制運動過程中網球愛好者腳步的移動。對于網球愛好者來說,大多數人缺乏較為系統的力量訓練,因此在訓練過程中,首先應當針對個人的踝關節力量進行篩查評估,設立不同的訓練起點,制訂適合于個人的進階訓練計劃,設置獨特的訓練目標;其次,通過踝泵訓練、提踵訓練以及彈力帶輔助訓練等方法強化肌肉力量,增強踝關節的抵抗能力,為網球愛好者提供更好的保障;最后,肌肉在過度收縮舒張后,要加強對踝關節周圍肌群肌肉的放松,緩解肌肉疲勞,實現超量恢復,減少運動損傷。
(1)準確把握網球訓練時合理的運動量。
業余網球愛好者在進行網球運動時,采取合理的運動量對于整個訓練至關重要,在網球訓練時應當尋找身體機能與運動量的最佳結合點。首先,應當對自身的運動能力進行評估,掌握運動規律,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負荷,在網球訓練過程中,應當在機體運動能力較好的時候,先進行技術訓練,然后再根據網球運動愛好者的自身能力進行適量的體能訓練,在進行體能訓練過程中,需要特別注重局部訓練與整體訓練相結合,促進機體全面發展。
(2)采取積極的恢復措施。
網球運動是一項對體能要求比較高的項目,在運動過程中,業余網球愛好者需要根據來球情況,做出準確的判斷,通過急停變向,及時跑動快速到位擊球,對體能要求極高,因此,為了快速緩解疲勞,我們需要采取積極的恢復措施。從訓練學角度,可以采取變換訓練法、間歇訓練法進行網球訓練;從放松拉伸方面,可以通過靜態拉伸、肌筋膜松解、PNF、泡澡等方法緩解肌肉疲勞,實現超量恢復;從營養學角度,對于運動量較大的網球愛好者,可以通過補充電解質、糖、蛋白質等營養物質促進機體功能恢復;從心理上,需要網球愛好者通過自我暗示改善心理環境,改善機能水平,降低運動損傷的風險。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參與網球運動的愛好者越來越多,通過研究發現,有一部分網球愛好者在鍛煉過程中由于熱身不充分、運動量過大、肌肉力量不足等原因引起身體某一部位的損傷,倘若不進行預防、處理,久而久之會引起整個身體機能代償,影響到其他部位,從而引起更嚴重的損傷,因此,網球愛好者們一定要積極學習有關運動損傷的相關知識,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不斷強化自身的能力,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