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在國際交流和合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掌握英語這門語言已成為高素質人才的必備技能。小學階段是學生英語啟蒙和學習的關鍵階段,小學英語教學質量和模式將直接影響學生對英語這門語言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因此,加強小學英語教學優化改革十分必要。鑒于現階段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趣味性低、互動性弱、效率低、學習效果甚微等問題,本文將基于深度學習視角,重點探究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優化對策,以期為廣大小學英語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深度學習視角;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對策
作者簡介:關華英,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第一實驗小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英語課程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具有基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特征,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發展情況,還要通過思辨引導,強化學生的人文素養,培育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為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和模式進行分析可知,長期以來,教師的教學觀念、理念和方法存在固化問題,教學方法相對單一,英語教學多停留在知識和技能層面,忽視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基于此,筆者將結合小學英語教學經驗,重點探究深度學習視角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優化對策。
一、深度學習概述
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度學習是指一種基于對數據進行表征學習的方法,在推動人工智能高速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育領域的深度學習概念最早由瑞典哥德堡大學的瑪頓和薩喬提出。他們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理信息時處于不同的水平,呈現淺層和深層的差異,于是提出“深度學習”的概念,強調教師引導學生從淺層思考向深層思考過渡,在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作出決策的能力。美國教育研究會將深度學習細化為三個領域,即認知、人際、自我,促使學生在深度學習過程中獲得認知、人際、自我三個方面能力的發展,形成了深度學習在領域維度和能力維度的兼容性框架。
深度學習具有以下特點:學生積極投入學習,并獲得愉悅快樂的情感體驗;以理解為主要方式,并將理解貫穿于學習全過程;學生的認知和學習活動逐步從淺層向深層過渡,并停留在深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基于已有的知識體系,在新舊知識、抽象概念和具體現象間建立聯系,將碎片化的知識學習轉變為整體化學習,構建并逐步完善知識體系;學生以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眼光看待、學習和分析知識,并將知識學習引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在檢驗知識的同時,學會運用知識,基于情境解決問題。
二、深度學習對促進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一)對學生:構建深度學習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英語教師構建深度學習課堂,依托良好的環境引導學生從對知識的淺層學習過渡到深層學習,引領學生在學習英語詞匯、短語、句型和語法的過程中進行深入思考。例如,在閩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1“Hello”的教學中,首先,英語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漢語拼音,引導學生實現跨學科知識關聯。本單元的教學內容為“ABCD”四個英文字母的大小寫寫法、讀法及相關單詞。英文字母的小寫形態與拼音字母相同。在字母寫法教學環節,英語教師組織學生觀察字母的字形,給予學生提示,引導學生關聯已有知識體系,在語文學科學習的基礎上,學習英文小寫字母的寫法,并對語文和英語學科知識的關聯性進行思考,并將思考貫穿于英文字母學習全過程。
再如,在字母教學環節,英語教師運用具有具象形態的英語詞匯,以詞匯對應的圖片輔助學生學習和理解英文字母,并將其與本單元的英文對話關聯在一起,在字母、詞匯等基礎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滲透句式學習和對話訓練。如,英語教師基于小學生對游戲的趨向性心理,在課堂中組織角色扮演類游戲,讓學生分別扮演apple、banana、cat、dog,基于各自角色,學生利用英語句式展開對話訓練。扮演apple與banana的學生進行了如下英語對話“A: Hello, Miss apple. B: Hi,What's your name? A: My name is banana. B: Nice to meet you. A: Nice to meet you, too.”。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學生訓練了字母、詞匯的讀音,且能將單詞用于實際對話語境中,逐步提升英語發音準確性和對話能力。
(二)對教師:提出新教學要求,驅動教師提高教學能力
英語課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英語教師應加強對英語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認知,按照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優化教學設計,調整課堂結構,促進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形成并強化人文素養。
三、深度學習視角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小學英語課程的開設時間比其他學科要晚,雖然幼小銜接階段的語文和數學教學為學生學習高難度英語知識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是總體而言,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且艱巨,教學質量得不到有效保證。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為小學英語教師數量不足,無法滿足小學英語教學的實際需求。此外,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滯后,仍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忽視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和學習經歷,要求學生對詞匯、句型進行死記硬背,無法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會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抵觸心理,不利于學生長期進行英語學習。
(二)校本課程開發方面存在的問題
不同地區的自然地理、社會人文等存在差異性,處于不同地區的小學校擁有大量獨具特色的教學資源,可開發特色化的校本課程。但是,學校與教師在開發校本課程時投入的精力不足,僅停留在資源挖掘和課程開發的淺層,僅依據各地所使用的教材,忽視地區特色教學資源的挖掘和開發。例如,閩南地區的方言具有特色,學生受到方言的長期影響,在單詞發音學習和練習中存在較大問題,方言化較為嚴重,英語口語發音不標準。原則上,英語教師要結合該地區方言的特點,開發英語口語訓練類課程,糾正學生的英語發音,向學生傳授英語發音技巧,并糾正學生的英語發音。但是,多數小學并未依據地區方言和發音特點,開設特色化英語校本課程資源。
(三)教學活動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英語教師在設計和組織英語活動時,以英語知識為核心,英語工具性價值體現不足。換言之,英語教師更為重視基礎知識傳授,對聽、說、讀、寫、辯證思考等英語技能和綜合能力的關注度較低,所開展的英語活動大多不涉及技能和能力訓練,最多涉及簡短的英語對話訓練。另一方面,情感價值并未在教學活動中得以體現,學生無法在活動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情感體驗,感受中外文化差異,掌握學習策略、技巧。
四、深度學習視角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優化對策
(一)強化英語師資力量
學校不僅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也是教師職業發展、價值實現的空間載體。鑒于小學英語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學校應加大英語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從引進和培養兩方面入手,不斷強化英語師資力量。
一方面,針對英語教師數量不足的問題,學校要制定教師招聘計劃,確保所招聘的英語教師人數能滿足學校英語教學的實際需求。同時,學校還可采取外聘教師的方式選聘優秀英語教師,壯大英語教師隊伍,使學生有效開展英語深度學習。另一方面,學校組織英語教師參加校內集中培訓和校外交流培訓,為英語教師提供外出交流參觀和學習研討的機會,向其他高水平英語教師學習英語教學經驗。英語教師在“取經”的過程中,其教學素養和能力會不斷提高。
(二)開發特色化校本課程
開發特色化校本課程是英語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重要舉措,對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水平和質量具有重要價值。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結合當地特色資源,依據所使用的英語教材,開發特色化的校本課程。
以閩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2“Greetings”為例,該單元的教學重點為“掌握基本的英語問候語,并學會在特定語境中使用問候語與人建立友好的交流關系”。首先,英語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表達自己對他人的問候的?”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采用閩南地區方言的發音技巧問候學生或教師。教師在與學生以閩南方言展開基本問候對話的基礎上,引入英語中與中文意義一致的問候語,并糾正學生的英語發音。其次,英語教師將閩南方言與普通話進行對比分析,明確閩南方言與普通話在發音方面存在的差異性,重點關注發音特點,從而為英語口語交流和發音訓練尋求切入點。最后,英語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將閩南方言的發音特點、普通話以及英語發音特點結合在一起,開發基于閩南方言的英語發音課程,輔助學生解決英語發音不準確、不標準、發音難等問題。
(三)設計、組織英語實踐活動
英語實踐活動不僅能以新穎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予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認知、知識、技能和情感的全面發展,還能促進學生開展深度學習,對學生長期的英語學習產生積極影響。
英語教師可基于單元內容,設計和組織微型英語話劇、朗讀比賽、英語競賽等多種實踐類活動。以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1“Our classroom”為例,英語教師在課堂上組織以“ Our classroom”為主題的英語朗誦比賽,班級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確定一個選題方向,將其作為朗誦文稿寫作的依據,如friendship、course、activity、environment、rule等。學生還可在英語教師的引導下,創作微型英語話劇,可以“Class life”為主題,將本單元涉及的對話句式、短語等融入劇中。英語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教具,為學生提供視頻、圖片和音頻支持,輔助學生創建良好的表演情境。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能在特定情境下訓練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并在話劇氛圍中調動情感參與,實現知識、能力和情感全面發展。
五、結語
深度學習要求英語教師引導學生從知識學習這一淺層向認知、思維、情感、能力和素養全面發展的深層過渡,讓學生在英語課堂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素養的全面發展。英語教師應在明確班級學情、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結合單元主題、教學目標以及特色環境,開發特色化校本課程,組織開展各類英語實踐活動、比賽,促進學生探索學習英語知識,訓練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構建高效課堂,為學生全面發展創建良好學習情境,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強化學生學習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技能水平。
參考文獻:
[1]顏敏敏.小學英語課堂中互動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家長,2022(26):162-164.
[2]張媛媛.小學英語情境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1(17):112-113.
[3]李其云.深度學習視角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觀察,2020(39):116-119.
[4]曾語江.論游戲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水城縣龍場小學為例[J].試題與研究,2020(20):9-10.
[5]孫云莉.游戲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英語廣場,2018(4):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