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4月23日,第二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的調查結果發布。結果顯示,2023年我國成年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穩步上升,傾向于“拿一本紙書閱讀”的國民比例較2022年有所上升,閱讀紙質書和接觸手機的時間也在持續增加。根據這一結果,可以看出全民閱讀的推行在我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國民閱讀意愿和閱讀水平處在持續提升的狀態中。
全民閱讀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深化全民閱讀和營造書香社會作為國家文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引領我們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在這一背景下,如何為國民持續提供高水平、高質量圖書產品,是考驗各個出版企業的現實難題。全民閱讀的核心在于國學經典閱讀,因此出版就成為了豐富國民精神世界、提高國民文化素質、促進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陣地,其內容出版發展路徑值得被高度重視和研究。本文分析了我國國學經典閱讀與出版的現狀,探討現有的問題以及備出版企業創新的路徑,并提出了未來可能的探索方向。
國學經典閱讀的價值
經典是指那些在歷史長河中,可以跨越國界,能夠涵蓋各個知識領域,具有深厚基礎、無可爭議的權威性以及深遠指導意義的著作。經典書籍是經過了時間的淘洗和歷史篩選的,它不受空間、時間或者文化的局限。經典作品,無論是內容、語言,還是思想,都有著一般作品所不具備的廣度和深度,這使它具有被反復閱讀的價值,超越時間、空間和文化,具有普適性。在一代一代的流傳中,獲得了廣泛的認同,深深植入人們的內心。
無論是什么類型的,還是哪種文化背景下的、哪個民族所出的經典作品,它所關注和描述的內容,絕不會僅僅是一時一地的事物,它所涉及的內容折射出來的,一定是具有共性的,是關乎人的本質和整個人類社會的東西,是智慧的結晶。經典作品所反映的價值和主題,一定是永恒的。而這也正是我國倡導全民閱讀和經典閱讀的根本原因。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國古人對這些價值和主題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并濃縮為文字,流傳百世。當人們閱讀這些國學經典作品時,能夠跳出時空的限制,通過這些千百年前的文字,與古人進行“交流”,在思想層面達成共鳴。這些經典書籍傳達的思想和智慧,還會進一步隨著人們閱歷的增加、經驗的豐富和認識的深入而不斷升華,從而更好地指導人們的現實生活。
簡而言之,首先,閱讀國學經典是快速獲取最具價值的知識、汲取思想精華的路徑,它能夠拓寬人的心靈空間。人類的生命有限,要想在有限的生命中獲取更多知識,經典閱讀是途徑之一。其次,閱讀國學經典是文化傳承和創造的必要手段,這種閱讀能夠觸動心靈,在吸收與碰撞中,促使一代又一代文學人創造出更多的價值。最后,對于個體而言,國學經典作品的閱讀可以提高人們的語言、理解和審美能力。經典不僅是文化的經典,也是語言的經典,經常誦讀經典,能夠增強人們的文化底蘊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國學經典閱讀不是一種知識性的閱讀,而是一種理解性的閱讀,它能夠提高我們的理性思維以及體驗感悟的能力,并提高我們的審美境界。
國學經典閱讀至關重要,出版行業從業者應當承擔起文化傳承的使命,順應時代潮流,適應新興技術,創作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圖書產品。
數字媒介時代下的大眾閱讀特征
在數字閱讀媒介尚未興起之前,傳統的紙質書籍始終是大眾閱讀的主要媒介,并在閱讀活動中呈現出系統性、精讀式和獨立性的特征。系統性意味著,紙質書籍的獲取成本較高,閱讀它們通常需要較高的投入,因此大眾在挑選閱讀內容時,往往會依據自身的興趣和偏好對某些特定領域的書籍表現出系統的閱讀需求。精讀性體現在讀者的閱讀對象以單一的文字為主體,閱讀過程中認真剖析閱讀內容,進而消化。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閱讀內容,讀者往往會需要反復閱讀。獨立性則是指在單一的紙質媒介閱讀時代,大眾閱讀國學經典多是基于自身的閱讀喜好或需要,是他們內在主觀精神世界的一種外在活動表現。
隨著媒體技術革新的不斷推進,閱讀媒介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本次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數字閱讀正逐漸取代傳統的紙質閱讀方式,成為大眾閱讀的首選。數字媒介不僅在傳播廣度、速度以及成本上都遠勝于傳統媒介,而且對閱讀環境的要求也相對較低。因此,相較于傳統媒介,數字媒介下的大眾閱讀方式呈現了以下特征。
一是碎片化。隨著數字化閱讀媒介的普及與發展,閱讀空間與時間的限制被打破,人們能夠通過移動終端設備快捷、高效地獲取讀物,能夠利用短暫而分散的碎片化時間進行少量而簡短的文本閱讀。
二是淺表化。為了適應新媒介的形態,越來越多的出版方在提煉經典作品精華時,采用了諸如標題黨或思維導圖等形式來為具有不同閱讀標簽屬性的讀者提供個性化閱讀推薦。雖然這種方法能夠迅速抓住讀者眼球,快速滿足讀者的淺層閱讀需求,但是讀者往往很難對所閱讀的內容產生深入的思考。
三是共享化。數字時代的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興技術,使得網絡的實時與共享功能越來越強大,個人閱讀的邊界逐漸弱化,社交和分享已經深深融入閱讀動機之中。讀者期望能夠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和偏好,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的過程也成為了一種社交活動。
國學經典出版的創新路徑
不可否認的是,近兩年,盡管國民的閱讀量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但大眾對于國學經典閱讀尤其是經典古籍閱讀的情況并不樂觀。各大學、省市圖書館,圖書借閱榜上難覓經典國學名著,書店里打折最多的也是它們。如何適應融媒體時代的新特征,創新發展,吸引更多讀者閱讀國學經典,是當前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一方面,從紙質圖書出版的角度來看,紙質書如果想要與數字媒介搶奪注意力,就要無限放大自身優勢,從裝幀設計、工藝用紙、內文排版等方面入手,給讀者帶來愉悅的閱讀體驗。除此之外,強調圖書的實物特性,賦予其產品理念,也是一個創新發展的方向。提出理念的過程就是一個價值賦予的過程。對于國學經典圖書這類非剛需商品,如果能把消費者的注意力從“我能不能讀懂”轉移到“如果我擁有這本書,就能擁有它所代表的……”上來,就更容易刺激消費。
另一方面,從數字媒介的角度來看,國學經典出版應該順勢而為、與時俱進,充分利用新興技術的優勢推廣國學經典文化。隨著數字閱讀受眾的逐年擴大以及大眾閱讀習慣的改變,國學經典閱讀面臨著越來越小眾化的困境。然而,新技術的興起給國學經典出版帶來的不僅僅是挑戰,更多的是機遇。
目前,我國國學經典的數字化進程成績顯著。比如,我國國家圖書館建立了“中華古籍資源庫”,統計收錄了上萬多條書目信息,為有需求的讀者檢索書籍提供了極大便利;中華書局打造了古籍的線上線下整理出版平臺,吸引了眾多學者參與到國學經典的整理活動中來,并將相應整理本進行紙質出版;國學時代還開發了一站式國學教育解決方案和大型中華古籍全文檢索數據庫,為讀者提供國學專題數據庫定制服務。國學經典出版的已有成績當然應該肯定,也可以看出,備出版單位早已有意識地跟進時代發展的步伐。
然而,大多數數字化的嘗試,往往只是流于媒介形式上的轉換,并未做到“真融”“深融”。在內容方面,出版單位并沒有根據不同媒介的受眾,作出相應的、符合媒介邏輯的策劃和營銷方案,這使得其難以在新時代吸引更多年輕的讀者參與到國學經典閱讀當中來。這方面的創新,可以參考岳麓書社所做的嘗試。岳麓書社開發了四大名著的數字出版項目,進行了專家講解、名家演播、讀者互動等方面的嘗試,以數字化方式為新時代的讀者提供了多維度的國學經典延伸閱讀服務。特別是借助二維碼技術,通過名家演播版使文本內容得以擴展,加入的音頻和視頻元素更加符合當前受眾的音頻聽書和短視頻趨勢,為讀者帶來了全新的立體化閱讀感受。近年來,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擴展現實(XR)更是成為技術領域熱議的話題,這類技術也已經逐步應用到傳統出版中來。當前的VR技術,主要用于展示圖書形象、播放虛擬動畫、演示書中案例等,以提升讀者的閱讀興趣。長遠來看,該技術也可以應用到營銷環節中,從購買環節就深入到用戶的體驗當中。
總的來說,無論是紙質出版還是數字融合出版,最基礎和最重要的永遠是內容本身。國學經典的內容價值毋庸置疑,但是必須要承認的是,古文閱讀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有困難的。“降門檻”是一種站在用戶角度思考的做法,即對經典國學古文內容進行加工,使之面向普通讀者更加友好,讓更多的大眾不會因為自身文化修養欠缺或沒有時間完整閱讀過經典原著,而感覺自己距離國學經典遙遠。例如,果麥推出的《詩經》,剛一上市就成為爆品。它的創新之處在于,對生僻字、多音字、假借字進行了注音,大大提高了書籍的易讀性;書中所配精美插圖不僅與相關詩篇緊密對應,還結合了現代生物學對圖中物種作出簡要說明。與此同時,還邀請了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駱玉明親自解注,為每篇作品增添題解,讓讀者在開篇就能對內容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注釋方面,綜合歷代名家見解,保留重要異說,為讀者提供不同視角的解讀,這樣在閱讀時,讀者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選擇自己認同的注釋觀點,也是一種提升參與感的方式。果麥從形式到內容的種種創新,可以說是全方位為讀者提供著服務,值得更多出版企業學習借鑒。
此外,在這個強調“用戶思維”“以人為本”的時代,各出版企業務必要跳出傳統“編印發”的思維模式,從策劃端起就要做到精準抓住用戶心理和實際需求,觀察人、了解人、服務人。當今時代,閱讀早已不再是單純為了學習和積累知識,而是逐漸演變成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一部分,傳統國學經典出版中的趣味已被大眾娛樂文化風潮中追求愉悅、輕松的閱讀體驗所取代。在博物館文創持續火熱的影響下,故宮出版社借力融合出版的優勢,充分利用故宮博物館自身豐富的IP資源進行文旅創新開發,同時結合阿里、騰訊等渠道和流量優勢,推動國學經典文創圖書產品的銷售、文化的傳播和品牌推廣。2024年春節期間,“紫禁城里過大年”數字文化節首次以數字融合出版的形式在國家體育場鳥巢落地,故宮出版社將“數字故宮”“活力故宮”進行出版轉化,很好地踐行了國學經典數字融合出版的成果。
盡管這種娛樂化的傾向受到了很多學者的詬病,但不能否認的是,這種貼近讀者實際需求的嘗試,確實在某種程度上推廣了經典閱讀。
綜上,國學經典出版近年來愈發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樣態,各出版企業在創新與轉型發展的道路上,正在進行著不懈的探索。歸根究底,唯有對出版事業葆有敬畏和初心,順應時代變化,處處以人為本,滿足讀者對高品質精神文化的追求,才能在新時代下為經典國學出版的高質量發展真正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