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應用,使得開展“人工智能+”行動賦能新聞傳播實踐創新越發迫切。新聞內容的生產與傳播方式以及信息交互與傳播模式等產生深刻變革,要求在新聞傳播實踐創新中擁抱“人工智能+”,從而實現新聞生產與傳播技術的突破。文章通過梳理“人工智能+”行動的意義,闡述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在新聞傳播實踐創新中的必要性,并分析“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實踐過程中的動力以及挑戰,進而提出通過擁抱“人工智能+”促進新聞傳播實踐創新的路徑,以期為國家新聞傳播實踐創新發展提供理論思考。
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等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內容。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前沿技術整合新聞傳播中的文字、圖片、短視頻、直播等社交媒體內容,對于實現新聞傳播實踐創新發展進而引導主流思想輿論十分有必要。當前,多數學者認為新聞傳播實踐創新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中的大數據、自然語言處理、虛擬仿真等技術,分析人民對于新聞內容的喜好與需求,能夠利用智能分發技術創新互動引導方式,達到實現精準傳播主流思想輿論的目的。同時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中的數據挖掘、文本挖掘、流量監測、內容識別與智能過濾等技術,及時發現并應對人們的各種思想變化,及時管控、清理各類有害內容,從而提升新聞傳播的治理能力,進而維護新聞傳播的意識形態安全。
“人工智能+”行動對新聞傳播的意義
202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提出,“堅持創新驅動。創新是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們要順應科技發展趨勢,以更加積極姿態推動科技交流合作,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要加速數字化轉型,縮小數字鴻溝,加快落實《亞太經合組織互聯網和數字經濟路線圖》,支持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機等新技術應用”;202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上提出,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深化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國際合作”。在政策制定方面,國家鼓勵新聞傳播領域加大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2023年7月,國家頒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鼓勵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應用,并要求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部門依據各自職責依法加強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的管理。
“人工智能+”行動給新聞傳播實踐創新帶來了技術支持。首先,自動化新聞內容生產。實施“人工智能+”行動使新聞實現了自動化生產。人們可以通過“人工智能+”的方式,快速地提取關鍵和熱門新聞信息,自動生成相關新聞要素,從而降低了新聞生產中的人力和資本投入,縮短新聞生產的時間以及提高新聞生產的效率,進而滿足用戶對實時新聞的需求。人工智能帶來的數字技術變革,是推動新聞生產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發展的重要方式。其中,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使得新聞采集以及編輯和發布更加高效。
其次,個性化新聞推送。實施“人工智能+”行動使新聞媒體能夠通過大數據技術了解用戶的新聞閱讀記錄和社交互動交流等信息,從而實現個性化、精準式地向用戶推薦其感興趣的新聞內容,降低了用戶搜尋新聞的時間和成本,并為用戶提供了豐富的特定領域的新聞內容。人工智能的發展既滿足了用戶隨時獲取新聞的需求,也通過評論、分享等方式實現了新聞供給方和需求方的互動交流。
最后,聚合式新聞報道。實施“人工智能+”行動使新聞媒體可以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方法,挖掘隱藏在數據中的新知識、新趨勢和新洞見,整合、篩選和呈現多個信息源的內容,從而為受眾提供更全面、客觀和權威的新聞報道。同時,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利用文本和情感分析以及建立主題模型等技術、手段、方法的創新,進一步深入挖掘和分析新聞數據,拓展新聞內容邊界。
“人工智能+”行動為新聞傳播實踐創新提供動力
“人工智能+”可以賦能新聞采集、編輯、發布和評論與分析,通過大數據分析,實時監測網絡熱點和輿論動態,提供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并自動抓取網絡上的新聞素材,提升新聞采集的效率。在編輯環節,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輔助進行自動校對、排版和摘要,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實現新聞的智能推薦、分類和排序。此外,人工智能技術還可以自動發布新聞,通過算法優化新聞推送,增強傳播效果。在評論與分析方面,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新聞評論進行情感分析,識別輿論傾向,從而為新聞工作者提供參考。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顯著提升了新聞傳播的效率,加快了數據和信息處理速度,在自動生成新聞稿件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能夠縮短新聞生產周期,并通過智能分發系統將新聞精準推送給目標受眾,提高傳播效率。例如,智能寫作算法可以根據實時數據生成新聞報道;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可以給用戶帶來身臨其境的新聞體驗。
提高新聞生產效率?!叭斯ぶ悄?”能夠通過自動化和優化新聞生產流程,顯著提高新聞生產的效率。例如,通過語音識別、內容糾錯、輿情分析等輔助功能,使“人工智能+”成為新聞創作者的得力助手。此外,人工智能通過數據分析可以自動生成新聞框架,具有快速、全面的特點,進一步提升了新聞發布的時效性。
重塑新聞內容形態。“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使得新聞內容形態更加多樣化,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例如,虛擬主播、智能翻譯機。“人工智能+”輔助寫作和風格仿寫等技術,豐富了新聞傳播的形式和內容,提升了新聞的視覺效果和互動性?!叭斯ぶ悄?”的運用使新聞傳播內容更加多元化,通過音頻、視頻、直播、VR、AR等手段,豐富了新聞表達的形式,重望了新聞內容形態,使新聞更加生動與直觀,為用戶帶來了更加新鮮且獨特的新聞體驗。
增強新聞傳播力、影響力。“人工智能+”能夠提供新的傳播手段和系統的解決方案增強新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叭斯ぶ悄?”的使用擴大了新聞傳播的覆蓋面,使得新聞傳播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報紙、電視渠道,而是運用多媒體手段,與新媒體進一步融合,提升新聞傳播的多元性和豐富性。同時,“人工智能+”的使用加大了對新聞業務的整合,運用現代技術手段提高新聞傳播的速度,運用數據分析實現新聞精準化、個性化的傳播。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對用戶新聞瀏覽信息的收集,包括新聞的點擊率和評論數等.抓取用戶新聞閱讀的偏好,實現新聞的定制化生產和服務相結合,進而為用戶的新聞提供更加便捷的閱讀體驗。
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叭斯ぶ悄?”賦能新聞傳播成為促進人類文明交流與互鑒的關鍵,通過提供新的思路、理念和路徑,“人工智能+”在國際傳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助于打破文化壁壘,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理解和交流。“人工智能+”的廣泛使用,鼓勵更多的用戶發表和傳播新聞。同時“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可以促進新聞交流平臺的建立,包括利用社交媒體、新聞網站評論區、論壇等渠道,為受眾提供新聞交流的空間。通過新聞的線上問答,提高了用戶的參與度,增加了新聞的互動性,改進新聞報道方式并滿足用戶對參與新聞整個過程的需求,促進了人類文明交流互鑒。
“人工智能+”行動給新聞傳播實踐帶來的挑戰
人工智能技術給新聞傳播也帶來了一些挑戰。數據安全和隱私泄露是主要隱患,因為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依賴于大數據的挖掘與處理,可能導致用戶隱私泄露。此外,模式化報道也可能導致內容同質化和淺薄化,使得新聞缺乏深度和人文關懷。另外,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可能會讓新聞生產依賴技術而缺乏價值判斷,從而導致媒體忽視新聞價值和公共性。
“人工智能+”環境下新聞的社會核心價值觀難以體現。盡管“人工智能+”的運用可以快速地完成新聞報道的任務,但很多時候其無法將新聞工作者的獨特視角和情感表達出來?!叭斯ぶ悄?”的新聞生產方式可能導致新聞內容的同質化,降低受眾的閱讀興趣。另外,“人工智能+”的新聞生產方式無法自動準確地植入價值觀。人工智能技術在處理復雜事件和敏感新聞事件時,難以準確把握事實和判斷是非。
“人工智能+”環境下用戶的隱私權和信息安全難以保證。當前,用戶對于自己的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有著高度關注,如果這些數據被濫用或者泄露,將會導致媒體用戶流失和聲譽受損。在大數據環境下,人們的隱私很難被保護,因此部分學者反對在新聞生產中直接使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生產和傳播。
“人工智能+”環境下新聞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難以保障?!叭斯ぶ悄?”包含了機器和技術的使用,“人工智能+”環境下新聞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很多新聞的生產沒有進行原始素材的調查與分析,甚至為了在海量新聞中脫穎而出,斷章取義,編造虛假新聞。另外“人工智能+”的新聞生產方式通過技術捕捉不同用戶的偏好和興趣,然后根據用戶的歷史新聞閱讀行為,進行數據分析和相關內容推薦。這種新聞的傳播也容易忽略新聞本身的價值,導致新聞傳播浮于表面而缺乏深度。
“人工智能+”環境下新聞的多樣性和有效性受到挑戰?!叭斯ぶ悄?”新聞的生產和傳播展現為一種聚合式新聞報道,然而這種新聞報道方式可能使新聞內容生產與傳播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難以保障。另外“人工智能+”的新聞生產方式往往是基于過去的一些文獻自動合成,內容顯現具有固定的模式,內容也常?;逎y懂、雜亂無序,導致一些用戶在新聞閱讀中出現困惑。
“人工智能+”行動賦能新聞傳播實踐創新的路徑
通過實施“人工智能+”行動賦能新聞傳播實踐創新的主要目標是提升新聞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把握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解決好當前我國傳統新聞傳播面臨的壓力,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因此,相關人員應該把握好“人工智能+”行動賦能新聞傳播實踐的國家政策,加快“人工智能+”背景下新聞傳播主體的供給結構改革,通過創新內容生產與傳播方式以及進行數據深度挖掘等實現新聞傳播實踐創新發展。新聞傳播實踐創新路徑具有多維度、多層次的特征,“人工智能+”行動賦能新聞傳播實踐創新要通過整合不同領域的資源,為受眾帶來更加豐富、多元的新聞體驗。有關人員要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新聞生產能力,采用自動化寫作和智能編輯等手段來提高新聞寫作的效率和質量。另外,有關人員在“人工智能+”行動賦能新聞傳播實踐創新中,需要精準把握好“人工智能+”行動對新聞傳播實踐創新影響機制和效應,不斷豐富新聞傳播內容和拓展新聞傳播邊界。具體實施方面,有關人員要做好“人工智能+”新聞傳播實踐的頂層設計,將“人工智能+”發展與新聞傳播實踐創新發展協同起來,加強“人工智能+”新聞傳播實踐中的技術引入、整合和改進,解決好新聞傳播與新媒體深度融合的挑戰;發揮“人工智能+”行動在改進媒體實踐中的優勢,打破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界限,創造出更豐富、立體和高效的傳播效果;優化生產流程、降低生產成本以及創新新聞內容,提升新聞傳播的時效性和互動性,進而提高新聞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