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凱巖
(山西華陽集團 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二礦,山西 陽泉 045000)
山西華陽集團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二礦位于山西陽泉礦區,井田占地面積約為116 km2,井田南北走向長度約為16 km,工業儲量約為1 895.76 Mt,設計生產能力為3.7 Mt/a,礦井以2 個礦井進行全井田開拓,其中1 號井內九七盤區的97307 工作面煤層埋深290~370 m,煤層平均厚度1.7 m,傾角為2°~9°,屬于薄煤層,工作面走向長1 402 m,傾向長179 m。查閱煤礦地質資料,97307 工作面屬于低透氣性煤層的高瓦斯工作面[1],在綜采作業中容易出現瓦斯濃度因聚集增加導致的爆炸事故發生,目前工作面的通風系統布置如圖1 所示。有2個進風巷道(97213、97214)和1 個回風巷道(97215),形成Y 型通風結構[2],但由于沿空留巷段采空區兩巷風壓不平衡導致通風阻力增大[3],瓦斯排放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采用瓦斯綜合治理技術,解決瓦斯井下集聚問題,降低瓦斯安全隱患風險,對安全開采作業有著極大的現實意義。

圖1 97307 工作面通風系統布置示意Fig.1 Ventilation system layout diagram in No.97307 Face
根據二礦97307 工作面開采工藝以及瓦斯治理系統,從采空區漏風治理、瓦斯積聚抽采2 個方面進行瓦斯綜合治理。
礦區內97306 工作面結構與97307 工作面結構基本相同,但通風系統采用的是U 型結構,為了驗證U 型與Y 型結構通風系統效果,對比了2 種通風系統在采用切頂卸壓自動留巷開采工藝[4]時上隅角瓦斯濃度,發現Y 型結構通風系統在開采同時期瓦斯濃度可降低0.17%~0.27%,濃度對比如圖2 所示,表明當前Y 型結構通風系統效果優于U 型結構,但在實際開采中發現,Y 型通風系統沿空留巷段采空區兩巷風壓不平衡[5],雖然可以通過調節2 個進風巷道風量,降低風壓壓差,但過長的通風路線使得通風阻力大[6],尤其是沿空留巷段在進行大型設備轉運時,巷道通風量會受到明顯影響[7],導致瓦斯濃度監測系統報警的情況時有發生,通過監測發現當前Y 型通風系統存在漏風問題,尤其在沿空留巷段尾部20 m 范圍內尤為明顯,且瓦斯抽放埋管直徑偏小,抽排量小于了漏風量,造成擋矸墻前瓦斯偏高并向外涌出現象[8],采空區漏風治理采用調壓減漏和封堵封漏2 種措施[9]。

圖2 上隅角瓦斯濃度變化曲線圖Fig.2 Curve of gas concentration change in upper corner
2.1.1 調壓減漏
采空區漏風量的影響因素之一是97213 巷和97214 巷2 個進風巷道存在的壓差,進風巷道風量分別為1 200 m3/min、650 m3/min,對應的監測壓差值為42 Pa;調整進風巷道配風量為950 m3/min、1 100 m3/min 后,2 個進風巷導致的沿空留巷通風風壓差下降了24 Pa,達到較低的15 Pa,進風壓差降低,采空區氣體向留巷段泄露的動力降低,監測發現漏風量下降了42 m3/min,穩定在38 m3/min,擋矸墻前瓦斯濃度降低了0.37%。
2.1.2 封堵封漏
對采空區擋矸墻進行密封,降低漏風量。擋矸墻采空區側用風筒布、鐵絲網和鋼筋網結構進行密封[10],外側采用木板、風筒布和塑料網結構并進行混凝土噴漿結構進行密封。施工后采空區內瓦斯濃度保持在2.1%左右,擋矸墻外側瓦斯濃度為0.7%左右,提升了瓦斯治理效果,擋矸墻結構示意如圖3 所示。

圖3 擋矸墻結構示意Fig.3 Structure of gangue retaining wall
單一降低采空區漏風量的措施不能完全實現瓦斯安全治理目標,需要對工作面煤層鉆孔進行瓦斯預抽排,以降低綜采過程中巷道瓦斯積聚。煤層中瓦斯抽排鉆孔的設計與布置是關鍵,結合工作面煤層特點,采用頂板走向高位長鉆孔和傾向高位鉆孔為主、順層鉆孔為輔的方式進行瓦斯積聚抽排。
2.2.1 頂板走向高位長鉆孔
在97307 工作面設置4 個頂板走向高位定向長鉆孔,鉆孔布局如圖4 所示,鉆孔起始位置為97214 通風巷,沿著頂板走向向工作面上隅角方向施工,利用ZDY-11800LD 型鉆機,鉆桿直徑120 mm,鉆孔長度最長為600 m,在裂隙帶里進行定向鉆孔,能夠在鉆孔和鉆場數量較少的情況下,進行大流量瓦斯混合氣體抽排,且施工難度低,成本低。

圖4 沿空留巷工作面頂板走向高位長鉆孔布局Fig.4 Layout of high-level long boreholes along the roof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working face
2.2.2 頂板走向高位普通鉆孔
頂板走向高位普通鉆孔鉆場從在97214 巷距離切眼位置50 m 處開始,間隔50 m 設置24 個鉆場,鉆場為上邊3 m、底邊6 m、深度3 m 的梯形結構,鉆場高度與97214 巷高度相同,從鉆場向工作面上隅角方向打扇形頂板穿層鉆孔,鉆孔直徑為113 mm。
2.2.3 頂板傾向高位鉆孔
頂板傾向高位鉆孔區間為97215 巷接近切眼位置處至設計停采線20 m 處,共布置232 個傾向高位鉆孔,通過瓦斯抽采,使采空區形成微負壓,避免采空區瓦斯從擋矸墻縫隙擴散至留巷段。鉆孔水平傾角20°,傾向長度為65 m,垂直高度為21 m,在距離切眼位置300 m 范圍內,孔間距6 m,后段孔間距為10 m,傾向高位鉆孔直徑為113 mm,頂板傾向高位鉆孔布置如圖5 所示。

圖5 沿空留巷工作面頂板傾向高位鉆孔布置Fig.5 Layout diagram of high-level boreholes in roof tendency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working face
2.2.4 順層鉆孔
在97214 巷距離切眼10 m 處至停采線前10 m范圍內的煤壁,向97307 工作面側進行順層垂向鉆孔,鉆孔間距為6 m,鉆孔為橫向單層,共197 個鉆孔。
2.2.5 采空區埋管
將97215 巷D457PE 管通過正前橫川引出至97214 巷,用于抽采沿空留巷段正前采空區內集聚的瓦斯。
對97307 工作面進行采空區漏風治理、瓦斯積聚抽采等瓦斯治理措施后,對工作面瓦斯量進行了持續跟蹤,以評價瓦斯綜合治理措施的有效性。監測數據顯示,在工作面回采作業期間,回風瓦斯濃度最大為0.48%,風排瓦斯量為9.6 m3/min,頂板走向高位長鉆孔、頂板高位普通鉆孔、頂板傾向高位鉆孔和順層鉆孔的抽放量分別為3.8、3.1、1.8和3.9 m3/min,共12.6 m3/min,各鉆孔抽放氣體瓦斯濃度不同,頂板走向高位長鉆孔抽放瓦斯濃度高達28.2%,頂板傾向高位鉆孔抽放瓦斯濃度為4.6%,其余鉆孔排放瓦斯濃度為9.7%,瓦斯抽采率達到58.6%。
利用U 型通風系統抽采量和Y 型通風系統抽采量監測數據繪制瓦斯抽采量對比曲線圖,如圖6所示,可以看出2 種通風系統的瓦斯抽采量均隨著工作面的推進距離增加而增大,除600 m 處因煤體的非均質特性差異導致抽采量變化外,對比可以看出,Y 型通風系統瓦斯抽采量明顯大于U 型通風系統,表明97307 工作面采用的Y 型通風系統通過采空區漏風治理后,是較佳的瓦斯治理方式。

圖6 瓦斯抽采量對比曲線圖Fig.6 Comparison curve of gas drainage volume
風排瓦斯量能夠反映出回采巷道中瓦斯濃度情況,最大風排瓦斯量越低,表示回采巷道瓦斯含量越低,表明瓦斯治理措施效果越明顯。圖7 為97306 和97307 兩個工作面采用不同瓦斯治理措施后最大風排瓦斯量對比曲線圖,可以看出在工作面推進的各距離處,采用采空區漏風治理、瓦斯積聚抽采等瓦斯治理措施的97307 工作面最大風排瓦斯量均低于采用以上瓦斯治理措施的97306 工作面最大風排瓦斯量,在推進至1 000 m 時,最大風排瓦斯量降低18%左右,說明瓦斯治理效果明顯。

圖7 最大風排瓦斯量對比曲線圖Fig.7 Comparison curve of maximum air exhaust gas volume
針對山西華陽集團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二礦高瓦斯97307 工作面,治理效果不佳,開采風險大的問題,進行瓦斯綜合治理技術研究與應用,形成以下結論。
(1)97307 工作面采用的Y 型通風系統效果優于U 型通風系統,調整進風巷道配風量為950 m3/min 和1 100 m3/min,留巷兩側平均風壓壓差降低到15 Pa,對采空區擋矸墻進行密封,降低漏風量,擋矸墻前瓦斯濃度降低了0.37%。
(2)采用頂板走向高位長鉆孔和傾向高位鉆孔為主、順層鉆孔為輔的方式,對工作面煤層鉆孔進行瓦斯預抽排,并在擋矸堵漏墻上埋設D457PE管通,用于抽采沿空留巷段正前采空區內集聚瓦斯。
(3)監測瓦斯抽采量和風排瓦斯量表明,采空區漏風治理、瓦斯積聚抽采等瓦斯治理措施的97307 工作面瓦斯濃度明顯降低,綜合計算工作面絕對瓦斯涌出量,抽采率為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