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柄淇 喬洪亮
(東北石油大學,黑龍江 大慶 163000)
英語寫作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反映了學生英語的整體素養。 讀、聽是以輸入為主,而寫是以輸出為主。 通過對學生語言能力的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思維邏輯、自身思想和理解能力。將語料庫運用到英語寫作教學中,既能展示“數據驅動”的創新與探究,又能為廣大教師提供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 基于語料庫的數據分析不僅優化了傳統的英語寫作教學模式,同時改進了英語寫作課程的手段,還為英語寫作教學手段和應用開發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文章研究基于美國當代語料庫(COCA),借助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平臺,探討基于語料庫的英語寫作教學模式。
語料庫(corpus,復數為corpora)一詞源于拉丁語,本意為body,指大量真實使用過的語言,依靠電子計算機集分類、存儲、附碼或標注后形成一個巨大的電子資源庫,供使用者進行學習、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的電子文本集。 語料庫語言學的先驅者John Sinclair(1999)認為:“語料庫是實際生活中所應用的實際語言的集合,能夠反映語言在使用過程中的特點?!盵1]語料庫既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學習環境,又可以根據單詞、短句出現的頻度來反映學習者的學習狀況。
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簡稱COCA。 2008 年,美國楊伯翰大學語言學教授Mark Davies 創立了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在線免費英語平衡語料庫,能夠幫助語言學習者了解單詞、短語以及句子結構的使用頻率及相關信息。 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十分注重語料庫內容的時效性,并以每年2000 萬字的速度更新和擴充。
語料庫既是一種新的研究手段,又是一種新的思考方式,是一個嶄新的天地。 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對語言材料的豐富,同時要指導學生合理運用語言材料,以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
語料庫輔助教學是一種基于語料的學習方式。DDL(Data-Driven Learning)是一種基于語料的探究型學習模型,是在基于語料的情況下,利用原始語料或借助語料搜索手段獲得的信息來實現對語言的學習。 中國很多學者都在利用語料庫進行外語教學的研究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工作。 何安平(2017)對實踐中運用語料庫進行了調研,并以《語料庫輔助英語教學入門》一書為例進行了有關研究[2]。 運用語料庫研究方法,對英語作文中的錯誤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另外,還有部分學者從語料庫的視角出發,對各個階段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了比較研究。
在理論方面,部分學者將語料庫應用于研究生階段的寫作教學,以考查其對外語學習者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運用語料庫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劉芹,何蕾等人(2017)開展了一項研究,將語料庫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3]。 現在,在國內應用最為廣泛的當屬于2011 年發布的“批改網”,這是一種利用語料庫技術自主開發的一種自動打分系統,部分教師和科研人員都把其應用于實踐教學,并通過大量的試驗驗證了有效性[4]。
21 世紀初,國外已有部分學者對語料庫進行了研究,其中以美國著名語言學家Tim Johns 和Chris Tribble 為代表,首次把語料庫運用到了實踐教學中[5]。 研究者發現,學生能夠從數據庫中獲取數據,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部分語言學家認為,基于數據驅動的學習行為符合當今語言學習的基本原理,即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觀察、總結。 研究發現,基于語料庫的交互學習策略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習者的語法錯誤、拼寫錯誤、標點符號以及詞語的安排,從而提高學習者的使用效率[6]。 Yoon(2004)通過對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作文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運用語料庫來教授學生的英語寫作,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自信心[7]。 大量的研究結果證明,運用語料庫的教學法,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英語的語法、詞匯,而且還能降低作文中的錯誤率,增強學生的寫作自信心。
總而言之,利用語料庫所提供的實際語言依據,能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分析、體驗到真正的語言,從而達到真正理解語言的目的,比憑直觀舉例、按語法書進行說教要好得多。
文章的研究對象是D 市某大學2021 級英語專業本科生,共69 名同學。 英語211 班34 人,英語212 班35 人。 兩個班級分別采用基于語料庫的英語寫作教學模式和傳統的寫作教學模式,在授課內容、教材等方面均保持一致,并且由同一教師授課。根據獨立樣本t檢驗,兩個班級水平基本一致,英語211 班為對照班,英語212 班為實驗班。
根據表1 和表2 的數據可得,英語211 班和英語212 班在前測上方差是相等的,即F=0.008,p=0.930,該數據滿足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齊性要求。結合表1、表2 可知,英語211 班(M=12.118,SD=2.493)在前測的成績上略低于英語212 班(M=12.329,SD=2.351),兩個班級的寫作平均分相差0.211。 再次通過數據表明,t[67] =-0.362,p[2-tailed]=0.719,CIorMD=-1.375,0.953,可以得到兩個班級的前測成績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其結果表明兩個班級的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沒有明顯差異,可以開展后續的實驗。

表1 英語211 班和英語212 班前測作文成績組統計

表2 英語211 班和英語212 班前測作文成績獨立樣本t 檢驗
實驗前和實驗后采用的都是英語專業四級寫作真題。
本研究進行了16 周的教學實驗,分為三個階段:實驗前(通過一套英語專業四級寫作真題測驗兩個班的學生的寫作水平,以確定他們是否適合作為研究對象);實驗中(采用基于語料庫的教學模式和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展開教學設計);實驗后(通過一套英語專業四級寫作真題測驗兩個班的學生的寫作水平是否有變化并對所取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收集了兩個班級的學生在英語前測和后測時的寫作成績。 兩次考試的作文評分標準都是參照英語四級考試的作文評分(滿分為20 分),并由三位教師輪流評閱,最后得出平均值。 收集資料后,利用SPSS 24.0 軟件對兩項測驗的得分進行了統計分析,并比較了兩項測驗的得分有無顯著性差異。
以COCA 語料庫為基礎的英語寫作教學模式,在實驗班英語寫作能力測試前、后均有一定的改善。本研究以兩個班為研究對象,分別對兩個班的英語作文教學效果進行測試。 測試的寫作是從英語專業四級寫作真題中選取的。 課后,由教師按照英語專業四級的標準對學生的作文打分。 在此基礎上,將兩個班級的后測成績輸入SPSS 24.0 統計分析軟件,對它們進行了正態分布的檢驗,并對后測成績進行了差異性的對比分析。
根據表3 和表4 可以得到英語211 班和英語212 班在作文后測成績結果上,方差是相等的,即F=4.985,p=0.029,滿足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齊性要求。 結合表3、表4 可得,英語211 班(M=13.76,SD=1.478)顯著低于英語212 班(M=14.54,SD=2.049),兩個班級的作文平均分相差0.78。 根據t[67] =-1.805,p[2-tailed] =0.076,CIorMD=-1.64,-0.082 可以說明兩個班級的后測作文成績存在著顯著差異。 與此同時,采用網上效應量計算器計算出獨立樣本t檢驗的效應量d為-0.436(CI=-1.64,0.08),即兩組平均值相差0.43 個標準差。根據Cohen(1988)的標準,0.43 大于0.20,小于0.50,屬于中等效應量。 后測成績數據表明,基于語料庫的教學方法對英語寫作成績產生顯著影響,影響程度中等。

表3 英語211 班和英語212 班后測作文成績組統計

表4 英語211 班和英語212 班后測作文成績獨立樣本t 檢驗
對于教師而言,以語料庫為基礎的寫作,可以使其首先知道學生寫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然后按照學生的需要來設計課堂教學。 以語料庫為基礎的英語寫作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加重視英文的輸出,在課堂上進行學習,從而促進了學生的參與,增強了他們的交流,提升了他們的課堂效率,讓他們的熱情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同時也讓他們能夠在課后積極地探究,確保他們的寫作修改策略的使用,不會出現“應付”的情況,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提升寫作能力[8]。
根據研究者在實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教學建議。
第一,基于語料庫的英語寫作教學模式最大的難點是當前學生所做的作業和測驗大多是以紙張形式進行的,不能通過電腦進行存儲與研究,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來對教學語料庫進行整理與構建。
第二,教師要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狀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轉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方法,防止“盲教”。 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料庫,根據學生的情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通過采取多種教學方式達到理想效果。
第三,以語料庫為基礎的寫作是一種輔助教學方式,教師應與其他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 基于語料庫的方式在學習文章的篇章框架、內容等方面有一些欠缺,可以通過教師反饋來輔助學習,并與課堂上的寫作教學結合,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作文的修改,從而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9]。
總之,以語料庫為基礎的英語寫作教學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英語的綜合表達能力,但仍存在著如何合理分配資源、如何從海量的統計資料中發現關鍵問題、如何高效地使用語料庫等方面的問題。 經過歸納,得出了應該著重于搭配和詞頻板塊的分析,[10]找到一些共性的題目,同時也要結合各種母語使用者的實際語料,將它們之間的差別進行比較,然后進行歸納和總結,最后再向學生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