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陳玲
【摘 要】職業體驗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四大主要方式之一,是指在實際工作崗位或模擬真實職業情境,通過學生真切體會,強化職業理解,培養職業興趣,提升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教育啟蒙的黃金時期,及時、正確的職業啟蒙教育對學生未來的職業選擇和規劃起著關鍵作用。本研究通過五年級上冊《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成長手冊》中“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一活動主題,將項目式學習應用在綜合實踐職業體驗教學中,讓學生了解項目式學習的具體應用和意義,激發學生的職業興趣,為其職業生涯的規劃埋下理想的種子。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 職業體驗
一、項目式學習的相關介紹
項目式學習通過問題驅動教學法讓學生自主探索社會、生活,自主實踐、研究與鉆研,旨在讓學生研究現實世界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和挑戰,基于此設計有價值和有吸引力的課題,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達成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主張以小組為單位,教師提供一些關鍵素材創造一個環境,學生組成團隊,通過在此環境里解決一個開放式問題來學習。其注重教學過程的生成性和學生的自主性。
二、小學職業體驗教學的現狀
小學階段是學生了解自己、認識社會、理解職業的初始階段,是職業生涯啟蒙的重要階段。筆者通過對學校綜合實踐教師和五年級196名學生進行調查,并查找相關文獻資料,發現小學生對職業的認識還不夠,職業觀尚未形成。職業體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職業課程開發不充分,職業體驗缺失
通過分析,筆者發現,實施“雙減”政策后,各校雖注重實踐體驗、活動育人,但在學生職業體驗這方面的課程開發并不完善,只能依托于《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成長手冊》中相關職業體驗主題,但真正落實的寥寥無幾。教師雖有相關職業體驗教學意識,但由于學校內部無相關職業體驗場域,無法正常開展相關的職業體驗活動。職業體驗活動的開展除了要制訂計劃,更重要的是要營造、模擬真實場景或帶領學生到真實場景中去體會、感悟。大多數教師教學時會誤認為職業體驗課程與其他課程一樣,僅僅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講解與某一職業相關的內容,學生缺乏直接實踐體驗,缺少對職業的感性認識,并不能收到良好的體驗效果,學生職業體驗質量大打折扣。
(二)教師隊伍構成單一,培訓意識薄弱
通過調查與走訪,筆者發現各校缺乏專門的綜合實踐教師,基本是其他科任教師兼任,雖有弊端,但也有一定的好處,融合各類教師,更能促進跨學科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但對于職業體驗活動而言,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學校的教師,這些教師雖有一定的學歷和專業知識,但實踐能力并不盡如人意,也不一定能了解各行各業的專業知識。學校更側重于職業體驗教學中的“雙師制”,即學校教師與外聘專家一起教學。專家不一定需要具備多么豐富的理論知識,只要具備多年的工作經驗,都可以被請進校園。隨著科技的進步,也有更多的“新型職業”誕生,教師需要不斷開闊眼界,拓寬視野,積極體驗與培訓,不斷提高職業體驗教學能力。
(三)職業體驗體系不完善,缺乏連續性
目前小學階段,職業體驗教育的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尚不完善。雖然各市、區持續組織常態化綜合實踐教研,但職業體驗的教研缺乏一定的層次性與連續性。職業體驗活動更側重于走出學校,與社會接觸,這對教師知識、經驗和能力要求更高,需要教師能自主根據本班學情動態調節相應課程目標和課程步調,做到對不同的學生的要求有所不同。學校更應結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考察區域職業特點和職業環境,設計適合各學段學生、符合學生的認知和實踐能力的職業體驗項目,旨在讓學生對職業的了解循序漸進,從認識、感受到實踐至創新層層遞進。職業體驗并不是活動,不可能一次、一堂課就可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觀,而是讓學生在了解各行各業后,慢慢確定自己喜歡的、適合的職業,這就需要學校和教師持續開展進階式職業體驗,從而使得學生的職業觀念在一次次體驗與實踐中慢慢形成。
三、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職業體驗中的實例應用
項目式學習要求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能就自己選擇的一個具有一定挑戰性的研究問題或主題進行持續性研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研究方向和結果不斷進行修正與反思,最終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進行展示和分享。職業體驗也注重“體驗”的重要性,讓學生在真實的職業情境交互中通過感官直接獲得體驗。通過“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一活動,筆者發現學生進行職業體驗過程中的每一環節都滲透著項目式學習的理念。
(一)自主選題,激發職業興趣
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職業幻想期”,學生的未來職業選擇大多是受好奇心和興趣影響。項目式學習則是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自主發現問題并自行擬定可供研究的主題。學生在自行參觀學校旁邊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行知基地青少年黨史國史教育展后,被展館的愛國主義內容觸動,決心為展館宣傳出一分力。立足學生直接經驗和真實感受,把握學生對“展館宣傳員”這一職業充滿好奇的契機,激發學生進行職業體驗的興趣,引導學生充分進入角色,致力于讓學生在真實的職業體驗過程中生成更進一步的職業感受,了解某種職業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二)問題導向,提高職業認知能力
本研究倡導以問題為導向,建構職業體驗學習共同體。以“展館宣傳員”職業體驗為重點,小組進行探究,促進學生主動了解職業性質,發現自身優勢,提高職業認知能力。在活動中,各小組以“展館宣傳員”為中心進行不同職業方面的體驗與探究。如“電子宣傳頁”組注重電子宣傳頁的制作與宣傳;“小小講解員”組負責撰寫講解詞、組織展館講解員的培訓及實地參觀;“快看”組偏向視頻拍攝與剪輯,注重創意與文案撰寫;“秀舞臺”組側重舞臺劇、小品表演。各小組在職業體驗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增強職業意識,對自身的性格、專長、認知、能力也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初步形成職業啟蒙。此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認識,形成正確的職業觀,為自己的職業規劃打下基礎。
(三)真實情境,深度職業體驗
真實的情境是學生職業體驗的重要前提。研究中,筆者將教學場地移到學校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學生基于真實情境進行職業體驗,了解職業基本信息。“電子宣傳頁”組合作制作宣傳頁,遇到困難時請教同學、教師,完成宣傳頁制作后交給展館館長審核、修改,最后在全校發布;“小小講解員”組進行職業體驗時,身穿講解員服裝,佩戴講解員綬帶、喇叭,在門口接待參觀者進館,引導其按順序參觀,講解至展館出口,送別參觀者;“快看”組在展館中拍照片、錄制視頻、修圖、剪輯、添加文案,在制作過程中還請同學、家長來觀看視頻并提出建議,再進行修改。對學生而言,在真實情境中進行職業體驗,有助于了解各職業所需品質,發現自身專長,加深職業理解。
(四)多元評價,促進職業提升
在“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職業體驗中,筆者主張采用多元評價方式,注重學生在職業體驗過程中對這一職業的認識和展現出來的職業素養。以 “小小講解員”評價表為例(見表1)。
從表格中,我們不難發現職業體驗評價關注學生對職業的認識,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形成。由于各小組職業體驗項目有所不同,其評價標準也有所側重。但其共同點都是以星級代替分數、自評與他評相結合,主張職業能力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重視職業體驗過程中的自我反思與總結,以評價提升職業能力。
四、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職業體驗中應用的意義
本研究基于對項目式學習的相關研究,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職業體驗內容,以“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一內容為例,旨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體驗中提高職業認識,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
(一)項目式學習助力綜合實踐活動職業體驗具有可行性
項目式學習應用于綜合實踐活動職業體驗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項目式教學以問題為引領、以任務為載體,鼓勵學生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職業體驗也鼓勵學生從自身經驗出發,依據真實情境,獲取真實職業體驗。可見,兩者都主張學生自主選擇探究主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都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實踐性和真實性。項目式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職業體驗是相匹配的、可行的。
(二)項目式學習助力綜合實踐活動職業體驗內容深度發展
項目式學習應用于職業體驗可以促進課程內容的整合性和豐富性。過去,課程內容側重知識性理解,缺乏基于項目主題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多學科、多內容的整合性設計,缺少思維拓展。項目式學習的加入,主張學生基于主題自主探究,使學生在職業體驗過程中學習知識的同時開拓思維,促進學生不斷擴展研究內容,職業體驗內容愈發豐富。開展“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項目時,學生除了體驗講解員職業,還了解到視頻編輯員、電子宣傳報編輯員等其他各類宣傳方面的職業,研究更加深入,職業體驗內容更加豐富。
(三)項目式學習助力綜合實踐活動職業體驗多元評價
評價環節是所有活動設計過程中的重要一環。項目式學習的綜合實踐活動職業體驗課程設計,注重多元評價,主張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根據職業體驗的特點,評價時更側重在職業體驗過程中的職業認識、職業能力、職業素養的養成。評價主體除學生自我評價促自我職業反思、自我職業成長外,也加入學生互評、教師評價,更延伸至家長、社會人員,鼓勵邀請專業人士參與評價,如“小小講解員”職業體驗中邀請展館館長評價,注重職業體驗評價的專業性。
本研究只是筆者將項目式學習應用于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職業體驗的初步嘗試,項目式學習對學生職業體驗的升華、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能力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綜合實踐活動職業體驗研究過程中,筆者會繼續深入,不斷探究。
【參考文獻】
[1]陳威,程輝.體驗“小職業”? 感受“大社會”? 規劃“我人生”——淺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職業體驗活動設計與實施[J].新課程(下),2014(7).
[2]黃瓊.中小學職業體驗活動要抓住關鍵要素——《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職業體驗”主題解讀[J].人民教育,2018(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