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為盛唐的說法,是明代高棅在《唐詩品匯·總序》中首次提出來的。他把唐詩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階段。史學上的盛唐一般指唐高宗永徽時代到唐玄宗“安史之亂”之前。唐朝之后,中國歷代再沒有盛朝的說法,即使是疆域當時世界第一的元,也沒有被稱為盛元,遑論后世的明清兩朝了。
一個朝代被稱為盛世,首先要太平。從唐太祖太宗結束了隋末農民戰爭建立李唐王朝開始,中國分久必合,終于迎來了上百年太平盛世。從公元618年唐建國到公元755年安史之亂,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迎來了難得一見的長久和平和繁榮昌盛。
隋大業五年,全國戶數907萬,若以每戶五口計,全國總人口約4500萬。而到了唐玄宗開元盛世,天寶末年全國人口已經達到了8000萬左右,差不多翻了一倍。
被稱為盛唐,除了人口眾多以外,還在于疆域廣闊。唐朝的疆域在極盛時期,東起朝鮮半島,南抵越南順化,西達中亞咸海以及呼羅珊地區,北包貝加爾湖至葉尼塞河下游一帶。國土面積達1237萬平方公里。這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僅次于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國家疆域之廣大,也就形成了文化的博大精深。
唐朝的文學和詩歌更代表了盛世。文化昌明,當時四方來朝,日本、朝鮮等國都派出遣唐使來中國學習,中東西亞地區以黑衣大食為首的國家也跟大唐往來不斷;著名的唐僧玄奘能夠西游印度取得真經,跟國力強盛的大唐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無阻有巨大的直接關系。此時的唐朝,政治清明,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極大。而經濟文化的繁榮,反過來促進了國家的穩定。
唐都長安,堪稱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城市。長安城的面積達84平方公里,是漢長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時期的拜占庭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大7倍,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達城大6.2倍,比古羅馬城大5倍,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城”。這種領先優勢一直保持到西方工業革命才結束。
唐代的文物極其發達。金銀器是唐代文物中最有代表性的文物品類之一。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金銀器窖藏堪稱無與倫比的寶藏。唐代的瓷器南青北白,僅以唐三彩來看,其作為雕塑和彩色陶瓷,已經達到了中國古代雕塑史和彩陶瓷的頂峰,后世無人能再次登頂。唐三彩的雕塑,和著名的古希臘羅馬雕塑相比,毫不遜色。而唐代的書法、繪畫,無一不精,其藝術高度,千年之后的明清時期也不過堪堪相比。
(摘自《文史知識》 蔣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