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堃,1986年出生,中共黨員,湖北省公安廳刑偵總隊重案支隊二級警長。從警16年,他從一名普通民警,成長為湖北省公安大數據研判領域的青年專家,主辦和經辦電信網絡詐騙案件600余起,榮立個人二等功2次、個人三等功3次,被公安部聘為“全國公安機關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專家”。
這里,是無聲的戰場。沒有歹徒窮兇極惡的嘴臉,沒有沾滿鮮血的刀尖,沒有惡劣環境下的你追我趕,有的只是點擊鼠標和敲擊鍵盤發出的“嗒嗒”聲……但這里處處充滿驚心動魄,時刻在與看不見的罪惡較量。
湖北省公安廳偵查中心,李堃和他的戰友們每天堅守在電腦前,與網線另一頭無數貪婪的眼睛和趨利的雙手斗智斗勇,努力打贏每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
“互聯網并非不法之地,我始終堅信‘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作為省內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專家,每一次數據流中暗涌的詭異信號,都難逃李堃的火眼金睛。他與同事們一起將互聯網編織成疏而不漏的恢恢“天網”,讓犯罪分子無所遁形。
“精確制導”破解貓鼠游戲
“有市民被詐騙322萬元,立即研判!”
接到緊急研判指令,李堃帶領同事們有條不紊地行動起來。僅用6個小時,涉案的862個賬戶、7萬多條資金流水,以及上百個涉詐APP和網站被全部查清。在省市縣三級公安機關的共同努力下,犯罪團伙被一網打盡,戰果擴展到全國31個省市,5萬余名潛在受害人被成功預警。
想在茫茫“網”海中捕捉到犯罪分子的蛛絲馬跡并不容易。李堃與戰友依托湖北公安機關十余個警種的數據資源,在海量信息中找出犯罪人員、軌跡、窩點等精準坐標。
“偵破電詐案件就像一場‘貓鼠游戲’,對方將違法犯罪的關鍵證據‘藏’在網絡里,我們就通過網絡去找、去挖、去摸清楚。”憑借十多年的電詐辦案經驗,李堃能精準捕捉并挖出潛藏在數據背后的犯罪信息,為一線辦案提供“精確制導”。
2022年1月,湖北省公安廳發起“雷火—剝繭”集中會戰。隨著“剝繭”集中會戰的深入,發生在咸寧市的一起機票退改簽案進入李堃的視線。通過偵查,李堃追蹤到犯罪分子手機號碼和社交賬號,發現這個案件背后竟是一個盤踞在緬北的特大電信網絡詐騙集團。
這個詐騙集團十分狡猾,他們將引流、詐騙、洗錢、取現等各個環節獨立開來,每個環節之間只存在單線聯系,還利用大量信用卡進行洗錢操作,來逃避警方的追蹤。
兩個多月時間里,李堃和同事們每天吃住在辦公室,緊緊盯著各類數據資源,抽絲剝繭,從詐騙團伙追蹤到多個洗錢公司,再從多個洗錢公司追蹤到更多的詐騙團伙。通過將各類線索串聯合并,順藤摸瓜、順瓜摘藤,梳理出相關聯的電詐案件近千起,規模之巨,全國少見。更關鍵的是,通過對資金流的精準追溯,犯罪集團利用信用卡洗錢的通道完全暴露在警方的視野之下。
有了后方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警方在一線集群作戰、統一收網,最終在全國范圍內抓獲嫌疑人72人,涉案手機、電腦等電子終端設備170余臺,帶破全國電詐案件892起。至此,咸寧“3·03”電信網絡詐騙案告破,這個涉案金額達6.7億元的特大電信網絡詐騙集團被徹底摧毀。
“得知消息的那一刻,緊繃了兩個月的神經才松了下來。”李堃說。
跟網絡犯罪“較勁到底”
李堃從小酷愛計算機,對網絡攻防尤其感興趣,極富正義感的他選擇了最合適自己的職業道路——從警。
2008年,李堃從湖北警官學院畢業,考入蘄春縣公安局橫車派出所,成為一名人民警察。也是在這一年,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當時,網絡偵查還是個新鮮詞,基層派出所民警普遍對涉網犯罪感到陌生。為提升工作效率,李堃大膽創新,創建了橫車派出所網上警務室,與群眾線上交流,拓展辦案信息來源。當時這在整個黃岡市公安系統尚屬首例。
“我可能遇上詐騙團伙了!”2009
年10月的一天,李堃收到一名QQ網友爆料,稱蘄春有一伙酒托騙了不少群眾。這伙酒托先是通過網絡精準鎖定“獵物”,接著利用線下酒托服務開展消費詐騙。這種犯罪手法在當時很新,沒人知道該怎么查。
因為懂網絡,剛入警一年的李堃擔起破案重任。從網友提供的線索入手,李堃和同事網上網下密切配合,潛入犯罪窩點偵查近半個月,摸清了這個犯罪團伙的組織架構和作案手法,并赴武漢和廈門將該犯罪團伙一網打盡。
因破案能力出眾,李堃被調到蘄春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工作。2016年,刑偵大隊鎖定了一起“裸聊詐騙”案的犯罪嫌疑人高某。民警在犯罪嫌疑人家附近蹲點三天,始終沒有發現蹤跡。
“再耽誤下去,犯罪嫌疑人有可能消失得無影無蹤,到時候線索就斷了,必須馬上找到他!”當時條件有限,在缺乏技術支撐的情況下,李堃運用所學網絡知識迅速鎖定他的位置在醫院。李堃與同事馬不停蹄趕往縣城兩家醫院排查,最終在其中一家醫院將高某抓獲。
經過突擊審訊,李堃挖出了這起“裸聊詐騙”案背后的整個犯罪鏈條。他與同事奔赴6省市,行程7000余公里,最終抓獲犯罪團伙成員50多名,追回價值500余萬元的贓款贓物。作為偵破此案的主要成員之一,李堃榮立個人二等功。
“這起案件中,有名群眾被騙100多萬元。當部分損失被追回時,他緊緊握著我的手不松開,眼里滿是淚花。”李堃回憶,那一刻,他就暗下決心,一定精進網絡技術,和網絡犯罪“較勁到底”。
“跑”在電詐犯罪前面
《網絡犯罪二十講》《網絡犯罪趨勢》《虛擬貨幣犯罪形態分析》……在李堃的辦公桌上,堆放著許多研究網絡犯罪的書籍。
在同事眼中,李堃愛鉆研,尤其喜歡研究網絡犯罪的新方式、新手段。“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李堃說。
一次,咸寧市公安局抓捕了一批參與電信網絡詐騙的犯罪嫌疑人,多次審訊仍無法確定嫌疑人的犯罪事實。為盡快查清整個犯罪鏈條,李堃被派往咸寧參與審訊。
李堃翻看前幾次審訊的筆錄,發現在訊問其中一名嫌疑人時,他回答自己是“搞貸款的”,李堃馬上意識到這是電詐行業的“黑話”。“他們把架設GOIP(一種虛擬撥號設備)叫搞貸款。”在李堃的專業性面前,犯罪嫌疑人難以招架,最終交代了全部犯罪事實。
“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已經呈現專業化、產業化趨勢,犯罪手段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犯罪分子藏得更深、躲得更遠,令人防不勝防。”李堃說,“我們要做的,不是等案件來了,才開始根據案件找線索,而是要從打個案轉變為打類案,全力以赴‘跑’在電詐犯罪前面。”
在這一理念引領下,李堃積極開展前瞻性、規律性、系統性的網絡犯罪信息研判,加強對相關違法犯罪的流變溯源、技術拆解和沙盤推演,針對性研發反制工具和破解戰法。經過摸索,他研究出“節點突破”“以點擴面”等一系列實用性高、針對性強的技戰法。
2020年10月,恩施州發生一起針對大齡女性的“殺豬盤”詐騙案,犯罪分子將大齡女性騙進微信群,利用花言巧語引誘她們“投資理財”。抱著學習取經的心態,恩施州公安局刑偵支隊副大隊長周旭“帶案進組”,與李堃攜手研究此案。
接到案件線索后,李堃立即與同事們熟練地從梳理資金流水入手,開始尋求突破。僅用一個小時,就鎖定了該案件的全部犯罪人員信息和隱藏窩點。在李堃的技術支持下,周旭調動恩施州公安局警力順線追蹤、統一收網,很快將13名犯罪嫌疑人抓捕歸案。
守好群眾的每一分錢
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詐犯罪分子的詐騙方式和手段不斷更新,一種“線上詐騙+線下取錢”的新型詐騙模式開始“涌現”。
“相較于銀行轉賬,詐騙分子利用網約車‘閃送’服務、郵寄等方式運送現金或黃金,以不見面、不現身的方式將現金或黃金取走,以此規避警方的監查打擊和凍結止付。”在新型詐騙手段面前,老百姓的“錢袋子”頻頻失守,李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今年11月16日,李堃收到一條指向棗陽市的上門取現預警信息。通過大數據比對,他發現棗陽市小張莊社區一居民正與快遞公司聯系上門取件,寄件信息與取現預警的5萬元現金高度吻合。
李堃當即將預警信息下發到棗陽市公安局反詐中心,當地民警迅速趕往現場。此時離截獲犯罪線索還不到半個小時,當事人還沒來得及將現金寄出。當事人對民警說,自己參與網絡投資,這5萬元是投資款,需要盡快寄出。在民警的耐心勸阻下,他才意識到這是場騙局,對民警再三感謝。
這種全省范圍內的快速預警攔截模式,是反詐中心從今年8月開始的新嘗試。根據對犯罪態勢的研判,李堃主動請戰,將快速預警攔截的重任扛在肩上。
為了建立新型預警攔截模式的運轉機制,李堃和同事們積極與省內通信運營商、互聯網公司以及網約車運營商進行溝通協作,讓預警攔截更高效、更快速、更精準。
“2024年11月13日,成功攔獲8個,抓獲犯罪嫌疑人5名,攔截資金72.62萬元。”看著工作群里每日更新的“戰報”,李堃心里樂開了花。整個10月份,湖北省已成功預警攔截近500萬元。
“我從警16年,黨齡也是16年,這是我的榮耀。”在李堃看來,黨員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人民警察為人民,這兩重身份將他與人民群眾緊緊“綁定”在一起。“守護好老百姓‘錢袋子’里的每一分錢,守護好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是我對黨徽和警徽的鄭重承諾。”李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