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對健全社會治理體系作出戰略部署,提出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也能夠為破解各類難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新期待提供重要支撐。本文結合老河口市工作實際,總結分析了該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強化黨建引領,推廣運用“三聯三清”工作機制,為基層治理添力賦能的經驗做法,供大家參考借鑒。
健全組織“聯排”體系,實現矛盾排查“清底”
織密基層治理網。堅持黨建引領貫穿基層治理的各環節、全過程、多方面。建立健全“鄉鎮黨委—行政村黨支部—村民小組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調解體系,實行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組干部包戶工作機制。根據黨員數量、地域分布,以每個自然村為單位,全市217個行政村共劃分1580個村民小組,推行小組化管理模式,劃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最小單元,壓實鎮村管理責任。因地制宜成立2261戶黨員中心戶,發揮黨員中心戶樞紐作用,第一時間發現并受理村民鄰里糾紛、民生事務、家庭矛盾,構建起“小村組”帶動“大治理”的新格局。其中袁沖鄉夏詩荷雨村運用共同締造工作法,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社會治理體系,探索建立“群眾中心戶”,引導熱心居民、年輕志愿者參與到基層治理中來,形成黨委重視、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生動局面。
壯大調解先鋒隊。在矛盾調解中,引入“黨員+群眾調解”的新模式,結合本地實際,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矛盾調解組織建設,由村黨支部牽頭,成立村民議事協商委員會、治安調解委員會、調解專班等自治組織。如孟樓鎮吸納一大批有經驗、有方法的老黨員、老干部、老前輩、老模范、老教師“五老”人員主動參與其中,深化共同締造活動理念,創新成立“平安支客”基層治理隊伍,立足抓早、抓小、抓苗頭,充分發揮“平安支客”們的貼近性、及時性、實效性,凝聚起基層治理的強大合力。仙人渡鎮依托“一村一輔警”“一村一法律顧問”隊伍優勢,成立“專職調解員”隊伍,不斷充實基層調解隊伍力量,通過“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等形式,邀請司法、派出所、法院、國土、財政所等職能部門,對村內易發生的三資、土地、經濟等方面的糾紛矛盾有針對性地開展研討、磨礪調解技巧、督導問題落實,有效解決基層綜合治理水平不高等問題。
打好排查組合拳。充分發揮217個村黨支部前哨作用,依托“一張圖”信息化平臺,關聯人口、住房數據關聯人口、住房數據60余萬條,讓基層治理線上化、數據化、可視化。各村信息員主動融入村級微信群,調解員們定期走訪重點戶,發揮基層治理隊伍熟人、熟地、熟情況優勢,排查矛盾糾紛2331件次。通過“日排查”“日收集”,全面排查網格內的不穩定因素、特殊人群、風險隱患,確保“組不漏戶、戶不漏人”。分組建好重點地區、重點人員臺賬,做到化解一個銷號一個,及時跟蹤回訪,確保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建立信息收集、問題發現、任務分辦、協同處置、結果反饋的全流程閉環管理機制。其中孟樓鎮探索創新研發“孟樓數字鄉村平臺”,開通線上法律咨詢、政務辦理渠道,推動數字鄉村賦能基層治理。
完善黨群“聯調”機制,實現矛盾化解“清倉”
堅持黨建引領。以鄉鎮黨委為主體,壓實黨委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分管領導“一崗雙責”責任,聯合鎮直相關職能部門,結合矛盾糾紛輕重緩急,每周自下而上逐級召開平安穩定會、研判會,壓實村黨組織治理責任,對上級交辦、屬地較大矛盾糾紛和矛盾根源深、風險隱患大的案件,實行“一事一策、一人一專班”方法專門調解。如洪山嘴鎮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推進一個平臺支撐、三個系統流轉、三張網絡解紛的“133工作法”,有效推進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孟樓派出所緊扣“平安主題”融合資源,結合與河南省鄧州市孟樓鎮街相接、地相連、屋相鄰的實際,創新提出治安聯防、糾紛聯調、信息聯通、打擊聯手、維穩聯控“五聯興孟工作法”,打造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樣板。
深化一線調處。由村黨組織統籌指導,每周定時召開由村黨支部書記、治安調解委員會委員、村民小組組長、專職調解員、信息員參加的矛盾調解例會。深化“百姓調解”工作法,堅持接訪和下訪相結合,探索“農家小院+田間地頭”“小板凳+小圓桌”工作模式,堅持“三用”原則,用言語說服、用真心感化、用法律約束,把調解工作真正做實做細。發揮基層黨員既是“情報員”,又是“調解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根據矛盾糾紛的復雜難易程度,實行一線調解工作法,對日常巡邏中群眾之間發生的吵架等小糾紛,能當場解決的由村里有威望、公道正派的兼職調解員、平安支客們進行現場調解,確保小事不出組。對于一般糾紛,暫時解決不了的,由調解員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第一時間反饋信息員,由村黨組織及時利用“一張網”集中匯總上報鄉鎮黨委。
凝聚干群合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統籌協調作用,運用共同締造工作理念,組織自治組織、黨員干部、群眾代表進行多方研判,充分集民意、匯民智、順民心,根據問題情況,建立全程跟蹤心理疏導輔助調解機制,對頑固性矛盾糾紛,及時合理利用社會關系,發揮鄰里優勢,發動身邊力量,邀請當事人的親朋好友,開展心理疏導工作,形成了“有矛盾自己解決、有糾紛自己化解、有困難村里協調”的良好局面。建立村級“小微權力清單”,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吸引心中有結的群眾“到村里來說理”,幫助群眾解決日常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為做好矛盾化解和穩定工作打下信任基礎,有效提升村民的知曉率、參與率、滿意率。
激發三治“聯防”活力,實現矛盾預防“清源”
以法引人樹導向。發揮法治保障作用,加強村“兩委”干部隊伍法治化建設,村黨支部整合各方力量,聯合司法、法院、公安等部門以及律師事務所等社會組織,廣泛發動黨員干部、志愿者、村民等群體,打造一支群眾身邊的法治宣傳隊,通過主題黨日、創文活動、專題法律服務等形式,現場講法普法送法,強化黨員干部、村民群眾法治思維,引導村民觀念由“信訪不信法”向“信法不信訪”轉變,村民群眾逐漸養成自覺學法、主動守法、遇事用法的意識習慣。
以理服人解難題。村黨支部充分發揮第一防線作用,積極落實村級人民調解委員會制度,針對村組內宅基地、土地、鄰里、婚姻等高頻矛盾糾紛,常態化組織調解員、信息員、黨員中心戶等力量深入細致的開展排查化解,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切實在一線化解、現場解決。同時,依托全市217個村黨群服務中心,整合紅色驛站共設立283個“議事亭”“說事室”等基層治理微陣地,以村“兩委”主導、黨員及村民代表評議,引導群眾有矛盾到“議事亭”說事評理,讓問題在評理評議中得到有效解決。
以情感人暖民心。村黨支部引領帶動村黨員干部牢固樹立為民服務宗旨,落實聯村包戶制度,主動下沉走訪,耐心答疑解惑,第一時間到現場解決問題,面對面與群眾交流溝通,為群眾搭建起便捷高效的訴求表達平臺。村“兩委”干部充分發動道德楷模、能人強人、老支書、老黨員等力量,組建“暖心”工作隊,針對重點戶、困難戶、纏訪戶等群體,聚焦與群眾利益最密切、最直接的問題入手,從生活中幫助扶持、從情感上關心關愛,真心實意地排憂解難,用黨組織的溫度溫暖民心、用黨員的溫情軟化矛盾。
(作者系老河口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