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擔當善作為,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標準,也是抓好落實的關鍵所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這為抓好改革落實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作為黨員干部當“不待揚鞭自奮蹄”,創造無愧于時代的新業績。
直面改革增魄力。中國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與發展,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舉國上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我國的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各種體制機制的弊端需要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籬亟待打破,破解之法“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當下的改革,涉及的矛盾比過去明顯增多,前進路上必然會遇到從未出現過的全新課題、遇到各種艱難險阻,黨員干部更需具備“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精神和“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斗志,正視困難,迎接挑戰。
敢當善為增效力。對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確定的目標任務,黨員干部務必以抓鐵留痕、踏石留印的狠勁抓好落實。在學習中抓落實。改革舉措要落實好,必先理解好領會透,才不會走偏走樣。在統籌中抓落實。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面對繁重的任務,要統籌處理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主要和次要、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樹立底線思維,在繁雜瑣碎中理出頭緒,帶動整體改進。
激勵關懷增動力。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讓改革的“實干家”“促進派”政治上有盼頭,精神上有勁頭,事業上有奔頭。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倘若搞“私人定制”,讓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的干部受到重用,勢必挫傷實干者的積極性。激勵干部擔當作為,要讓吃苦者不吃虧、流汗者不流淚、擔當者不憂慮,為其穿上“三個區分開來”的防彈服,從而讓廣大干部心無旁騖、義無反顧地投身改革,在時代大潮中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