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湖北時指出,要緊緊圍繞抓改革促發展加強黨的建設,提振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竹溪縣將堅持目標導向、創新工作舉措、健全制度機制,聚力破解“四為”問題,激發干部內生動力,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竹溪篇章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推動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常敲“亂作為”警鐘,引領干部實干真為。加強常態長效教育。堅持把黨性教育貫穿干部教育培訓全過程,常態化開展政績觀教育,深入實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計劃、年輕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計劃,教育引導干部站穩人民立場、鍛造堅強黨性。注重政治素質考察。堅決扛牢“守井人”政治責任,堅持把踐行“兩山”理論、鄉村振興、省際口子縣建設、流域綜合治理、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成效作為干部政治素養考察的重要內容,對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決”。強化監督約束糾偏。把干部政績觀錯位問題作為干部日常管理監督的重要內容,常態化開展“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虛假政績”等問題專項整治,建立負面典型案件通報機制。探索領導干部離任交接清單管理制度,防止政績沖動、短期行為,防止“新官不理舊賬”。
常態化推動能上能下,破除“不作為”壁壘,引領干部想干愿為。樹正選人用人“風向標”。建立基層一線考察識別干部機制,著眼2026年換屆,選優配強領導班子。鮮明樹立重實干、重實績、重一線的用人導向,大力選拔政治過硬、勇于擔當、銳意改革、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干部。用好考核評價“指揮棒”。健全完善科學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實行獎優罰劣和末位淘汰,對省、市、縣考核排名前三以及獲得市級以上榮譽表彰的相關單位負責人,提拔重用或職級晉升;對排名倒數或退位明顯的單位負責人,調整崗位。推動能上能下“成常態”。用好領導干部“為官不為”問責辦法和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負面清單,常態化發現、識別、調整能力較弱、不適宜擔任現職的干部,讓干部下之有據、下得服氣。
以組織擔當促干部擔當,打消“不敢為”顧慮,引領干部敢干勇為。注重紀律上嚴管,突出加強政治監督和對“一把手”的日常監督,綜合運用巡察審計、聯席會議、提醒函詢等手段,把一時與一貫、長處和短處、八小時內和八小時外、工作圈和生活圈結合起來,持續加強對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注重思想上引導,持續開展“走鄉鎮、訪基層、聽心聲”關心關愛基層干部活動,落實落細關心關愛基層干部各項措施。落實“即時記功”制度,加強鄉鎮“五小”建設,全力做好交通補貼、鄉鎮津補貼等工資待遇保障工作。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細化容錯范圍、標準、程序、方式及結果運用,及時為受到不實舉報的干部澄清正名。
強化能力作風建設,破解“不善為”難題,引領干部會干能為。培訓賦能增才干。深化干部培訓課程“供給側改革”,精準開展差異化、個性化能力培訓,加大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現場教學等比重。開展新一輪黨員干部解放思想“江浙行”活動,分期分批組織干部到外地考察學習、掛職鍛煉。一線歷練強本領。大力推動干部跨部門跨領域跨層級交流,深入實施年輕干部“蹲苗工程”,持續選派一批干部到“六個一線”、艱苦復雜環境、關鍵吃勁崗位中扛硬活、打硬仗。深化能力作風建設。通過現場拉練比武、干部講堂展示、新聞媒體問政等方式,對著學、比著干、盯著賽,不斷提升干事創業精氣神,激勵干部創一流、爭第一。
(作者系竹溪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