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思遠
(全國人大社會委,北京,100032)
議事規則是人大專委會履職的基本依據。2018 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決定設立社會建設委員會。全國人大社會委組建后,為依法履行職責、有序開展工作,起草制定了《十三屆全國人大社會委議事規則》。2023 年,新一屆社會委成立后,修改形成了《十四屆全國人大社會委議事規則》。這兩個議事規則,根據憲法和法律,借鑒吸收全國人大各專委會的會議制度,結合社會委工作實際,對人大專委會議事規則進行了有益的理論和實踐探索。
全國人大社會委議事規則以委員會全體會議、主任委員辦公會議、部分組成人員參加的專題會議等3 個會議類別為主體結構,規范了委員會議事的原則、內容和程序。
《十三屆全國人大社會委議事規則》共5 章、23條。第一章為總則,明確制定議事規則的依據;明確社會委行使職權和討論決定職責范圍內的事項,應充分發揚民主,堅持民主集中制。第二章為委員會全體會議。第三章為主任委員辦公會議。這兩章分別規范了兩類會議的召集、主持、出席、請假、列席、議程、日程、會議材料、議題范圍、報告和紀要等。第四章為表決,明確表決方式、表決通過比例、表決通過議案的辦理和報告。第五章為附則,明確經主任委員辦公會議或者主任委員同意,可召開由部分組成人員出席或者參加的委員會會議,學習、交流或者研究、討論專項議題和專項工作。
《十四屆全國人大社會委議事規則》在原有議事規則的基礎上,增加了3 條、修改了11 條,主要涉及四個方面。一是關于總則。明確制定議事規則的目的;明確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等基本原則。二是關于會議議題。根據全國人大組織法,對照社會委職責,進一步規范委員會全體會議和主任委員辦公會議研究、審議或決定的事項。三是關于發言和表決。第四章由“表決”修改為“發言和表決”。明確會議發言的主題和形式;完善表決方式,為民主、高效開展工作提供依據。四是關于文字表述。參照有關法律,調整個別文字、刪除部分表述,以求更加精確、更貼近實際。
經過5 年實施和最新修改,全國人大社會委議事規則更加成熟、更加適用,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新的經驗,為在更高層面上規范人大專委會議事前進了一步。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式代議制。“議”的規則集中體現政權性質和政權組織形式。全國人大各專委會是憲法和全國人大組織法明確設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使得其議事規則不同于其他工作制度,也不同于“一府一委兩院”有關部門的會議制度,而是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議事規則相貫通的、保障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框架下,制定統一的全國人大專委會議事規范十分必要、切實可行。
關于必要性:當前,全國人大各專委會的會議制度,在效力上,屬于內部規范性文件,與專委會制定的其他工作制度相同,難以確立議事規則履職基本依據的地位。在內容上,專委會議事的會期制度、議題范圍、發言、表決和請假等,有待進一步研究完善。例如,各類會議召開的頻次和時間如何量化,哪些事項必須由委員會全體會議審議和表決,提交全體會議的議案是否必須先由主任委員辦公會通過,等等。在執行上,各專委會自行制定的議事規則,缺乏監督和約束機制,部分條款難以得到落實,民主議事的效果有待提升,委員會作用和制度優勢的發揮還不夠充分。這些問題,亟待統籌研究,以法治方式從根本上集中解決。
關于可行性:雖然各專委會職責領域不同,工作方法有所差異,但是議事的基本原則、主要內容、程序規范存在一致性和共通性,具備制定統一規范的基礎條件。首先是法律基礎。2021年全國人大議事規則修正,2022 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議事規則第2 次修正,完善了人大議事的整體規范,進一步明確了涉及各專委會的事項。其次是理論基礎。長期以來,各方面對人大專委會工作和制度開展了深入持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健全完善議事規則的真知灼見。還有實踐基礎。全國人大10個專委會全部制定了議事規則或者包含會議制度的工作規則,在數十年的施行和修改中,形成了比較適用的條文和慣例。
建議:參照全國人大組織法把“各專門委員會”作為一章的做法,適時修改全國人大議事規則,對專委會議事進行專章規范,為各專委會制定內在統一、各具特色的具體議事規則提供法律依據。
全國人大各專委會的議事規范無論是統一的,還是分散的,都應當與其性質、地位、職能和特點相匹配,遵循四個原則。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憲法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央人大工作會議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黨領導國家政權機關的重要制度載體。十二屆全國人大首次設立專委會分黨組,負責領導專委會工作。專門委員會議事規則應明確將堅持黨的領導作為基本原則之一,保證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專委會具體工作中得到全面貫徹和有效執行。
二是堅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原則。議事規則在組織層面,要體現自覺接受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領導,通過請示報告、初步審議、提出建議等,服務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科學民主決策。在活動層面,要保證專委會組成人員對會議信息和工作情況的充分掌握,保證專委會組成人員意見的充分表達,保證辦事機構對會議表決通過事項的落實和反饋。通過制度設計,規范專委會集體行使職權,集體研究、集體決策、集體推動各項工作。
三是緊扣法定職責和法定程序。全國人大組織法、全國人大議事規則、全國人大常委會議事規則、立法法、監督法等法律,明確了“各專門委員會的工作”。例如,組織起草法律草案和其他議案草案,承擔全國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的組織實施,辦理或者督促辦理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進行調查研究,開展對外交往等。這些工作的部署、推進、成果都需要舉行多種形式的會議進行研究、審議、表決,部分內容還要提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委員會各類會議應以法定的工作職責和工作程序為主體,保障專委會依法依程序行使職權。
四是緊扣經常性和專業性特點。作為全國人大的常設工作機構,專門委員會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開展經常性、專業性工作。議事規則應明確各類會議的召開頻次,明確對組成人員出席會議的要求,明確專題會議召開的范圍和報告制度,明確人大代表、專家學者、有關部門、辦事機構列席會議制度,發揮專委會人才聚集、聯系廣泛的優勢,確保高效率、高質量履職。
2024 年,是全國人大成立70 周年。立足現實,全國人大專委會的制度建設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瞻望前途,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制度安排下,在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民主和法治需要下,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要求下,完善全國人大專委會議事規則勢在必行,也必將推動專委會在民主法治建設中發揮更加顯著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