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建平縣農業環境監測保護站,遼寧 建平 122400)
近年來,建平縣草莓產業得到長足發展,尤其是深井鎮的草莓,每年產量達到350噸,產值近2100萬元,帶動6000多農戶受益,產品遠銷至北京、沈陽、錦州、赤峰等地,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金疙瘩”。隨著這項富民產業的發展和壯大,加強對草莓的管理、保證高產穩產,就成為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
中耕可以讓土壤充分透氣,也可以提高泥土中微生物的活躍度,讓有機物更好地分解,增加土壤肥力。草莓是草本植物,適宜在濕潤疏松的土壤中生長。因此,在春季栽植完成后,必須進行淺中耕。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要把握好中耕的深度,一般3~4厘米,勿要傷害根部,同時必須保護好地面上的葉片;第二要把握好中耕的時間,漿果收獲以后,根系旺盛生長前,也可以在追肥、培土時候進行,此時可加深到8厘米。
追肥:栽植前施有機肥和無機磷肥,每畝施優質堆肥4000~5000公斤加15~25公斤過磷酸鈣。追肥可以分三次進行。第一次在萌芽前施入,以加速植株生長。第二次在花前施入,以提高坐果率。第三次在收獲之后,以便讓草莓安全越冬。前兩次追肥,宜在植株兩側撒施無機氯肥和鉀肥。避免開溝施肥。氮肥可結合灌水稀釋施入。施廄肥時,也可用一份廄肥加兩份水浸泡1~2天,取出浸泡液加8~9份水稀釋后施入。多年生草莓第三次追肥不可少,可開溝施肥。
灌水:灌溉是草莓高產穩產的主要因子,但土壤水分過多,會讓果實發軟,不利運輸,降低商品性,同時也促進了灰霉病的發生。在草莓園進行滴灌具有特殊意義,它可減少漿果的腐爛,避免漿果沾上泥土。據國外報道,草莓園采用滴灌,好果率可增加15%~20%,又可節約30%的灌水量。灌水對草莓的個頭和產量都有很大影響,尤其在開花期到漿果成熟期。
草莓栽培素有地面覆蓋的習慣,因它除能保水、保溫和減少雜草生長外,更主要的是起到墊果的作用。如果想要提高果實的品質,就要讓果實不要沾污和腐爛。目前,廣為采用的是塑料薄膜,原因是薄膜覆蓋可保溫、保濕。試驗與生產實踐結果都表明,地面覆蓋薄膜能提高產量,尤其在前期產量上可增產1.7倍,保護地栽培效果更顯著。但也應注意薄膜覆蓋易出現的問題,如北方露地栽培,由于薄膜覆蓋區花期提前,易遭受霜害,而南方漿果成熟期氣溫高的地區,果實易受灼傷。
一是在每年果實采收后并且新根大量發生之前,可以進行培土,但應注意露出苗心。二是可以在中耕施肥時進行,把行間的土壤堆培到植株基部。
草莓如果開花很多,那么,在開花次序上,較晚開的花不容易形成果實而沒有采摘價值,這樣的花叫做無效花,這樣的果叫做無效果。所以,必須在最遲不晚于第一朵花開放的時候,將后期開放的小花適量摘除,這樣就可以避免出現無效花和無效果,還能達到增加產量、節約用工的效果。
草莓的生長也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會有新葉不斷長出,也會有老葉不斷枯萎,而且,還會有很多生長弱的側芽。如果不把老葉和側芽及時摘除,就會耗費營養而影響植株的生長。所以,必須及時對草莓進行除枯葉去弱芽。
遇到干旱年份或土壤條件較差的狀況,匍匐莖就會消耗母株營養,生長完全靠母株供應養分,而且還會造成減少產量、影響秋季花芽形成,同時降低植株越冬能力。所以,必須對匍匐莖進行摘除,即使在繁殖秧苗的園地里,將母株后期發生的匍匐莖以及早形成的匍匐莖子株的延伸匍匐莖都要及時摘除。否則,匍匐莖的子株生長得非常快,這些子株也會使后期抽生的匍匐莖無處扎根,消耗母株養分。為避免土壤的板結,可將除老葉、病葉,疏芽、疏花和除匍匐莖同時進行。
草莓開花后30天左右漿果成熟,一般隔1~2天采摘一次,每次采摘必須把當時成熟的果實全部采干凈,否則會造成腐爛現象。一天中,以露水下去到炎熱來臨前,或下午4~5點鐘采收為宜。草莓的漿果特別柔嫩,采摘過程中必須輕摘輕放,采下的果實必須帶有部分果柄,不要損傷花萼,否則漿果易腐爛。采收過程中,對畸形果,腐爛、病蟲害果等要另放,不要混放混裝,以免影響質量。
盛放草莓的工具,應采用采摘運轉箱,箱長39厘米、寬26厘米、高8.5厘米,質地為硬塑料,每箱裝果2.8~3.5公斤,可以多箱疊放。還可用塑料或硬紙做成250克或500克裝的盒,采摘下的果實直接放入盒內,盒裝滿后,每盒加一蓋,然后放入一定規格的運輸箱內,切忌堆積碰壓。
割葉,就是漿果采收后割除正常葉片,把剛長出的幼葉保留。這樣做有以下好處:一是避免或減少匍匐莖生長,二是增加花芽數量,讓明年更加增產。三是促進通風透光,改善環境,減少病蟲害。割葉后20天左右,能夠長出新葉,植株很快復原,最好結合進行追肥,如遇天旱必須及時灌溉。
草莓既矮又小,距離地面很近,很容易受到霜凍而致使幼葉、花、幼果受害。幼葉受凍后,葉尖和葉緣變黑,正開放的花受害較重,通常雌蕊完全受凍,花心變黑,這樣就不能形成果實了。如果受害較輕,雌蕊也會變色,后期形成畸形果。溫度不同,受害程度也不同。在-1℃,受害輕;-3℃,受害重。在同一低溫情況下,植株暴露于低溫時間的長短,以及花處于哪個物候期都直接影響植株受害程度,如低溫持續時間長達幾小時,又正值開花期,則受害重,當年產量損失較大。所以,要做好預防工作。第一,要選擇通風良好的地方栽草莓。第二,要遲緩撤掉防寒覆蓋。第三,可以用熏煙、噴灌等辦法來防霜害。
草莓在北方無穩定積雪的地區,冬季必須覆蓋防寒物,才能在露地安全越冬。覆蓋防寒還可保留較多的綠葉越冬,以利早春生長。有的地區對覆蓋不重視,有的年份不覆蓋或不認真覆蓋,越冬后植株雖未被凍死,但遭到不同程度的凍害,表現萌芽晚、生長衰弱、產量下降等。因此,要達到高產、穩產目的,應適時細致地覆蓋防寒物。
初冬,在溫度降到-7℃之前進行覆蓋防寒物。過早覆蓋鍛煉不足,植株呼吸旺盛,易于發熱傷害葉片和苗心。在土壤封凍之前要灌一次水,而后覆地膜(不要將苗提出膜外)。等溫度降至臨近-7℃時,再在地膜上覆蓋麥秸、稻草、玉米秸、樹葉等,可因地制宜選用經濟實惠的覆蓋材料。防寒覆蓋厚度5~8厘米。
春季開始化凍后,分兩次撤除防寒物。第一次在氣溫高于0℃時,要及時撤除防寒物,特別是在冬季雪多的情況下,更要及時撤除,以利蒸發過多的水分,有利下層迅速解凍。第二次在平均氣溫穩定在5℃之前(萌芽前),撤除覆蓋物,僅留下地膜(繼續起保濕、提高土溫作用),當幼嫩新葉觸及地膜、溫度高至會灼傷新葉時可破膜捉苗或撤除地膜,當然最好是不完全撤除,在不灼傷苗、不影響生長條件下,使其繼續保墑、保溫,促進有機質分解,直至果期起墊果作用。但果實采收后要去掉地膜。撤除防寒物后,及時進行園地清掃,將枯萎干葉集中燒掉,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多年生草莓園結果2~3年后,由于植株的衰老和土壤肥力的消耗,在產量大幅度下降前,將老株翻掉,以幼齡秧苗代替稱為更新。當雜草嚴重,蠐螬等地下害蟲猖獗情況下,更應早更新,重建新園更為合適。更新方法有兩種,一是換地更新,草莓園結果2~3年后,將植株全部翻掉,廢掉老園,改換另外一塊地重新建園。二是就地更新,結果1~2年并且在果實采摘后,在行間開溝施肥并把地面耙平,同時將匍匐莖引向行的一側空地,人工引壓匍匐莖,使其扎根,當年秋季將原行的植株翻掉,將行間新發出的匍匐莖苗按一定株行距要求留足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