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業》即將迎來創刊1000期,從1971年1月第一本《新農業》面世,52年來,《新農業》始終聚焦服務“三農”,堅守辦刊初心,堅持為農民更富辦刊、為農業更強辦刊、為農村更美辦刊。一代又一代《新農業》辦刊人足跡踏遍東北黑土地,深入田間地頭,與廣大農民朋友促膝深談,緊緊貼近農民生產經營的現實需要,讓農民能看懂、能學明白,真正體現了農業科普期刊“扎根三農 服務三農”的辦刊特色。形成了4個第一的《新農業》辦刊工作作風:第一時間發現農業生產實際問題;第一時間對接專家提出解決方案;第一時間反饋生產一線服務生產一線;第一時間在雜志上總結刊發引領實踐推廣。
《新農業》服務“三農”一直在路上,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先后榮獲全國優秀科技期刊、全國優秀農業期刊、全國“雙百期刊”、全國“百種重點期刊”等榮譽,連續多年入選全國農家書屋重點出版物推薦期刊。2023年7月,在全國期刊協會會議上,遼寧省委宣傳部主管日常工作的農濤副部長高度評價以《生物碳》《新農業》為代表的農業期刊群,在全國同類期刊中具有較高的品牌價值和影響力。《新農業》作為一本農業科普期刊,能有幸與《生物炭》等頂級期刊共同作為遼寧優秀期刊的代表,讓每一個《新農業》辦刊人更有信心繼續在服務“三農”道路上編好每一篇小文章。
新時代,科普期刊辦刊面臨更多的轉型挑戰,在更加繁雜的信息中,科普的重要性更加需要強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新農業》要在農業科普的道路上繼續一步一個腳印地堅定走下去,要以更加昂揚的斗志邁向新征程。要以沈陽農業大學高水平專家團隊、省市縣鄉各級農技體系的農業技術人員為核心作者,真正實現大專家、大科普。辦刊的形式要積極應對新變化,把握新型經營主體的新需求,積極探索構建服務鄉村振興的融媒體矩陣,建立多媒體視頻工作室,通過短視頻+期刊+微信群等多種方式讓內容動起來、響起來、亮起來。新時代,《新農業》要打造成為遼寧鄉村振興的重要媒體平臺,成為農業技術推廣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理念培訓的重要抓手,成為匯聚與助力更多新農人了解農業、農業創業的重要窗口。
創刊1000期是一個新的開始。新時代,《新農業》辦刊必須與時俱進,與時代同頻、與讀者同心,變化之中必須始終堅守為 “三農”服務的初心,這是《新農業》薪火相傳的使命責任!